4月23日,銀河航天首發星首次實現3分鐘以上的(端到端天地)通信應用試驗。工作人員使用手機連接銀河衛星終端提供的“WiFi”熱點,通過這顆5G衛星實現了3分鐘視頻通話。
這次通話注定將在中國商業航天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它驗證了中國商業公司自主研發的首顆低軌5G衛星真的靠譜了。此前,2月16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軌30天后成功開展通信能力試驗,在國際上第一次驗證了低軌Q/V/Ka等頻段通信。
銀河航天一小步 中國衛星互聯網一大步
商業航天作為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具有顯著的技術牽引和產業帶動作用,近年來,美國積極推動商業航天發展,在政策的推動下,SpaceX(太空探索公司)、藍色起源等商業航天企業取得了飛速發展,衛星互聯網、太空旅游都已箭在弦上。
而這一次的太空賽跑中,中國商業航天并沒有缺席。1月16日,銀河航天首發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它不僅是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10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也是全球首顆低軌高頻毫米波衛星。
發射當天,銀河航天創始人徐鳴激動地在朋友圈上發了一組照片,圖片里的衛星上赫然寫著“做一家好公司”六個字。“銀河用兩年時間,交了一個小答卷。”徐鳴說,做一家好的公司,是創立銀河的初心。一個好的公司既要展現科技的力量、又能夠真正地關懷人性,找到科技和人文的交叉點。首發星成功發射意味著在這一條路上開了一個好局,用航天科技讓處于信息貧困中的所有人都擁有獲取信息的權力不再是天方夜譚。
事實上,創辦銀河航天已經是徐鳴的二次創業,他曾經聯合創辦了獵豹移動,并推動公司成功上市。創業成功后,徐鳴期待新的挑戰,2016年,中國商業航天的“風”也正好刮了起來。2016年國務院發布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和《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相繼提出了“鼓勵引導民間資本參與航天科研生產,大力發展商業航天和衛星商業化應用”等內容。
徐鳴等待的機會來了。2018年4月,醞釀已久的銀河航天正式投入運營,“互聯網+航天+通信”人才組成的研發團隊開啟了硬核技術攻堅的征程,僅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先進技術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從設計、研發、發射、到通信能力試驗的全過程,這讓銀河航天成為國內目前估值最高的商業航天企業之一。
市場前景巨大 應用場景廣闊
銀河航天速度的背后,一個屬于商業航天的時代悄然走來。
目前全球仍有約80%的區域(偏遠和欠發達地區、海洋等)和近50%的人口(特別是非洲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無法實現上網。一方面,偏遠和欠發達地區往往基礎設施薄弱,大規模建設地面網絡系統投入巨大,投入產出比嚴重失衡,衛星通信將為這些區域和人口的網絡覆蓋提供一種低成本手段;另一方面,海域和空域無法實現地面網絡連接,天基互聯網是唯一的解決手段。截至2018年底,我國有近4000架民航客機,而我國機載通信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仍有約90%無法實現后艙網絡覆蓋。
巨大的互聯網鴻溝,有賴于衛星通信來解決,這對寬帶衛星通信提出了迫切需求。有數據預測,中國5G產業規模將在2025年超過3萬億元,2030年超過6萬億元,更將帶動10萬億元規模的相關產業收入。未來,5G衛星將作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與地面5G網絡形成融合互補,打造天地融合的5G網絡。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衛星通信服務區域廣,且不受地球表面地理環境影響,低軌寬帶衛星星座為代表的衛星互聯網不僅將有望成為5G乃至6G時代實現全球衛星通信網絡覆蓋的重要解決方案,還有望成為航天、通信、互聯網產業融合發展的重要趨勢和戰略制高點,為地方以及國家經濟提供新的增長極。
近年來,隨著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各國紛紛將衛星互聯網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吸引了一批航天和互聯網巨頭涌入。以美國為代表,SpaceX和亞馬遜等公司紛紛布局。SpaceX 率先布局4.2萬顆的巨型星座,并已成功發射420顆衛星,標志著美國在該領域進入了實質性建設階段。在當前的國際背景下,衛星互聯網建設必須提速。
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 帶來更大產業機遇
首發星后,銀河航天的追趕步伐正在不斷加快。“中國的航天創業公司其實都很弱小,還面臨要解決發射基地這樣的問題”徐鳴說。”只有突破硬核科技,在技術上做到靠譜才能解決公司發展的根本問題,正因如此,在疫情影響下,我們仍然實現了很多技術進步。。“
徐鳴表示,下一步,公司將通過載荷數字化,將摩爾定律引入到通信衛星上,實現創新加速,提升星上算力,全面加快衛星技術迭代,并在通信衛星系統應用層面創新,盡快實現衛星網絡無縫融合到地面5G網絡。
他認為隨著國家科技的整體進步和政策、市場的逐步開放,在曾經受管制、封閉的行業中,出現了巨大的商業機會。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航天可能是中國最后一個開放的大規模工業體系。
盡管首發星只是這家公司邁出的第一步,但徐鳴對未來發展充滿了自信。首先,這是一個屬于商業航天的時代。在市場方面,中國航天工業有著3000億元的產值,此前這是相對封閉工業體系;同時,中國具有全球領先的制造能力,以衛星生產為例,未來在衛星的批量生產中,中國高素質的技術工人以及全球領先的制造能力將發揮中國優勢。
此外,中國航天產業鏈快速發展給商業航天提供了有力支撐。“首發星在研發、生產過程中,在一些元器件中創新均使用了工業級或汽車級產品,在實現相同功能的前提下,相比于傳統航天成本大幅降低。”徐鳴表示,未來銀河航天將與國內相關企業共同探索低成本衛星部組件設計和量產的新模式,推動整個生態鏈的逐步完善。”
近日,衛星互聯網首次被納入新基建,“這無疑將進一步加速整個產業鏈上下游的發展,對于助力5G網絡建設、培育數字太空經濟具有重要意義。民營商業航天企業也將發揮自身優勢,助力我國衛星互聯網建設。可以預見的是,隨著我國航天產業政策進一步開放,將加速推動商業航天的發展。”徐鳴說。(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