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意安
這個月,騰訊發布了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單季營收突破千億引來一片叫好,而其中金融板塊業務的異軍突起尤為引人矚目。經過數年的高速成長,“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的全年收入規模(人民幣1014億元)與游戲業務的收入規模(人民幣1147億元)也已相去不遠,以全年39%的增速來看,要超過游戲業務收入,似乎也已并不遙遠。
但由于財報聚焦在騰訊集團的整體經營狀況,對于金融科技業務板塊信息披露的顆粒度并不高,其具體收入的構成亦語焉不詳。
2018年報中表述稱金融科技服務收入包括向商戶收取的商業交易手續費、向用戶收取提現費用及信用卡還款費用、向金融機構收取分銷金融科技產品(如微粒貸、理財通平臺提供的財富管理產品),該板塊收入與云服務一起被納入“其他收入”中,2019年,騰訊財報則將“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這一數據獨立提取羅列。不過雖然統計口徑有所調整,但就近兩年的財報信息來看,支付都是金融業務增長的主要動能。
事實上,經歷了多年的高速增長,近兩年移動支付的滲透度已接近飽和,行業增速是有所放緩的。但在這樣一個趨勢中,騰訊的支付業務依舊維持了一個高速增長的態勢,這點十分值得探究。我們就來嘗試分析一下騰訊金融板塊中支付業務收入的結構變化和趨勢。
1.調整渠道,通過一些前端產品的設計和引導,降低信用卡扣款比例,完成資金體內循環
這部分重點說說。
就在最近,微信支付在產品端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1.微信九宮格中“理財通”新增了零錢通購買理財的選項;2.分期產品“分付”開始進入灰度測試。由于沒有大面積宣傳,引發的水花不大,信號卻十分重要。
(零錢通與理財通賬戶打通,分付產品開始灰度測試)
2018年以來,微信支付產品陣營中陸續上線了零錢通、親屬卡、支付分等產品,與金服體系內的余額寶、親密付、芝麻信用的產品邏輯亦十分相似。不由讓人感覺到,騰訊的金融業務在產品層面與螞蟻金服正在變得越來越像,盡管此前,騰訊的產品人士和高管都多次公開否認了這一點。
來看看這些產品組合的建立改變了哪些邏輯,為支付業務的收入結構帶來了什么變化。
首先,通過前端的產品引導可以轉換資金性質,可以實現資金體內循環,降低體外損耗,生成內部收益。比如,當用戶沉淀在錢包余額中的資金轉入零錢通,資金就從備付金賬戶進入了基金托管賬戶,要知道去年1到8月,備付金是不生息的,但基金托管賬戶則是計息的,資金性質轉換之后,資金的收益大不相同。
與此同時,零錢通的資金可以用來支付、購買理財、充話費、進行信用卡還款,扣款邏輯相當于銀行的本代本業務,增加用戶粘性生成手續費或產生傭金收入的同時,也省去了不少手續費分潤。
在過去的很多年里,騰訊金融的玩法被認為與螞蟻存在很大差異。最大的原因在于其賬戶之間并未打通,甚至同為理財功能的零錢通和理財通的賬戶都是隔離的。而今,這一賬戶打通了,這可能是騰訊支付業務乃至金融業務邏輯改變的一個信號。
事實上,以騰訊的流量,一旦業務渠道彼此打通,隨時可能創造更漂亮的業績數據,但多年來騰訊并未選擇這一路徑。這可能說明騰訊本并不打算走這條路。不少人都曾對此提出疑義,騰訊一些高管人士對此的回應基本都是“不一定要復制友商的道路,要相信不同模式創造的可能”,在一些時候,甚至會提及“科技向善”的經營理念,可能在騰訊看來,對流量使用有度是一種善舉。但在自我道路的追尋上,騰訊一直沒有交出明確的答卷。眼下,或許到了改變的時候。
2.備付金重新計息
來看一看騰訊官方披露的“金融科技與企業服務收入”數據變化。十字財經梳理了過去兩年的同比和環比增長數據,如下圖所示:
(數據整理自2018-2019騰訊財報)
財報數據可以看出,2019年全年的季度同比增長數據基本都維持在36%到44%之間,分別為44%、37%、36%和39%,因此,近期引發全網刷屏的“單季39%的同比增速”其實并不意外。
而真正有意思的是環比增速。可以發現,2018年的下半年環比增長是斷崖式下降,2019年一季度幾乎為0增長,這一時間窗口完美對應的是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上繳的時期。2019年初數據開始觸底反彈,直到四季度增長放緩。
去年8月開始,備付金以年化0.35%的利率重啟計息。不過十字財經了解到,迄今為止人行尚未結息,第一次結息日有可能是3月底,但這并不影響會計處理的過程中將其納入收入部分。
對騰訊而言,和備付金集中上繳之前相比,0.35%的年化利率只有此前的六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左右。但由于體量巨大,重啟計息始終是一個重要利好,從絕對數額上來看依然可觀。
3.補貼策略調整
2019年全年,除刷臉支付以外,微信支付的補貼力度在降低。
一家聚合支付創始人告訴十字財經,微信支付的綠洲補貼計劃在去年年初進行了調整。“此前餐飲行業在可以做成0費率的情況,微信會再返千二的收益。去年年初這一補貼計劃改為收千二的費率返千一,原本今年2月補貼計劃就取消了,不過由于疫情的緣故,目前補貼政策依然在持續。但從趨勢上來講,補貼力度一定會進一步下調,甚至有可能取消。”
此外,刷臉支付是去年重要的行業熱點。從政策上來看微信支付刷臉設備青蛙的補貼力度是有所上調的。但是由于硬件端的經驗不足,其刷臉支付產品“青蛙”對攝像頭等硬件設備的產業鏈把控力不足,導致實際面世的產品數量并不多,實際到位的補貼亦有限。
4.大商戶和服務商合作方式調整
多家微信支付的合作方反饋稱,2019年微信支付方面曾討論過費率漲價的問題,不過并未實際漲價,原本預期2019會有一輪費率漲價,但疫情的到來可能打亂了這一節奏。
此外,為應對互聯互通帶來的影響,微信支付與去年上半年啟動了對商戶的“二次認證”,主要針對的是單日交易額5萬以上的商戶。對于這部分商戶是否會從合作方的手中流轉到微信支付的手中成為微信支付的直營商戶,目前尚不明確,可能要視乎互聯互通的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