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基建”定義
“新基建”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是指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官媒蓋章的“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區別于傳統以鐵路、公路、水利和市政管網為代表,以鋼鐵、水泥為主體的投資建設。
某券商投資機構將新基建分為四個層次:
(1)最內核是為數字、信息經濟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IDC數據中心等;
(2)第二層次是電子化、智能化改造現有城市的傳統基建設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項目;
(3)第三層次是在城市中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應用設施,例如為新能源產業提供支持的充電樁、光伏、垃圾發電等;
(4)第四層次也是最外層,實際上并不能稱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補短板基建,如科技園區的開發、連接城市群內部的城際高速鐵、輕軌等。
二、“新基建”的提出進程
“新基建”并不是一個新概念,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后“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2020年開年的首場國常會再提新基建。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出臺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投資支持政策,推進智能、綠色制造。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中國高層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
2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指出,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要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集約高效、經濟適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
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會議強調,加大試劑、藥品、疫苗研發支持力度,推動生物醫藥、醫療設備、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加快發展。
2月23日,中央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用好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債券資金和政策性金融,優化投向結構。一些傳統行業受沖擊較大,而智能制造、無人配送、在線消費、醫療健康等新興產業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要以此為契機,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再次強調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為什么疫情爆發后中國高層對新基建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專家,韋柳融是這么分析的。
國家出臺“新基建”政策的初衷原因有三,首先,這次重提“新基建”最直接的原因是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國家需要用基建投資來撬動經濟,對沖經濟下行壓力,而傳統基建投資的邊際效益下降,需要推動“新基建”來優化投資結構。
從現在的復工復產的狀況來看,全面恢復生產還有待時日,因此對我國全年的GDP沖擊依然很嚴峻。外加目前疫情已在全球蔓延,波及的國家越來越多,全球的經濟形勢受到影響,反過來也會影響我國經濟。
疫情影響下的經濟承壓,政府需要重新啟動增長的新引擎。整個經濟GDP增長需要依靠三方面,包括投資、消費、凈出口,凈出口增長乏力;消費則屬于被動的變量,也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因此投資這方面是最有可能拉動我們國家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投資領域占比最高的是三大塊,基建投資、房地產投資和制造業投資,房地產投資有“房住不炒”的基本“紅線”卡住,暫不考慮。制造業投資更多是被動投資,唯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最恰逢其時。
分析其背后更深層次的原因,還有第四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它需要有新的基礎設施來支撐,國家也希望支撐這樣的基礎設施發展,從而促進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
另外第三,從國際上看,雖然國外沒有“新基建”的提法,但是各國也在探索推進新型基礎設施的發展,例如5G網絡、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感知和物聯網等。
三、新基建七大領域及相關工作
四、新基建規模
2020 年也是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最后一年,新興產業有望實現沖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隨著疫情的爆發而加大,加速布局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緊迫性。為了彌補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完成 2020 年經濟增長既定目標,各地方政府均出臺了相比往年更為龐大的投資計劃,截至3月6日,已有 25 個省市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及新型基建,其中 21 個地區 表示將推動 5G 建設與布局等相關工作,并有 8 個地區明確規劃了年內計劃新建 5G 基站的數量,合計約 27.6 萬個。
而新基建的規模究竟有多大?就目前而言,在政府基建投資中,尚未有關于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統計,但可以從PPP庫細分項目中窺見一斑。目前存量PPP項目總投資規模大概17.6萬億元人民幣,其中鐵公基(鐵路、公路、港口、碼頭、機場、隧道等)是大頭,約7.1萬億元,占比接近41%。
而“新基建”項目在17多萬億PPP項目庫中,不足1000億元,占比只有0.5%。類“新基建”項目,如軌道交通、園區開發、垃圾發電等,在PPP項目庫中大約2.6萬億,占比14.7%左右。兩者加總大概占整個PPP庫的15%左右。
與動輒上萬億的傳統基建項目相比“新基建”規模太小,對拉動上百萬億元的經濟體的增速來說杯水車薪。“新基建”盡管發展空間巨大,但目前規模較小,不足以撐起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