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選近兩年最火的創業者,蔚來李斌絕對可以當選。2014年,李斌創立蔚來,一路走來,李斌和蔚來遭遇不少質疑、誤解,但最終帶領蔚來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的標桿,創造了中國汽車產業的一個奇跡。2020年,6歲的蔚來,市值已經超過104歲“高齡”的寶馬。
李斌創立蔚來兩年后,一位同樣投身能源賽道的創業者緊隨而至。他叫戴震,創立了一家用物聯網、大數據、AI等新技術,推動能源生產、流通、零售等環節數字化變革的公司——能鏈。
在能鏈創立三年后的2019年,兩個致力于推動能源變革、推動節能減排的創業者產生交集。在2019年、2020年、2021年能鏈的三輪融資中,李斌創辦的蔚來資本連續三輪投資能鏈。
李斌給蔚來資本的定位是一家持續關注和投資能源領域的機構。看到這里,很多人就會明白,為什么蔚來資本要連續投資能鏈了。首先,同處能源賽道,深知能源產業的巨大價值。蔚來資本管理合伙人朱巖曾如此表示:“能源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顯著變化,新能源的普及帶來能源結構的改變,成品油市場也面臨政策放開的歷史機遇,傳統加油站顯示出對數字化升級的強烈需求。蔚來資本看好能鏈通過結合互聯網與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打造能源行業新基礎設施的發展路線。”
其次,能鏈的前瞻布局與高增長態勢。創立4年多以來,能鏈成長迅速,目前在“全球新能源500強”中排名366位,是榜單中唯一油電一體化數字能源企業。德勤“2020中國高科技高成長50強”中,能鏈排名第4位。易觀千帆最新數據顯示,能鏈團油在用戶活躍度、行業滲透率等方面,均保持行業第一。
除了好的賽道,好的企業。同處能源行業的蔚來與能鏈還有望產生戰略協同效應。蔚來創始人李斌是特別看好能源賽道的企業家,蔚來汽車一開始就堅持充電與換電兩條腿走路。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李斌也曾表示,“電動車行業里電池資產管理是最大的生意。”截至今年3月,蔚來已在全國部署建設193座換電站,134座超充站,327座目的地充電站,接入38萬多根第三方充電樁。
能鏈旗下的“快電”則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第三方充電網絡,覆蓋70萬根充電樁,占中國公共充電樁總量的90%以上。在3月24日中金公司舉辦的“碳路中國——碳中和2060論壇”上,能鏈NewLink創始人戴震表示,中國充電樁長期處于總體供應過剩、優質供給不足的狀態,而能鏈通過算法和集中供給可助力充電樁使用效率提升。能鏈作為物聯網EIoT和提供NaaS(NewLink as a Service)服務的公司,是能源物聯網的連接服務商,將為行業提供算法支持。
具有產業背景的投資機構通常能與被投機構產生業務協同,比如聯想旗下的聯想創投,投資寒武紀、第四范式等AI領域獨角獸之后,與兩家企業深度協同,把聯想的服務器裝上寒武紀的AI加速器,再由第四范式提供AI算法優化等。同樣,不排除具備新能源汽車產業背景的蔚來資本與致力于能源變革的能鏈產生更深度協同的可能。
蔚來從生產環節入手,以更節能、更環保的新能源電動車替代燃油車,助力節能減排。而能鏈則從能源物聯網和能源新零售入手,以數字化手段提升能源管理、使用效率,助力碳中和。在中國明確2060碳中和的大目標下,兩者未來擁有巨大的合作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