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5年年底以來,經常可以從電視里聽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名詞,那它到底是指什么呢?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就是要在經濟發展和供給一側進行優化、調整結構為目的的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數量。它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社會生產力的水平。
簡單來說,治國如烹小鮮。
如果把我們的經濟比喻成一個飯店的話,過去我們國家發展經濟的方式就是要盡可能地做更多的菜,買更多的錢,以量取勝,讓飯店盈利(需求側改革)。
但是現在慢慢的市場發生變化了,顧客更講究菜的品質和飯店的檔次。所以我們就要努力的提升廚師的技術,使用更好的廚具,精心選擇最合適的食材,改善烹飪技巧,這樣才能把菜做好,才能讓整個飯店實力提升,利潤翻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啥不再需求側做文章了呢?
我們國家現在正在快速壯大的中產階級具有強大的購買力,他們有購買意向。但是,高端的產品大部分都需要進口國外的產品。我們國家現在的生產力很強,煤炭鋼鐵,玻璃,水泥,有色金屬等行業的產能已經嚴重過剩。然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卻經常提到,中國人到外國去搶購馬桶蓋,手表,箱包,衣服等。整體來講中國供需關系正面臨著不可忽視的結構性失衡。過剩產能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轉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國的供給體系與需求側嚴重不配套,總體上是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改革什么?
供給側主要包括勞動力、土地、資本、制度創造、創新等要素,他們是經濟活動的基礎和動力。
所以我們通常聽到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指要用改革的方法,進一步提高這些供給側要素的生產率,讓經濟發展更有效,質量更高,結構更好,經濟社會更加健康。
勞動力方面:調整和完善人口政策,提升人口素質,讓勞動力更有價值,更有生產力。
土地方面:推薦土地制度改革,讓土地能夠更有效地被利用,產出更高的價值。
資本方面:加快金融體制改革,讓資本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幫助和帶動產業升級和轉型。
技術要素:加快技術升級和創新,投入更多資金到創新過程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制度要素:改進制度中存在的不利于經濟發展的因素,進一步減少審批流程,深化簡政放權改革
配套改革:構建社會服務體系,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完善的服務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