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區塊鏈最大的潛規則是啥?就是不管規則有多潛,還是有人前赴后繼甘愿被割。有技術上的、有人性上的、有治理上的、也有媒體傳播上的,總之,規則很多,甘愿被潛。
1、不可能三角存在取舍
即無法同時實現安全性、擴展性和去中心這三個目標。區塊鏈之外的不可能三角是"蒙代爾-弗萊明模型",探討這個理論實際上比區塊鏈要有趣的多。它指一個國家不可能同時實現資本流動自由,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和匯率的穩定性。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只能擁有其中兩項,而不能同時擁有三項。在不可能三角中,會理所當然地產生三種組合,且每種組合都會產生不同的效用。
深入探討這些理論內容是沒有意義或者沒有必要的。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在于,如何在有限的知識內得出一個大概率的結論,不可能三角的意義是什么?——在于存在取舍。
取舍沒有優劣之分,真正有優劣的是取舍之后所采取的行為。對用戶和行業來說,真得不關心你怎么取舍,而只關心取舍之后的項目流通模型能否跑通,在市場上能否更具說服力。
2、技術突破沒那么快
世界第一架超音速客機——協和號,從開始研制到正式投入運營,總共用了13年。而且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早在協和號開始研制的15年前就已經有了超音速飛行的戰斗機;
另外,世界著名的AT&T公司走到統治巔峰用了100多年,而走向衰落只有短短的10年。更不用說現在已經停止更新的各種理論假說。
比特幣的發展已經有了10年了,但區塊鏈這個名字是后來才被提出的。也就是先有的比特幣,后有的區塊鏈??v觀這個行業的全部發展,仍然只有比特幣一個成熟應用,這個市場仍然是被比特幣主導的。
3、治理是個愚蠢的行為
治理是伴隨著DPOS共識而興起的。早期很多人都夸夸其談治理,但現在談治理就是個愚蠢的行為。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V神在2年前發表的一篇論文,名字叫做《從協調性問題看公鏈安全》。
V神說:你可以將協調性問題想象成為:美國完全達成共識全面擁抱公噸制,或者我們在面對經濟衰退的時候,都能夠同意將自己的工資,以及各種商品價格下降10%。
顯然,這基本是不可能的。
有意思的是V神將此作為POS共識抵抗POW共識的理論基礎,卻不知一言言中了DPOS共識的命門?,F在BTS和EOS的社區治理都有問題,太成熟就成為大戶收割機器,不成熟就系統內耗嚴重。
4、韭菜注定是被割的
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成長軌跡是新韭菜->被套->老韭菜->再被套->韭菜根兒。投機市場里,最具有說服力的永遠是大陽線,別的都是扯沒用的。
能預見大陽線的就是爺,預見錯的就是孫子;拉盤的是爺,割韭菜的是孫子;發紅包的是爺,帶掛搶紅包的是孫子;有錢的是爺,沒錢的是孫子。
無論市場多熊,一根大陽線照樣讓人信心百倍,熊不熊,能拉盤的爸爸們說了算。不要高估做空者的耐心,也不要低估做多者的有錢程度。愿賭服輸是王道。
5、市場是周期循環的,而非螺旋上升的
如果有想要深入了解市場周期的,可以參考我們的上一篇文章《半成品EOS—褪掉華麗,回歸平庸》;如果有想要徹底了解市場周期的,可以看一看拉斯·特維德的那本《逃不開的經濟周期》。
市場對人們的一個重大干擾是:一方面許多行為無不是基于投機需求進行的,而另一方面許多鼓動者又不斷地向外界吹噓潛在的繁榮。
市場是周期循環的,而并非螺旋上升的,如果是螺旋上升就不存在被套一說,更何況還有抄底破產的呢。市場是投機的,韭菜是逐利的,互相收割是人性使然的。參與這個市場一定要有一種不要臉的精神,即:
學一學《潛伏》中的謝若林:如果你一槍打不死我,我又活過來了,咱倆還能做生意,只要價格公道。如果市場一直熊下去,我抄底還沒破產,那么牛市一定會來,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6、再紅的網紅也會過氣,但他們都有一種不要臉的精神
李笑來老師在幣圈的名聲好不好?這話就有問題,應該說李笑來老師在幣圈的流量高不高。因為他說過,在這個市場里玩,你首先得是個網紅,沒流量你玩屁呢。沒有知名度,出門就會被欺負。
無論是割韭菜還是被割,都不能忘了初心和本分。說得高大上一點,就是如馬云所說:不管你走了多遠,永遠不要忘記當初為什么要出發。笑來老師是個好榜樣,無論市場牛熊,都堅持寫書。
人品咱不評價,畢竟咱也不干凈,但書還是寫得很好。什么叫韭菜?本質上是那些在并不是"零和游戲"的交易市場里以為在玩"零和游戲"的交易者,一句話將狗莊和收割擇得干干凈凈,順帶又嘲諷了韭菜。
這個市場的殘酷是,熊起來李笑來和孫宇晨也會過氣,微博都會被封。要想不過氣,李笑來一定要堅持寫書,孫宇晨一定要堅持索要二維碼,而韭菜們要繼續罵臟話,總之都要發出自己的聲音。
7、鐮刀不及雙刃刀,單向不及雙向割
2019年以前的收割鏈是交易所收割項目方,項目方收割散戶,散戶薅羊毛,羊毛出在散戶身上;2019年以后的收割鏈是交易所收割項目方,項目方收割投資方,散戶薅項目方,投資方告項目方,誰有錢誰被割。
有人說:我很孤獨。因為每個人都想收割別人,而不想為市場創造價值。我想說:收割本身就是一種價值。為什么?請參考第二條潛規則。
無交易則無收割,杜絕收割的最好方法永遠是不交易,關閉交易所。但無賭場便無賭民,市場立刻成為一潭死水,市場都沒了,還談什么創造價值?
最大的賭場是哪兒?是中國A股。加密數字資產市場相比,小巫見大巫。灰色產業與黑色產業有什么區別?一個是合理沒有法律,一個是不合理有法律。賭場肯定會有,但是門檻會更高。
8、市場看比特幣,環境看GDP
如何在有限的知識內,得出大概率的結論?盡可能多的掌握基本概念。比特幣指數就是一個。比特幣指數現在是多少——0.68,比特幣指數突破0.5已經多長時間了——1年零4個月。
為什么這個熊市感覺比前幾次更加難熬?因為市場情緒。不考慮市場情緒的交易大概率會犯錯,目前市場情緒很低迷,但人數還是不少,大家都很謹慎。更何況年關將至。
GDP增速放緩是事實,貨幣政策能夠說明一切。去年的貨幣政策是保持中性,松緊適度;今年的貨幣政策是松緊適度;明年的貨幣政策是靈活適度。變的是說法,不變的是穩健,是調控。
所以房價會跌,但不會暴跌。物價會上漲,而且是全面上漲。該來的陣痛總會來,只不過要過渡得不那么痛苦而已,有錢人能熬,老百姓也能熬,不能熬的是創業者和中產階級。
9、流量不可能集中,流量都是假的
幣圈90%流量都是假的,不是蹭的,就是刷的。交易所有機器人,社群有拖兒,媒體有供應商,項目方有ppt和白皮書,包裝權全在自己手上。數據有時候會加強你的判斷,但有時候也會誤導你。
所以,根據數據進行投放,最起碼在幣圈是愚蠢的。想要以很少的預算獲得最大的流量曝光,是可能的,但不是少數渠道,是大規模渠道??傊痪湓?,要多花錢。
很多人都說,流量紅利已經消失了。其實不是,紅利仍然還在,只不過流量分布和分紅方式發生了改變。幣圈才多少流量?有哪個韭菜的微信通信錄里全是炒幣的?微信的活躍用戶可是已經超過了11個億。
現在的流量分布更加分散,有可能一個整天罵臟話的韭菜就是個KOL;不要老想著讓韭菜買買買,而要考慮到如何讓韭菜為你發出聲音,買不買都沒關系。
比流量更重要的是什么?是造勢。孫宇晨老師在這方面簡直登峰造極。造勢不是什么人都能造的,幣圈這么多年不也就出了一個孫宇晨嘛。先考慮造勢,再考慮鋪渠道。
10、KOL就是個笑話
移動互聯網興起的前幾年,KOL很能賺錢,微博和公眾號也很能掙錢。因為每個KOL都有一個微博和公眾號。但現在,KOL很可能就是一個笑話,誰再提自己是KOL,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為什么?大家現在不相信KOL,不相信權威,而相信真實用戶反饋。一個KOL說得再對,再引經據典把自己凸顯得再高大上,不好意思你沒經歷過。所以你說的話全是放屁。
一個好的KOL應該轉型為一個好的KOC,即關鍵意見消費者?,F在中國已經邁入消費主義時代,一個沒有消費過的人不足以說服大家,不足以影響別人。
在區塊鏈里,真正的KOL(Key Opinion Leek)或者KOC(Key Opinion Chive)的意思是關鍵意見韭菜。只有被割過的人才有話語權,才能夠服眾。
11、媒體就是個笑話
區塊鏈90%的流量是假的,90%的所謂媒體也都是不懂媒體的在做。過不了多久,媒體人也會成為一個貶義詞,像KOL一樣,誰再提自己是媒體人,就是跟自己過不去。
媒體應該說是這些年分化最嚴重的職業或者領域,因為現在既壟斷不了渠道,又掌握不了話語權,所以行業地位岌岌可?!,F在還有人說媒體人就是干著編劇的活,但編劇也需要想象力啊,不是想干就能干的。
現在的區塊鏈媒體出現的兩個新變化是,一個是亂拳打死老師傅,即所謂的某媒體整天對外宣稱的社區化媒體,就是這種;另一種是有人開始把所謂的研究咨詢機構稱為媒體,為啥?因為他們客觀公正。。。
媒體人現在既掙不了錢,還要裝出一副不缺錢的樣子,否則吃相就很難看。最好的方式就是像我們一樣,從來不標榜自己是媒體,充其量是一家咨詢機構,其實我們是做一體化營銷解決方案的(滑稽)。
12、舔狗不僅一無所有,而且還會被懟
區塊鏈里也存在舔狗,舔項目方、交易所和媒體的都有。據我們總結,舔狗不是一種個例,而是一種普遍現象。舔狗的邏輯是只要我對你好,你對我也好。不好意思,你對別人好別人會對你更加討厭。
成為舔狗的原因一方面和個性有關,一方面是行業邏輯出現了根本性的解構。反映在社會層面是,整個社會彌漫著一種反權威,顯態度,揚個性的氛圍。拒絕舔狗也是一種態度。
交易所是爸爸么?一段時間以前是,現在快要成為了孫子。政策一來,人人喊打。有的變得又紅又專,有的干脆躲起來不發聲,有的又紅又專又躲起來不發聲。
13、交易所是個偽命題
交易所一開始就是個偽命題,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笑話。區塊鏈一開始為去中心化而生,結果出現了一個無比中心化的交易所,項目方想上幣還要交上幣費,更別提交易所發假幣的事了。
用我們以前采訪過的人的話說:交易所是區塊鏈領域的一個恥辱。比這個更加恥辱的是,韭菜們信啊,假幣也無所謂,只要你能讓我交易就行,有沒有拍照也無所謂,管你注冊地在哪兒。
大太監魏忠賢說:只要你成功了,人們就會忘記你手段的黑暗。只要交易所流量起來了,人們就會忘記交易所發假幣的事兒,你照樣能成為一線交易所。
所以,在一個不成熟和非理性的市場里,不按規則出牌的往往會成功,循規蹈矩的都是炮灰。在商業領域里,能吃到第一個螃蟹的畢竟是少數,能逆襲的才是真正的大佬。
14、賺確定性的錢
什么是不確定性的錢?合約就是。交易本身就是一種投資,投資與投機有什么區別?本質上沒有區別,只是概率大小的問題。擲骰子中小于0.5是小概率,大于0.6是大概率。
投資本身做的就是小概率的事件,只不過很多因素可以提升這種概率,比如政策環境、信用背書以及商業模式啊這些。概率小,收益大,如果不成正比,那就不適合做合約。
什么是確定性的錢?服務就是。這個不分行業,吃飯交錢,買東西花錢這種都是確定性的行為,也就是智能合約孜孜不倦力圖用代碼實現的事兒。區塊鏈市場中,為別人做服務賺的就是確定性的錢。
現在很多企業在為傳統金融機構和政府部門提供技術和咨詢服務,而且需求很好,幾乎零風險。
15、不要低估市場的有錢程度
中國人現在多有錢?每周能產生2個億萬富翁。報告顯示,中國個人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已達190萬億元。雖然90后和00后的存款不多,但信貸水平高,人均信貸額度超過12萬。
所以,老盯著那些存量沒用,割來割去都是老韭菜互割,寫來寫去都是一些不痛不癢的稿子。很少有人下到基層,脫離區塊鏈之外看財務狀況。
總有人祈禱大資金進來,進來干嘛?砸盤么?加密數字貨幣市場總市值才不到2000億美元,而整個潛在的區塊鏈產業市場規模有8000萬億美元,中國有9成以上的人都沒喝過星巴克,又有多少人聽說過區塊鏈?
要眼光放長遠,尋找確定性的財富機會。
16、克服烏比岡湖效應
為什么在這個領域待了那么久,還是沒賺到錢?為什么寫了那么多稿子,還是沒有流量?人有兩個最大的毛病,一是總會過分地高估自己;二是總會輕易地找到舒適區,游不出來。
這個東西反映在社會心理學上,叫做烏比岡湖效應,指人的一種總覺得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傾向。全中國有多少人有本科以上學歷?不到4%。中國有多少人沒出過國?13億。有多少人沒坐過飛機?10億。
前兩天去武漢,一家100多平的小小水果行一年可以掙一套房(折合200萬左元);一司機師父做羊毛衫紗線批發,3年掙400萬。所以,那些不被注意到的反而是財富洼地。
17、多說話,多做事,別高估自己的動手能力
區塊鏈領域里要多說話,不說話就沒有知名度,出門就會被欺負,當然,說了也不一定有,不說就一定沒有。
多說話也還要多做事兒,現在年輕人的通病是做事兒的人太少,不想努力的太多。社會遍地小鮮肉,但能有幾個王阿姨?資源稀缺的地方就存在競爭,有競爭的地方就需要努力。
千萬不要以為,看懂了99個白皮書,自己就能發99個幣;看懂了99個行業,自己就能做好99個項目。人這一輩子,做好一個就牛逼。要務實,要專注,要懂得適可而止,做自己能力范疇之內的事。
18、風口很重要,關張也不是壞事
行情起不起得來要看契機有沒有。17年有94事件,今年有上層建筑的利好,明年有比特幣減產的信號。幣圈神奇的地方在于,無論特大利好還是特大利空,最終的結果都能導向大漲。
韭菜果然不是蓋的,暴富心理極其強烈。
行情不好的時候,關張并不是壞事。所謂收拾舊山河,再重頭來過。經濟學上有個停止營業點,即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變成本的時候,就可以停止營業。礦圈有個礦機關機價格,都是一樣的。
19、不要輕易判斷市場,要去分析市場
輕易判斷一個市場的漲跌是危險的。有兩個比較潛在的道理是:一是人們總是習慣帶著偏見去思考事物,這樣得出的結論大概率也是帶著偏見的;二是人們作出的選擇往往是非常主觀且無法被改變的。
一個可以相信的樸素原則是:通過所有的已知條件是一定能夠求得未知解的。
所以,判斷市場的前提是分析市場,只有分析得足夠透徹和全面,作下的判斷才會更精準。
20、不可能團結,人人都是利己的
所有的區塊鏈市場都是不團結的,這個不分地域,也不分參與者屬性,而只跟人性有關。其中,媒體是最不團結的,不僅不團結,還有可能拔矛相向,因為媒體本身就代表了鋒芒,鋒芒之間不可能團結。
沒有團結,只有競爭和合作。合作也是建立在脆弱的表面利益之上。歸根結底,社會進步產生了越來越精細化的分工,而狹隘的個人自我主義又抗拒著分工帶來的協作需求。
在物理學上,是一個熵增和熵減的過程。
所以,脫離具體利益綁定的口頭團結都是虛假的,也是不可持續的。隨著流量的進一步下沉分化,更多超級用戶的產生,會倒逼產業鏈上的參與者變得團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