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審專家:
徐莉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 主任醫師
2019-nCoV急性呼吸系統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對于大多數沒有感染,卻進入了“被傳染”恐慌之中的大眾而言,病毒是如何傳播的,以及如何做好個人防護是最關心的問題。
隨著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的研究逐漸深入,對病毒傳播途徑的認識也更加清楚。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究員石正麗團隊,以及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教授團隊,都發現2019-nCoV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 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并且侵入細胞的路徑與SARS-CoV一樣。
從中也可推測,2019-nCoV的傳播途徑與SARS相似。
在最初的報道中,大多強調了飛沫傳播、接觸傳播,建議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風。然而,SARS-CoV的一個可能傳播途徑卻被忽視了,那就是氣溶膠傳播。
一、 什么是氣溶膠傳播?
1. 氣溶膠
氣溶膠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粒子或液態小滴物質的統稱。它們能作為水滴和冰晶的凝結核、太陽輻射的吸收體和散射體,參與各種化學循環,是大氣的重要組成部分。霧、霾、輕霧、微塵和煙霧等,都是天然的或人為原因造成的大氣氣溶膠。
2. 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傳播即通過空氣污染物氣溶膠顆粒這一載體在空氣中作中距離傳播,
二、 為什么要預防2019-nCoV通過氣溶膠傳播?
1.與SARS-CoV相似,有前車之鑒
SARS疫情期間,香港曾發生淘大花園事件,同一社區內321人被感染,而且主要集中在同一座大樓內。
雖然香港特別行政區衛生署和世界衛生組織的初步調查報告,都沒有板上釘釘認定病毒可以通過下水道傳播,但衛生署依然勸喻居民保養下水道系統,保證U形聚水器(U形地漏)中有足夠的水,以發揮其功能。
調查報告中也指出了病毒可能的傳播路徑:
l 污水排氣管發生滲漏,攜帶病毒的水滴可噴出天井。
l 在浴室抽風機工作時,攜帶病毒的空氣可通過沒有水阻隔的U形聚水器進入浴室。
水滴噴出天井,即可形成氣溶膠。
如果地漏沒有水,浴室關上門,外界空氣很難進入,再打開抽風機,氣溶膠就很容易進入。
浴室面積一般較小,而且相對潮濕,氣溶膠所攜帶的病毒可以輕易地接觸到人(這一點沒有定論),或者附著到毛巾、墻面等物上,人再通過接觸傳播。
類似的事件不僅發生在淘大花園,醫院和其他社區也有報道,因此氣溶膠傳播被高度懷疑為SARS嚴重流行疫區醫院和個別社區暴發的傳播途徑之一。
2.病毒存活能力強,可能通過氣溶膠傳播
經空氣傳播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飛沫、飛沫核與塵埃三種。其中,飛沫核是飛沫在空氣中失去水分后,由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所組成,通常以氣溶膠的形式飄浮到遠處,在空氣中存留較長時間。
雖然以往認為,病毒在離開宿主細胞后不能長時間存活。但近期國家衛健委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二科主任醫師蔣榮猛表示,現在研究發現,2019-nCoV在溫度、濕度合適的情況下,有可能存活數天,比如在溫度20℃的環境,相對濕度40%到50%,有研究發現病毒有可能存活達到5天。
這意味著,2019-nCoV有可能形成飛沫核,以氣溶膠的形式飄浮到遠處,造成傳播。
三、 氣溶膠是怎么接觸到人群的?
人、寵物等通過口、鼻呼出的氣體,可以形成氣溶膠,通過當面交談,或者在人員密集的密閉空間中可以吸入。
霾含有氣溶膠,出門在外也可能吸入。
即使患者沒有咳嗽,但在呼氣時,就可能把病毒呼出,形成帶病毒的氣溶膠懸浮在空中,不論是否擴散,吸入的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可以說我們時刻都在接觸氣溶膠。
四、 怎么預防氣溶膠傳播?
1. 戴口罩、勤洗手、房間通風、盡量避免外出等預防措施,依然要做到,不能放松。
2. 地漏消毒后注入適量的水,不要讓地漏干涸。
3. 開排氣扇的時候,要保證地漏內有足夠的水,不要緊閉房門。
4. 盡量避免劇烈運動,遠離不戴口罩、大口喘氣的人。
5. 外出之后,特別是去醫院、火車站、汽車站等場所后,盡快清洗衣物,不方便清洗的,也要掛在通風處,自己盡快洗澡。
面對新的病毒,我們不必恐慌,可以先利用現有的知識保護自己。隨著研究的深入,防護、治療措施也會越來越完善,戰勝疫情的日子也不會太遠。
參考文獻
1.王宇明,李夢東.實用傳染病學.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2.林果為,王吉耀,葛均波.實用內科學:上冊.第1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3.傅華.預防醫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4.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公眾防護指南.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20.
5.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2020.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2/3b09b894ac9b4204a79db5b8912d4440.shtml
6.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1191?query=featured_coronavirus
7.https://www.info.gov.hk/info/sars/who-amoyc.pdf
8.https://www.info.gov.hk/info/sars/pdf/amoy_c.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