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costco 好市多上海首家店開業的場景被刷屏了,因為太火爆了:
- 九點鐘開門營業,十分鐘就開始限流了;
- 不到兩小時,停車場排隊都要等3個小時,后面去的人改騎電動車,立馬變成了一個大型的電動車停車場,警察出來勸大家理性消費;
- 愛馬仕,茅臺都被騎電動車的上海阿姨搶購一空;
- 開業3小時就直接暫停營業了。
火爆其實在前兩個月就開始了,7月1日開放了線上的會員申請,到開業前已經積累了數萬名付費會員,遠超預期。
這么火爆,估計很多人想不通。因為,這幾年這些大品牌的連鎖超市過得并不好,前段時間,家樂福不就賣給了蘇寧么!
那這個好市多憑的是什么呢?
殺手锏就是低價。他們的大部分毛利率控制在10-11%,如果超出14%,就要上報他們的CEO,再經董事會批準。所以,里面非食品類的百貨商品價格可以低于市場價的30%-60%,食品類能低于市場價10%-20%。
他們還有條規定:如果某個外部供應商,一旦在別的地方比Costco的價格還低的,則它的商品將永遠不會再出現在Costco的貨架上。
這樣的低價,消費者能不瘋狂嗎?!我相信每幾個人不動心的。
開過超市的老板應該都知道,超市的毛利基本在15-20%,低于這個毛利,就很難盈利的。那好市多是怎么做到的呢?
答案是減少品類,每個品類精挑細選一兩款商品,大批量采購,通過大批量來降低采購成本。這么大個賣場,只有3800個sku,大約是沃爾瑪的十分之一。sku有些老板可能不理解,我舉個例子,同一件衣服,如果有3個顏色,就是3個sku,很少的sku,就意味著選擇少。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通過自有品牌,跟大品牌長期合作的方式來降低采購成本。
采購成本降低了,毛利又嚴格地控制在10%,那靠什么掙錢呢?
答案是靠會員費。會員費是每年299塊。成為會員才能享受折扣,而且只有會員才能購買,只為會員服務。
利潤幾乎都來自于會員費。今年前三季度,會員費收入23.02億美元,凈利潤為25.62億美元。也就是說,Costco的利潤幾乎全部來自會員費。
剛剛說了,他們毛利控制在10%,不超過14%,賬為什么可以算得這么準?因為固定成本是確定的,這部分商品的毛利就是用來抵沖固定成本的,包括房租,人工,各種費用。
Costco的亞太總裁說:“我們會嚴控成本,包括裝修、商品包裝等都是很簡單,人工也比較少,很多都是客人自助進行。且開設在非市區地段,租金也相對便宜。”
這個商業邏輯非常的清晰,我曾經都想過我自己的店里是否也可以這么弄一個會員系統,后來終究沒有弄。首先是不同的生意,不可生搬硬套,而且很多事情還沒有想清楚,感覺還需要繼續深入研究。
costco 這種模式是很值得研究的,模式背后的理念會給大家帶來很多啟發,這部分內容下篇文章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