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隨著研究生報考越來越火爆,在每年的報名、錄取階段,網絡上到處都是諸如報名人數一漲再漲、報錄比一增再增、往屆生報考越來越多等相關新聞。此外,推免生(指推薦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和統考生(指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招生考試并被錄取的學生)計劃投放比例差異及由此引發的教育公平問題屢屢引發公眾討論。

不久前,一則“南開古文爆冷未收一人”的帖子在網上流傳并引發熱議。該帖稱:“南開大學中國古代文學方向研究生招生考試,190多人報考,無一人上線!因為保研就招滿了。”面對網友的疑問,該校回應稱:“復試沒有名額是因為沒有考生上線,并非沒有預留名額。”

那么,推免生是否真的擠占了統考生的機會?在招生計劃安排中,不同院校的推免生與統考生比例有何差異?本文主要對可查到2023年擬錄取數據的73所“雙一流”高校(其中部委直屬高校39所、地方高校34所)進行分析盤點,探究背后的真實情況。

推免生擠占了統考生的機會?

必須承認的是,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高校和導師釋放出對推免生的“寵愛”。特別是在研究生擴招的大背景下,一些高校推免生所占招生比例還穩中有升,甚至有高校的個別專業只招推免生,這就引發了統考生焦慮情緒的泛濫。

也由于統招計劃數的不確定性,每年報考時都有不少考生需要承受目標院校推免錄取結果變化導致統招計劃變更所帶來的巨大風險。

圖1.3所高校近3年推免招生比例變化趨勢圖1.3所高校近3年推免招生比例變化趨勢

實際上,教育部早在2013年便下發通知,要求各招生單位招收推免生數量不得超過本單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的50%。我們所調研學校的情況基本印證了這一點。

所調查的73所“雙一流”高校中,推免生占全部招生比例的均值為19.38%,遠低于教育部對此設定的50%上限。其中,推免生招生比例超過四成的只有5所學校,即西安交通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南大學,分別為43.90%、43.39%、43.13%、42.77%、42.08%。推免招生占比在1%~5%(不含5%,下同)的有11所學校,且除大連海事大學外,均屬于省屬高校;占比在5%~10%的有12所學校,除中央財經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外,均屬于省屬高校。比例在10%~20%的學校共有14所,其中部委直屬高校和地方高校分別有8所和6所;在20%~30%之間的共有19所學校,其中地方高校有7所;30%~40%之間的則有12所,除兩所地方高校外,其余均為部委直屬高校。

由此不難看出,即便是“雙一流”高校,還是留足了較多的計劃給統考生源,更不用說其他非“雙一流”(以下簡稱“雙非”)院校。因為相較于“雙一流”院校,這類高校接收的推免生多為研究生支教團、“農村學校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碩師計劃)的學生,幾乎沒有一般推免生,統招生占據了其招生計劃的絕大多數。

圖2.各高校推免招生比例分布圖2.各高校推免招生比例分布

當然,高校整體推免招生占比未及“50%”的紅線,并不代表所有專業均對統考生敞開大門,高校仍有多種方法進行調控。比如,在學術型碩士中投放更多的推免生計劃,在專業碩士中多招收統考生且多為非全日制;再如,將優勢專業和薄弱專業分開,并將前者留給推免生;或者個別專業統考生只安排個位數甚至一個招生名額。

2020年8月,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就發布了“新聞與傳播專業碩士學位2021級全日制僅招收推免生源,統考階段僅招收非全日制定向就業生源”的消息。2022年,華東師范大學外語學院也表示,除英語語言文學、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兩個研究方向繼續通過推免和統考招生以外,其他方向不再通過統考招生。

什么樣的學校推免生招生比例高

自2014年取消“研究生推免留校限額”后,考生有了更多自主選擇權。向上的流動性對名校自然是利好,優質生源向頂尖高校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但對于其他高校而言,則是利空。

在本調查中,原“985工程”高校的推免生占招生錄取總數的比例均值為34.34%。令人疑惑的是,原“211工程”高校的均值總體尚不如新晉“雙一流”院校,前者僅為15.58%,后者卻達到16.27%。

在所調查高校中,推免生占比超四成的學校均為中央部委直屬高校,其中比例最高的是西安交通大學,為43.9%;地方院校推免生占比最高的是南方科技大學,達到了38.3%;除南方科大外,推免生占比超過三成的省屬高校還有上??萍即髮W。顯然,學校層次是推免招生計劃投放的重要因素。

圖3.不同層次高校推免生招生比例情況圖3.不同層次高校推免生招生比例情況

不僅如此,院校的央地屬性也是重要變量。統計發現,所調查地方高校的推免招生占比僅為12.48%,部委直屬高校則高達25.38%。這導致很多地方高校在獲得省部(教育部)共建后,往往都會提及希望在推免指標下達上獲得支持。

當然,地方高校的推免招生占比并非都是低水平,除前文提及的南方科技大學、上??萍即髮W外,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的占比也都接近三成。地方強校也能憑借實力、區域等因素,在推免生“爭奪戰”中謀求一席之地。

在研究生擴招重點向專業學位傾斜、研究生教育結構類型不斷優化的大背景下,理工科和一些單科型院校的推免招生指標更多。在調查涉及的推免招生占比超過三成的17所院校中,除北京外國語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中央音樂學院、北京體育大學外,幾乎全部為理工類或有理工類背景的綜合性大學。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理工農醫類一級學科博士點從2012年的1944個新增至如今的2575個;“雙一流”建設中,理工農醫類學科占比達78.5%。這類高校不僅推免招生人數較多,統考招生人數同樣較多,這對應了研究生考試理工類報考“缺口大”、人文社科類“扎堆”的真實情況。

圖4.部委直屬高校推免招生占比情況圖4.部委直屬高校推免招生占比情況

選準學校很重要

如今,涌入考研大軍的考生越來越多。“少數上岸,多數陪考”成為常態。對于統考生而言,推免接收完成后,調增而非減少統招計劃無疑是好消息。有相當數量的學校,特別是名校,往往在推免接收中擠出統考計劃用于推免,而結果往往在10月后才公布。此時,考生即便更換學校也為時已晚。因此,如何在激烈的研究生招生形勢下選對、選準學校就很重要了。

根據2023年接收推免生數據,寧夏大學2023年計劃招收推免生388人,實際擬錄取僅為27人,招生完成率為6.96%。東北農業大學2023推免生的招生計劃是招收429人,實際招收135人;廣西大學2023推免生計劃是招收766人,實際招收68人……為數不少的“雙一流”高校都無法完成推免生招生計劃。顯然,剩余的指標將會調回到統招計劃中來。

事實上,還有相當多“雙一流”高校的推免生占總招生錄取數比例不及10%,這一現象多發生在地方高校中,特別是內蒙古大學、海南大學、貴州大學、廣西大學、寧夏大學等地方名校,其推免生占比甚至不及3%。這一方面說明這些高校難以通過推免生招生計劃接收更加優質的生源,另一方面又為諸多統考生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學習機會。

圖5.部分高校推免招生計劃完成情況圖5.部分高校推免招生計劃完成情況

“雙一流”高校尚且如此,地方“雙非”院校在接收推免生中就更不占優勢。獲得推免生資格的學生往往會爭取獲得名?;騼炗诂F階段學校的錄取,不少擁有推免權的“雙非”院校此時便難以通過推免接收更優質生源。目前看,“雙非”院校接收推免生主要為研究生支教團、碩師計劃等專項計劃。如安徽師大2023年接收98名推免生,其中研支團、碩師計劃就有65人。

總體來看,推免生盡管備受高校和導師青睞,但尚未影響總體研究生招生的公平性,不過部分學校的個別專業只要推免生,對統考生關上大門似乎有失公平。顯然,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既要滿足于對生源質量的保障,也需要考慮招生的公平性。于統考生而言,如何避免踩“坑”,選準、選對,以考上為目標才更為重要。

注釋

①由于不同學校招生擬錄取名單公示設置閱讀權限或者公示截止日期后無法瀏覽等原因,本次僅調查了73所“雙一流”高校;

②碩研招生類別多且復雜,還會存在擬錄取之后放棄等情況,因而本調查無法保證數據百分百準確,但總體情況相差不大。

(李凡、鄭雨潔、向雨涵、張睦笛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為安徽省高校網絡教育名師培育支持計劃〈sztsjh-2022-8-10〉和“數喻理”數據新聞團隊“基于信息公開的高校數據新聞實踐創作與理論研究”大創項目〈202210370233〉資助階段性成果)

(原標題為《推免生備受歡迎,統考生還有希望嗎》)

分享到:
標簽:考研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