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過兩次成績不如意的高考,浙江小伙兒秦志飛考進了一所大專,進校時就在心里埋下了“升本”的愿望。
為此,他報了校外輔導班,參加周末培訓、寒暑假集訓和考前集訓,先聽課,再刷題。2022年,他以超過錄取線兩分的成績,考上了一所二本院校的環境工程專業。
秦志飛大專就讀的是工程造價專業。學校經常請企業負責人為學生講解行業現狀,并且每年都在校內舉辦招聘會,但他一心想著升本,并沒有考慮過畢業就工作。他還注意到,班里有半數同學都報了專升本考試。
2022年2月,在教育部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表示,“目前全國專升本的比例已達20%,下一步我們將力爭讓更多的職業學校畢業生接受高質量的職業本科教育。”
然而,近日,武漢紡織大學、武漢輕工大學這兩所公辦本科院校專升本停止招生,引發了關于“專升本涼了嗎”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專升本有沒有降溫?各方對專升本熱如何看待?本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一些本科停招專升本學生為哪般
關于專升本的停招,武漢紡織大學公告稱:“經學校研究決定,報湖北省教育廳同意,我校自2023年起停止開展‘普通高等教育專科層次起點升本科教育’(專升本)招生工作。”
武漢輕工大學則表示:“學校將繼續致力于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著力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為高質量服務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新的貢獻。”
事實上,公辦本科院校減招或停招的現象,也存在于其他省份。
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王平告訴記者,今年,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專升本共安排31所普通本科高校70個專業、兩所職業教育本科高校22個專業招生;從近年招生計劃中可以看到,民辦院校以及獨立院校2022年招生人數相比2021年都有所擴招,而公辦院校招生計劃整體呈減招趨勢;近兩年,西安工程大學、西安郵電大學等高校都停招了專升本學生。
專升本招生計劃是如何確定的?
江蘇某高校招生負責人分析說,專升本招生,并不是各校“想招多少就招多少”,而是主管部門根據報名人數、錄取率、高校辦學條件等因素,綜合測算、統籌規劃而來,有一套科學的計算方法。“和高考錄取率通常保持前一年同等水平或略微上調同理,大家看到專升本在擴招,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報名人數的逐年增加。”
她介紹說,職業本科院校和部分應用性本科院校的招生渠道比較多元,除普通高考外,還有中職職教高考、專轉本統考、五年一貫制專轉本考試等招生方式,學校在研究制定當年擬招生計劃后,上報省教育廳審批,由省廳統一調控招生計劃,“這個過程中有的學校擴招、有的學校減招,并非一味地擴招。”
那么,公辦本科高校減招、停招專升本學生的原因是什么?多位受訪者提到,這與公辦學校有更高的奮斗目標、希望提升生源質量有關。
對此,王平給出了3點分析。
一是為了將招生重點調整至普通高考招生。本科院校專升本招生是在學校原有的生源數上招收了一批新的學生入校學習,由于辦學條件所限,專升本招生計劃增加,勢必擠占普通高考招生計劃。
二是為了減輕學校的教學壓力。王平解釋,針對統招專升本招收的學生,由于在培養方案及模式、學習基礎及能力等方面和本校生存在一定差異,為了因材施教,學校需要單獨安排教學,增加了教學管理難度。
三是社會上存在一定的認識誤區。近年來,“雙一流”建設高校不再招收專升本學生,很多一本院校也取消了招生。
王平說:“這也許和社會上存在的一種認識誤區有關,有些人會對專升本存在偏見,認為‘參與專升本考試的院校不是好的院校’。這樣一來,一些院校就會考慮取消專升本的招生計劃。”
專升本是一種“剛需”
雖然一些本科高校減招或停招了專升本學生,但從這幾年的數據來看,專升本一直持續升溫。
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的《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要求:“適度擴大專升本招生計劃,為部分有意愿的高職(專科)畢業生提供繼續深造的機會。”當年,專升本擴招32.2萬人。
3年來,全國專升本報考和招生人數仍呈上升趨勢。例如,浙江省專升本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別招生28388人、34724人、38248人;江蘇省專轉本(即專升本的另一種說法——記者注)3年來的招生數分別為30335人、32795人、33525人;上海市的數據則是5220人、7427人、10006人。
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院長孫曉雷觀察到,不僅在他的學校,在全省、全國范圍內,專科學生升本的意愿仍然比較強烈:安徽省2021年專升本報考人數較2020年增長了18.56%,2022年報考人數較2021年增長了36.33%;安徽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的兩項數據分別為25.43%和41.92%。
孫曉雷認為,從整體上來說,無論是從社會需求還是學生意愿來看,專升本都是一種“剛需”:比如在安徽,教育廳會從產業升級和改善民生需求的角度出發,合理安排專升本擴招的專業,包括電子信息、機械制造、生物醫學、綠色環保、健康服務、應急管理、養老服務、家政服務等。
但孫曉雷同時認為,專升本升溫也反映了職業院校辦學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做的還不到位。“以我們學校為例,軌道交通專業很少有學生選擇升本,因為這個專業是與合肥軌道公司聯合培養學生的,也叫‘訂單班’,學生畢業后就能直接進入市屬國企就業。如果職業教育都能讓學生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就業’,那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愿意畢業后直接就業,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也不會缺高素質技能人才。”
孫曉雷指出,在全國范圍內,學生升本意愿較為強烈的專業通常集中在同質化競爭比較激烈的非實體經濟類專業。“比方說,一般用人單位不會大批量招聘財經、會計類的畢業生,尤其是專科層次的會計,所以財經類學生的升本意愿更強,報考率、錄取率都比較高。這說明職業教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存在脫節,這又涉及另一個問題,即財經類專業的辦學成本比工科類要低一些。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各級舉辦方加大對職業教育辦學的關心、支持和投入。”
專升本引發的教育挑戰
在山東一所專科院校數字媒體藝術設計專業讀大三的柳星雨注意到,包括她本人在內,學校藝術類專業幾乎所有同學都報了專升本考試。
“我是高考失利考到專科的,入學的時候就做好了升本的打算。我的理想是未來考上編制,在公立高中當美術教師。而且無論將來是考公、考編還是找工作,各個單位都會有學歷要求,即使本科畢業也不容易找到一個像樣的工作,更別說專科了。”
柳星雨發現,學校非常鼓勵學生升本,很多學生也是“沖著升本來的”。“在我們之前的那幾屆,學校專門設立了專升本課程;不知什么原因,我們這一屆開始就沒有專升本課程了,但學校會邀請校外輔導機構進學校宣講,也會給專升本的學生提供寒暑假宿舍、自習室之類的便利。學校的畢業實習比較‘水’,只要去整一份實習報告就可以交差。畢竟如果我們真去實習的話,就無法兼顧專升本備考了。”
對高職院校來說,怎么保障像柳星雨那樣有強烈升本欲望的學習安排,同時又要完成職業教育所要求的教育教學方面要求,對很多高職院校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另外,對“升本”成功的學生來說,在本科院校就讀的兩年,仍然也是不小的挑戰。
升入本科院校就讀以來,秦志飛感覺學習氛圍明顯比在專科時緊張很多。“一是我們升本的同學要在兩年時間內把別人4年的內容學完,課程安排上幾乎天天滿課;二是大家都在準備考研、考編、考公,為明年畢業做打算。我現在就讀的專業和專科時有一定區別,我正在一邊努力學習,一邊準備考二級建造師的證,未來打算從事環境工程方面的工作。”
王平注意到,一些專科學生升本后選擇了棄讀。他分析,這是因為部分學生在大專階段沒有科學的職業規劃,出于沒有考上本科的心結而選擇升本。但在考上本科后,發現所學專業并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專業、也不符合自身的職業方向。還有學生無法適應本科階段的教學方式、學習節奏、課程難度和生活環境,因此選擇棄讀。
孫曉雷認為,學生考取專升本后在本科就讀的兩年,在人才培養方式上有些“脫鉤”:“這些學生在專科階段是技術技能培養,在本科又按照學科性人才培養,二者之間沒有完全銜接好,導致部分學生在本科學校讀書很吃力,畢業后理論掌握得不如全日制4年學生,技能又生疏了。要解決這個問題,做好本科層次的職業教育迫在眉睫,畢竟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是兩個體系、兩種類型。”
在孫曉雷看來,專升本的培養模式只是一個過渡階段,是為了滿足老百姓的教育需求,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未來,應該通過職業高考改革和職業本科的建設,實現技能人才升學。
來自教育部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共有32所職業本科院校。據了解,不少學校正在通過強強聯合、建設新校區等方法,籌備升本。
2021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職業教育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一些職業本科學校招生就業部門負責人表示,希望能通過加大職教本科建設力度,盡快壯大職教本科院校群體,聯合起來形成一定規模,具有一定影響力以提高社會認可度。
(根據受訪者要求,秦志飛、柳星雨為化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魏其濛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