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雖然骨齡的提前和落后可能會影響兒童最終的身高,但只根據一次骨齡結果判定成年身高是不準確也不科學的。一次骨齡預測,只能反映當時孩子的骨成熟度,而兒童生長發育是一個線性動態過程,影響因素眾多,因此一定要結合兒童的發育水平、激素情況、營養狀態由專業兒科內分泌醫師綜合評估,動態監測。
◎本報記者 陳 曦
春季是兒童長高黃金期。在剛剛過去的這個春天,很多兒童身高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生長,而有些孩子卻遲遲不見躥個,因此很多家長糾結要不要帶孩子去測個骨齡。
對于骨齡的重要性,在家長中也是眾說紛紜。有些家長認為骨齡沒什么用,孩子的身高都是天生的;而有些家長則認為通過管理體重、少吃補品和生長周期短的食物、采用藥物抑制骨齡增長等方法抑制骨齡,可以讓孩子長得更高。
那么骨齡究竟在兒童的生長發育中扮演什么角色呢?抑制骨齡真的可以讓兒童長得更高嗎?
骨齡測定需經科學計算評估
骨齡,也就是骨骼的年齡,通過判定特定部位骨骼的大小、形態、結構及其相互之間的關系變化,來了解骨骼的成熟程度。骨齡是反映兒童體格發育狀況、研判兒童發育階段的重要指標。
測骨齡并不復雜,只需孩子配合完成一次左側腕關節正位X光片拍攝即可。
拍完骨齡片后,醫生一般會根據簡單計數法、圖譜法、評分法或者計算機骨齡評分系統等來進行評價。
“計數法即通過計算腕部骨化中心的數目評測骨齡。”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兒科主任醫師鄭榮秀介紹,但該方法僅適用于3—7歲兒童,且誤差較大,不能單用此法進行評估。
目前,國際上主要應用的骨齡評價方法是G-P圖譜法和TW3計分法。
圖譜法是將被檢者的手腕部X光片與手腕部標準X光片圖譜比較(標準圖譜代表該年齡兒童的平均水平),以最相像的標準片骨齡作為被檢者的骨齡。由于最早應用且應用最廣泛的是1950年由美國人Greulich和Pyle設計出版的《手腕骨發育X線圖譜》,因此這種方法也簡稱G-P圖譜法。
G-P圖譜法由于簡便快捷,已成為國際上應用最廣泛的骨齡評估方法,但其所采用的圖譜是基于歐洲白人兒童樣本制定。
“由于種族差異和社會經濟環境因素的不同,G-P圖譜法不能適用于所有人群,并且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隨時更新。”鄭榮秀指出,G-P圖譜法主觀因素明顯,易導致判讀一致性、準確性降低。
在計分法評估骨齡方面,目前TW系列評分法被廣泛采用,該方法以歐洲、北美兒童為參照對象,其中被主要采用的是TW3法。“TW3法雖然準確,但流程復雜,判讀一張骨齡X光片耗時長,不適用于我國門診快節奏的工作。”鄭榮秀說。
目前,以我國兒童為參照標準制定的計分骨齡評估方法是CHN法及中華05法。20世紀80年代,依據我國兒童大樣本,我國制定了骨齡標準CHN法,該方法評價簡單、快速,在我國多個城市已經得到廣泛應用。中華05法制定了適合我國當代兒童青少年的骨齡標準,比較精確,尤其適合對矮小、性早熟等異常骨齡片的孩子骨齡的判定,但弊端是該方法繁瑣、復雜耗時。而計算機自動骨齡評估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孩子長高潛力骨齡說了算
“通常情況下,骨齡與年齡一致,二者之間相差不超過一歲。”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兒科主治醫師李亞璞介紹,但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有些兒童的骨齡會提前或者落后。
影響骨齡變化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遺傳因素,比如不同人群的骨齡、體格發育速度不一樣;另外,科學的生活方式,比如均衡的營養狀態、適度的運動、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骨齡正常增長。
“作為醫生,我們更關注的是孩子是否存在影響骨骼發育的疾病。”鄭榮秀舉例,如骨齡提前類疾病包括性早熟、腎上腺皮質增生或腫瘤、卵巢顆粒細胞瘤、甲亢、單純性肥胖伴身材增長過快;骨齡落后疾病包括生長激素缺乏癥、Turner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低、軟骨發育不全等。
鄭榮秀解釋,維生素D和維生素A對骨代謝有重要作用,可維持骨骼的正常生長和改建,維生素D、維生素A的缺乏均可導致骨骼發育落后;生長激素和甲狀腺激素可以促進骺板軟骨的生長和成熟,性激素能增強成骨細胞的活動,參與骨的生長和成熟,而糖皮質激素對骨的形成有抑制作用;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如骨形態發生蛋白、骨鈣蛋白、胰島素樣生長因子等具有促進骨形成的作用,而干擾素-γ、白細胞介素-4、一氧化碳則抑制骨吸收。
一般而言,骨齡提前,提示生長潛能受損,可能影響成年最終身高。但如果骨齡落后,在沒有正規治療的情況下,孩子生長動力不足,也會影響未來身高。
“雖然骨齡的提前和落后可能會影響兒童最終的身高,但只根據一次骨齡結果判定成年身高是不準確也不科學的。”鄭榮秀解釋,一次骨齡預測,只能反映當時孩子的骨成熟度,而兒童生長發育是一個線性動態過程,影響因素眾多,因此一定要結合兒童的發育水平、激素情況、營養狀態由專業兒科內分泌醫師綜合評估,動態監測。
此外,由于骨齡預測成年身高是基于正常生長發育的兒童,對于疾病狀態下,如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兒童而言,預測的準確性欠佳。
骨齡并不是越小越好
有些家長覺得,骨齡提前預示生長潛能受損,那么骨齡落后于年齡應該預示著生長潛力大。因此,他們希望通過如少吃生長周期短的食物、采用藥物、打骨齡抑制針等方式抑制骨齡,使其落后于兒童實際年齡。
“骨齡和年齡的差值應該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內,這個范圍一般是1歲,并且二者的增長速度應該是相一致的。”鄭榮秀表示,如果超出這個范圍,或者骨齡生長速度越來越落后于年齡,也大概率是有疾病在作祟。因此,骨齡并不是越小越好。
“而且已經成長起來的骨齡是不能抑制回去的,藥物只能延緩后續的骨齡進展速度。”李亞璞提醒,抑制骨齡的藥物到底該不該用,一定要經過專業的兒童生長發育醫生評估。像中樞性性早熟兒童,使用性發育抑制針確實可以延緩骨齡發育。不過兒童在使用期間需要嚴密監測,家長們切忌盲目跟風使用。
“兒童最佳的生長狀態是骨齡隨生長發育合理生長,這需要從健康飲食、適當運動、充足睡眠三方面共同努力。”鄭榮秀建議。
在健康飲食方面,平時應注意平衡膳食,做到營養均衡,無需額外添加補品,且骨齡增長與所食用食物的生長周期長短并沒有太大關系,只要是正規途徑得到的健康食品就可以。此外,可適當多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多曬太陽,促進維生素D合成,促進鈣質吸收。
兒童平時要注意管理體重,在骨骺閉合前,多進行摸高跳、跳繩等運動,可以刺激骨骼發育,促進骨骼線性生長,增加身高。
充足睡眠對于兒童生長發育是非常重要的。生長激素主要在夜間深睡眠階段分泌,尤其在夜間10點到凌晨1點間達到高峰。因此,保證充足睡眠有助于骨骼生長。
“孩子的生長發育是個動態發育過程,動態監測身高、骨齡變化,進行生長發育評價,是維護兒童健康的重要步驟。”鄭榮秀建議,家長可以每隔半年或一年帶孩子到正規醫院的兒科生長發育門診進行生長發育咨詢、評估、隨診。(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