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京高校共有8所“強基計劃”試點高校,日前各校均已陸續發布招生簡章,將于4月底截止報名。記者整理發現,8所試點高校今年的“強基計劃”招生政策基本保持穩定,個別學校在專業培養方向、校測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了調整。
“強基計劃”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旨在選拔一批綜合素質優秀或基礎學科拔尖的學生,為國家重大戰略領域輸送后備人才,實施三年來共錄取新生1.8萬余人。在北京,共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8所高校參與“強基計劃”試點招生。

今年,8所高校招生專業與去年保持一致,理工類基礎學科仍占“大頭”。清華“強基計劃”招生的11個專業中,共有數學與應用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科學等8個理工類專業。北理工的智能無人系統技術專業和北航的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為去年新增,今年繼續招生,且兩校均要求考生高考科目首選物理。北大在生物科學類專業新增天體生物學培養方向,由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和生命科學學院共同培養,依托“天體生物學強基計劃班”招收對行星科學和生命科學感興趣,在數理化或信息技術方面成績優良的學生。
在選拔錄取階段,8所高校均明確考生需參加2023年高考,錄取的綜合成績由高考成績和學校考核成績構成,其中,高考成績占85%,學校考核成績占15%。多數高校校考分為筆試和面試,而北理工在今年取消了筆試,校考包含綜合素質面試和身體素質測試環節。此外,各校均重視體育測試,在具體項目設置上擁有自主權。例如,人民大學在今年“強基計劃”招生簡章中寫明,體測項目包括肺活量、立定跳遠、50米跑。報考北師大“強基計劃”的考生除了要測試坐位體前屈、50米跑外,女性考生需測仰臥起坐,男性考生需測引體向上。
此外,各校均對考入“強基計劃”的學生給予了一定資源傾斜,采用貫通不同階段的培養模式。例如,清華設立書院,為“強基計劃”學生單獨編班,實施小班化培養,本科和研究生有機銜接。中央民大則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培養模式,打通“本-碩-博”三個學習階段。中國農大“強基計劃”學生采用八年本碩博銜接培養方案,從本科第四學年起開始修讀研究生課程,同時進入實驗室開展科研工作。
目前,8所高校均明確表示,報考該校“強基計劃”考生不能兼報其他高校“強基計劃”。考生可登錄各校“強基計劃”報名系統完成報名。
實習記者 何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