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視覺中國提供
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了《普通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調整優化改革方案》,就調整優化高等教育學科專業設置工作作出部署安排。學科專業是高等教育體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平臺,學科專業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高校立德樹人的成效,也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高等教育語境中的專業,是依據社會的專業化分工和明確的培養目標,設置于高等學校的教育基本單位或教育基本組織形式。高等學校開設的招生專業具有很強的職業導向性和學科依賴性。專業設置的出發點是培養各級各類專門人才,滿足社會上不同職業和崗位的需求,體現了高等教育為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服務功能。同時,專業的構成是以一定學科范圍的知識體系為基礎的,專業的發展離不開學科整體水平的提高。
高等教育專業的設置要遵循幾項基本原則:一是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知識創新、科技進步以及學科發展需要,更好地滿足民眾接受高質量高等教育的需求;二是應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促進學校辦出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此外,專業的設置應有利于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形成合理的學科和專業結構及布局,避免不必要的重復設置。
我國高等教育已經進入普及化階段,公民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公平和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指標。普及階段的大學入學標準也相應發生了變化,生源知識結構的多元性和生源質量的差異性也要求高等教育的結構和專業設置要多元化,以適應不同人才成長的需求,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對人才多方面的需求。
高校雖然有一定的專業設置自主性,但必須與其學校屬性定位相匹配,還要有足夠的相關學科作為支撐。普通高等學校原則上按其分類屬性設置專業,以形成自身優勢和特色,設置學校分類屬性以外的專業數一般不超過本校設置專業總數的30%。因此,除綜合大學可設置涵蓋哲學、經濟學、法學、歷史學、文學、理學等各門類專業,其他專業院校一般都圍繞一到兩個專業門類進行設置,比如理工院校的專業主要集中于理學、工學門類,外語院校主要圍繞外國語言文學類專業進行設置。
教育部每年會公布各高校大學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并發布新版《專業目錄》。過去10年以來,共有265種新專業納入本科專業目錄,目前目錄內專業有770多種,新增本科專業布點1.7萬個。這些年,我國在專業學科設置上越來越體現出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小邏輯”服務于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邏輯”這一特點。比如,2020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申報了儲能科學與工程專業并獲批,目標在于培養高層次的儲能人才。2022年,中國農業大學增設了生物育種科學專業,積極響應國家“新農科”發展戰略。
同時,教育部也推動高校積極開展專業優化、調整、升級、換代和新建工作,淘汰不適應社會需求、不符合學校辦學定位的專業。據了解,全國高校所有專業每年調整的幅度將近5%。自2012年以來,共撤銷和停招了近1萬個專業點,推動高等教育專業結構不斷優化。
大學專業的設置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必須具有足夠的相關學科知識作為支撐,經過慎重評議,切不可盲目 “追熱點”“趕潮流”。
前兩年,“元宇宙”概念席卷網絡,國內就有一些高校迅速響應,積極布局元宇宙專業,有高校更是將有多年歷史的“信息工程系”更名為“元宇宙工程系”。然而,由于對元宇宙概念的理解以及對其相關的支撐學科意見不一致,如今不僅無法確定元宇宙專業相對系統化的必修科目和理論教材,對該專業的畢業生職業導向也不甚明確。某種程度上,這種缺乏規劃、倉促上馬的專業設置,對高校和學生來說都是一種耽誤。類似現象,也應成為一種警示。
(作者系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人才發展專委會理事長)
李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