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網上報名工作結束,已進入考生上傳材料、網上確認階段。據教育部消息,預計到2025年,專業碩士的招生培養規模將擴大到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
當專碩日趨成為未來考研的報考主流,高校該如何提升人才培養的含金量?記者采訪了滬上多所高校的相關負責人。他們表示,學術碩士偏重理論和研究,專業碩士重視實踐和應用,兩者處于同一層次,培養目標則有明顯差異。當前,隨著專碩的招生規模全面超過學碩,高校紛紛發力“分類培養”,加強校企合作,培養真正解決實際問題、市場需要的高層次人才。
專碩與學碩不存在高低之分
“考不上學碩,才上專碩”“專碩‘質量’不如學碩”等刻板印象,將徹底成為過去式。
“專碩與學碩不存在高低之分,只是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不同。”上海大學副校長汪小帆表示,加大專碩培養力度的導向,體現了我國人才培養類型結構正在不斷優化。從碩士畢業生的“出口”看,真正從事學術研究的比例并不高。同時,為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以及新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需要不斷優化碩士研究生的招生結構,適度擴大專碩招生比例。
目前,我國的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碩士與專業碩士兩類。日前發布的《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將專業學位提至與學術學位并重的位置。14個門類下均設置了專業學位,其中,設置碩士專業學位類別31個、博士專業學位類別36個。這一新版目錄將從2023年起實施,這也意味著明年下半年啟動的新一輪研究生招生、培養工作將按新版目錄進行。據統計,2009年專業學位碩士招生人數在碩士招生總人數中的占比僅為15.9%,到2020年,專碩招生人數占比已超過60%。在教育部近期召開的發布會上,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表示,我國還正在加大力度推進專業學位博士研究生培養,招生比例已達到14.4%。
此外,專業碩士的學制此前大多是兩年或兩年半,但近年來已陸續有不少高校對專碩學制進行了調整,延長至3年。
推進分類培養,強化兩類碩士培養的“區分度”
如今,高校正進一步推進“分類培養”,強化對學術型和專業型兩類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區分度”。具體做法包括校外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提速”、導師隊伍尤其是“雙師型”導師配置加強、創新專碩的人才培養模式等。近年來,多所滬上高校屢屢“更新”專碩的人才培養標準。
“專碩人才培養的關鍵在于切實加強高水平產教融合。”汪小帆介紹,2019年開始,上海大學的通信學院、機自學院與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聯合開設“高端民機設計人才班”。從招生、授課、實習到就業,來自研究院的一線設計師、工程師、技術專家等全程參與。
“讓專碩學生走出實驗室,通過一年以上的實踐,直接到一線參與關鍵技術的突破。”上海理工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崔國民告訴記者,學校在醫工交叉領域的優勢助力各個專業的專碩培養,目前和上海幾乎所有三甲醫院廣泛開展項目合作。
“每一個醫工交叉項目都有2-4名在校研究生參與,他們和頂尖醫生、企業專家等共同參與研發和轉化工作。”崔國民說,已有近千名學生參與過300多個項目實踐。隨著每年超過80個項目立項,已覆蓋目前全部專碩學生。
高校為專碩培養提供的“硬標準”,還包括更強大的師資。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研究生部主任崔立表示,全國勞模徐小平等“大國工匠”、來自各個行業的技術專家、企業特級技師等受聘加入學校導師組,作為校外導師參與專碩學生培養。同時,按改革后的“雙師型”導師要求,校內導師必須要達到行業工程師的標準。對學生的評價考核也打破“唯論文”,納入了解決企業實際應用問題的參與度、貢獻度等新要求,培養“抓地力”趨勢更強。
作者:儲舒婷
編輯:吳金嬌
責任編輯:唐聞佳
圖片來源:本報資料圖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