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記者 沈釗 圖/受訪者提供
邊際效用遞減、恩格爾系數……這些連大人念起來都有點拗口的詞匯,現在就教給小學生,他們能懂嗎?即使這些名詞能準確地說出來寫出來,又能運用到具體生活中去嗎?
9月27日,廣州市天河區冼村小學,這里正進行著一堂“不一樣”的金融教育課。課堂上正模擬秋游活動體驗,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限額模擬消費。與此同時,老師們還全程支招,用深入淺出的方式向同學們講解該如何制定消費計劃、合理使用零花錢。
“走,秋游咯!”
課堂上,同學們正勁頭十足地模擬開學后最為期盼的班級活動。
“我有10元錢,肚子餓了,帶的東西吃完了。餐廳里的魚蛋太誘人了,5元一份,我可以買兩份。你贊同嗎?為什么?”“我口渴了,需要買水。這么多飲料,我要怎么選呢?”“采購零食、飲料之后,發現活動經費所剩無幾了。怎么做才能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剛體驗不久,一道道現實的問題就擺在了同學們的面前。到底該怎么辦,才能算合理消費呢?
“不就是爸媽給多少花多少嘛,這個問題還沒有認真想過……”現場,冼村小學的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道。
這時,一直在旁觀察的老師及時解開“合理消費三步走”的錦囊。其實,消費容易,合理消費確難度不小。那么,合理消費到底是哪三步走呢?
第一步:消費前做好消費計劃,量入為出;第二步:消費中要仔細甄別、貨比三家;第三步:消費后及時記賬,統計優化。怎么樣?
有了這樣三步走后,針對每一步,老師們又提出了消費錦囊來讓同學們更深入理解,讓知道變為做到。
比如,老師解釋,“可樂最好喝的永遠是第一口、再好吃的餅干吃多了也不以為意了,這個現象就源于一個經濟學原理——邊際效用遞減,隨著消費數量的增多,每增加一個商品帶來的幸福感也會越來越低??梢?,鋪張浪費不可取的原因不僅是珍惜糧食,還有其經濟學道理。”
此外,老師還在課上教授了需求量、供給量的概念,引導學生們在消費過程中要仔細甄別、貨比三家,講解了消費結構、恩格爾系數,引導學生在消費后要及時記賬、優化調整。
最后,利用課上學到的理財知識,大家一起修改課前寫好的國慶出游零花錢申請書。
劉芷瑄同學表示,合理消費真不容易,以前還以為自己蠻會安排的,現在看來只是貨比三家這個地方做得還不錯,以后還要在消費記賬這塊繼續加強,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方向與具體思路。
記者在現場看到,有同學把申請書細化到了具體開銷,比如第一天去朋友家交通費4元、生日禮物30元,第二天回老家服務站小吃費20元。還有同學做了分配,50%存起來,40%用于集郵,10%用于零花錢。還有同學列出了要花錢的理由,想用8元買文具因為還只剩兩支可以用的中性筆,想用35元買零食因為小長假想要解解饞。
對小學生普及金融知識教育,你認為有必要嗎?
為什么現在就要開始給小學生普及基礎金融知識,進行金融教育呢?
據《2022年青少年兒童金融素養情況抽樣調研》結果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表示希望增強家庭對金融教育的重視;六成以上受訪者表示希望學校更多提供金融教育的相關課程及社會實踐;超五成受訪者支持開展青少年兒童金融素養教育,開發針對性課程體系。
在現實生活中,不時有報道青少年存在“借貸追星”“集資為愛豆打Call”等行為,讓人不勝唏噓,這些現象的背后,確實需要通過加強金融教育來補上金融常識課。
這份調研結果顯示,儲蓄、節儉、記賬管理等成為青少年掌握度較高的金融技能。比如,在被問及“零花錢等自己可支配資金的使用”時,75%的受訪者選擇交給父母、存在銀行、自主投資等方式;同時更多青少年能區分想要和必要,當沒有足夠錢買一件東西時,近五成受訪者會“放棄不買”或“自己掙錢買”,學會節約使用資金。
但青少年對存錢、消費以外的金融知識認知較為薄弱。根據調研反饋,仍有“17.61%的受訪者認為誠信與我無關、誠信在生活中不重要”,顯示信用教育亟待強化;還有“42.21%的受訪中小學生認為金融對生活沒有影響”,這些錯誤的認識值得注意。
此外,受年齡特點、知識構成等影響,青少年金融風險防范意識也相對薄弱,防范詐騙等知識和技能亟待強化。
冼村小學邱秋燕老師表示,冼村小學根據新的形勢發展,非常重視財經素養教育,是廣東省財經素養教育的首批實驗學校,進行了許多積極有趣的實踐探索。作為教師,很高興看到這一代的學生從小就能接觸到與具體生活關聯的金融知識,金融知識也是生存必備技能,在未來面對生活時也會更明白自己要什么、怎么把日子過得更好。
在中國這個向來“避諱直接談錢”、認為“談錢傷感情”的國度,“談錢”要從“這么大的娃娃”就開始,家長們怎么看?這會不會讓小朋友越來越“財迷”?有家長表示,其實一直都很想培養孩子養成正確的金錢觀,這樣實用又具體的金融知識,甚至結合生活來舉例講解,非常適合孩子吸收和學習,希望未來這樣的課程能更多、更豐富,也希望自己能夠掌握同孩子交流金錢觀的技巧和方法。
事實上,美、英等發達國家都高度重視金融知識普及教育,各國還采取了一系列普及金融知識的做法,并通過立法手段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
比如美國的孩子們從三歲起就有一個“幸福生活”計劃;在英國,財務管理和儲蓄已經成為中小學生的必修課,他們需要像其他科目一樣通過考試。這無疑都證明了金融教育要從娃娃抓起。
這樣的金融教育行動僅在冼村小學進行嗎?
事實上在冼村小學進行的“金融教育課”僅僅是“星海計劃”的一個縮影。9月在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廣東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聯合會、支付寶廣東分公司的共同合作下,這樣的金融教育課、金融教育活動已走進廣東的12縣市,圍繞“一老一少”重點人群科普金融知識。
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處處長冼宇航也表示,未來還將廣泛聯合各種社會力量,開展更多這樣貼近生活、正向引導,啟發式、互動式的金融與生活相融的教育活動,促進青少年主動、系統地去學習金融知識,達到“全面健康成長、造福家庭社會”的良好效果。從孩子抓起,把金融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持續提升國民金融素養,提升國民金融健康水平,為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貢獻金融力量。
據了解,自2021年以來,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與螞蟻集團共同發起“星海計劃”,聚焦青少年群體、老年人群體及農村居民等重點人群,圍繞“三個一”的行動框架,打造包括一堂普惠的金融必修課、一個持續學習并分享互助的金融教育開放平臺、一套金融素養評估和研究體系。
目前已在全國12省100個縣城開展金融普惠教育活動6000場,走進超過1500個鄉村、近500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