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是文學化的中國古代社會百科全書、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了解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入門就是讀《紅樓夢》。
讀過和沒有讀過《紅樓夢》,生命中有些東西是不一樣的。但它無疑是阻隔在讀者面前的一座大山,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坦言:有不少讀者(包括少小時的自己),頭一次試讀《紅樓夢》,讀第一、二回就手倦拋書、昏昏欲睡了,心想“久仰大名,今日一見,原來這般沒意思”!
依據《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紅樓夢》”的要求被寫入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歷年高考,也多次以《紅樓夢》為題。對于高中生而言,在繁重的學習壓力之下,要啃下整本書并不容易。因此 一部面向初讀者,兼具知識點與文學性的導讀類讀物十分必要。
這本《劉曉蕾紅樓夢十二講》是“得到”、新東方經典領讀人,北京理工大學“最受歡迎的公共課教師”劉曉蕾老師寫給《紅樓夢》初讀者的十二堂課,從成書背景、人物故事、經典橋段,到詩詞語言、社會習俗、文學藝術價值,點面俱到解讀全書。“我想讓年輕人愛上《紅樓夢》。紅樓的終點不是‘空’,要看到愛與美,看到閃閃發光的生命,看到什么樣的人生才值得一過。”
隨書贈送人物關系圖、情節脈絡圖、時間線索圖;附錄《致讀者的一封信》;精選清代改琦圖詠,再現紅樓風華。
一
走進《紅樓夢》之前
我們要知道這些事
劉曉蕾說,在她的課堂上,經常有學生問這樣的問題:《紅樓夢》的主題是反清復明嗎?賈家是納蘭容若家嗎?跟雍正奪嫡有什么關系嗎?為什么總有人說《紅樓夢》的作者不是曹雪芹?
“紅學”是專門研究《紅樓夢》的學問,很多讀者還沒進榮國府的大門,就迷失在門派林立、烽煙四起的論爭里。開篇第一講,她開門見山正本清源理清了三個大問題——評點派、索引派、考證派的主要觀點是什么;曹雪芹是誰;十二脂本與程本的由來。
《紅樓夢》的成書背景,既有明清易代的“國仇”,又有真實的曹家“家恨”(曹家百年大族,被雍正帝抄家后,一敗涂地),再加上圍繞雍正繼位的種種陰謀論……確實會讓人對文學之外的事件生出無限聯想,直到今天,很多研究者還走在索引的路上。至于考證派,對作者和版本的考證研究,是為了更全面深刻地理解《紅樓夢》,考證是手段,文學才是目的。
“紅學”解答了一些問題,但也制作了一些問題。梳理過后,曉蕾建議普通讀者大可不必為此牽扯太多精力,文學的價值不需跟歷史拉拉扯扯,在這些問題上停留太久是很難進入《紅樓夢》的文學世界的。
還有兩大難題,往往令初讀者望而卻步——一則“《紅樓夢》里寫的是的傳統大家族,人際關系超復雜,根本理不清”,二則“總是卡在前五回,死活讀不下去”。
《紅樓夢》前八十回有近六十一萬字,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多達五百多人,曹雪芹巧妙地設置了兩個場景,一個是通過冷子興在酒館里跟賈雨村“八卦”賈家,讓眾人集體出場;一個是借黛玉進榮國府,讓重點人物依次真正亮相。 曉蕾精心繪制了人物關系圖,血緣、姻親、主仆關系一目了然。
前五回是讀懂《紅樓夢》的關鍵。“女媧補天”“神瑛侍者和絳珠仙草”兩個神話是理解賈寶玉和林黛玉的鑰匙;主要人物在這五回里一一亮相;有意思的是, 在第五回曹雪芹設置了大型劇透,把大結局包括主要人物和賈家的命運,都提前透露了。
從來沒有一部小說,先把所有的結局告訴你,然后開始講故事。因為人生的結局就是死亡,而最重要的,是如何走完這一生。
紅樓圖卷緩緩展開。她把全書分成 “序曲”(第一回至第五回)、 “前大觀園時代”(第六回至第二十二回)、 “大觀園時代”(第二十三回至第八十回)、 后四十回,列出全書情節框架、時間線索, 先帶讀者一覽紅樓全景,再于日常幽微處見人情百態。
二
世界上沒有一個真實的大觀園
但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個大觀園
老一輩有一個說法“少不看紅樓,老不讀三國”,《紅樓夢》被認為有濃厚的悲觀宿命色彩,真是這樣嗎?
曉蕾 一反蕭瑟之氣,在她看來:紅樓的終點不是“空”,而是以“空”來觀照人間,在真與假、生與死的對照中,在對人性、文化和命運的不斷質詢、追問中,曹雪芹顯示了一種悲壯的信心——當一切都成空,唯有情是不朽的,美是不朽的,自由是不朽的。
十二課中,曉蕾用六堂課細講紅樓夢中人與故事經典橋段。與借題發揮的文學評論不同,她在摘取原文、征引諸家評點的基礎上獨抒己見,其機敏的洞察、至情至性的文字常令人擊節贊嘆:我心底的感受,被她講透了!
“ 縱觀 賈寶玉的一生,從‘銜玉而生’到‘懸崖撒手’,一直是以愛和美為生活原則的。但他的人生被強行分為上下部,上部是人間繁華熱鬧,應有盡有,好像獨得了天大的恩寵;下部則全是失去,所有的愛與美被剝奪殆盡。在‘空’與‘色’的對峙中,一方面是悲涼,另一方面也呈現了前所未有的豐盛與美好。 ”
“ 黛玉的生活很簡單,她寫詩,有一個戀人、幾個知己。在大觀園的少女里,她最明媚,最幽默,最跳脫。 ”
“ 寶釵不是在串門子,就是在串門子的路上。她規勸寶玉讀書,教育黛玉、湘云她們好好做針黹女紅;她作詩都像在展示道德,也一心想著不要得罪人;她藏愚守拙,小心翼翼,游走于復雜的人際網絡中,渴望所有人的點贊…… ”
▲87版《紅樓夢》劇照
“ 中國的古典文學作品里,還從來沒有過王熙鳳這樣一個女人:強悍,自戀,有謀略,富有攻擊性,同時還那么有趣。她是一個力量型選手,活得生機勃勃、鏗鏘有力。”
“ 庶出是 探春永遠的痛,但她有自己成全自己的霸氣。她努力活得驕傲而有尊嚴,并不是所有人都會被出身或環境困死的。她不擅長抒情,也不擅長表演親情,但她對規則的尊重,對公正的堅持,以及清醒、理性、冷峻、善決斷,已經是出色的政治家素質了。 ”
“ 晴雯有什么錯呢,她唯一的的罪過就是太美麗。 ”
“襲人是把怡紅院當職場的,姨娘是她的奮斗目標。當晴雯沒心沒肺撕扇,又驕傲又快活的時候,襲人已經在暗暗規劃自己的未來了。 ”
“ 小紅不小,一個小人物能憑借自己的能力,改變自己的處境,在現代社會,她完全可以當一個職場精英……同樣是謀生,同樣是想成功,小紅不鬼鬼祟祟,不搞小動作,顯得更磊落更敞亮,其騰挪跌轉,身段都好看,讓人神清氣爽。成功重要,身段更重要。 ”
中國傳統文化和社會中缺乏少年氣,沒有青春的位置。似乎每個人都急著長大,年齡往往代表智慧深淺。余英時在《紅樓夢的兩個世界》一文中認為,曹雪芹在《紅樓夢》里創造了兩個對比鮮明的世界,“烏托邦的世界”和“現實的世界”,即書中大觀園的世界和大觀園以外的世界。
曉蕾 在明媚處看紅樓,她認為大觀園存在的意義就是從規矩的縫隙旁逸斜出,創造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種可能性——
“因空見色,由色生情,傳情入色,自色悟空”,終究多了一個情字, 原來這個世界并非一場空,還有“情”是永恒的。大觀園里有你我共情的年少時光,少年們天真、驕傲、元氣淋漓,還沒有成為傳統結構的一分子,還保有個性和活力。正如劉再復先生所說,有心人讀《紅樓夢》,總要讀出“珍惜”二字。沈從文先生也說,不管是故事還是人生,一切都應當美一點。
三
從《紅樓夢》里看到自己
它是可以閱讀一生的書
《紅樓夢》雖然寫的是三百年前貴族大家庭的世故人情,但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人心還是那些人心。 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都有自己的愛與怕、希望與焦慮,直到現在,我們依然能從書中看到自己。
曹雪芹是典型的中國作家,他對人情世態的描摹,可謂精細入微。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 (《紅樓夢》)其要點在敢于如實描寫,并無諱飾,和從前的小說敘好人完全是好,壞人完全是壞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敘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總之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后,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
▲87版《紅樓夢》劇照
曹雪芹也可能是中國小說史上最“狡猾”的作者,他以極大的耐心和功力,用文字編織了一個龐大又幽微的人情之網?;蚬すP描畫,或潑墨寫意,或特意“留白”,言有盡而意無窮。脂評說曹雪芹善用“史筆”,史筆就是“春秋筆法”,是“微而顯,志而晦,婉而成章”。所以,在表層的文字之外,還有另外一部《紅樓夢》,能看到多少,就看讀者自己的能耐了。
曉蕾與讀者一起一處處品讀,在無數平淡家常的場景里見人心的奧秘。
如今年高考全國卷語文試題重提及的“大觀園試才題對額”, 賈政其實想在朋友面前顯擺兒子有才,但是采取了“打擊式炫耀”。曉蕾評點道:“賈政這個樣子,可不就是 典型的中國式父親嗎?明明心里有愛,臉卻一定緊繃著,訓斥更是家常便飯……直到現在,很多家庭里還有這樣的一款父親吧?他們不是不懂愛,只是不擅長表達,也不習慣表達。”
讀到 王夫人讓探春、寶釵和李紈暫時管理大觀園,二人出現分歧,曉蕾說:“探春的初衷是開源節流,搞承包增收;寶釵擔心生事端,認為不能認為制造差距,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最終 把經濟改革搞成了人際平衡,把做事偏向了做人。”
讀到 寶玉訪妙玉乞紅樓,曉蕾認為:“ 黛玉理解妙玉對寶玉的青眼是兩個世上意外之人的惺惺相惜,如果有俗人跟著寶玉去,就未必給梅花了。”
妙評比比皆是,會心者莞爾一笑。在看似乎平常的生活細節里,藏著每個人的個性和心事。《紅樓夢》是本生命之書,浩瀚無邊。曹公對他筆下的人物都懷著愛和悲憫,宏大的卑微的,張揚的隱忍的,天真的世故的,都是生命。
《紅樓夢》更是文學藝術的集大成之作。怎樣解讀全書詩詞?什么是“草蛇灰線,伏脈千里”的藝術手法?如何形成儒釋道三家的“大觀視角”?在《劉曉蕾紅樓夢十二講》中都可找到答案。
《紅樓夢》是超越時代的,是一本可以陪伴一生的書,每個年齡讀都有新的體悟。 這十二堂課沒有高頭講章,也不搬弄大詞,而是帶你走一條小徑,在這里,能看見愛、美與青春,領略大觀園里的遍地芳華,以及人性的豐富與幽微。 讀懂紅樓夢,就是讀懂我們自己。
譯林出版社微信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