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是有方法的。認清學習的本質,才能記得住看過的書。當你用對方法,就能記得住了。
先給你講一個故事,讓你更好的理解記憶的重要性。
飛行員馬克•布朗曾經遇到過一次事故。那一次,他連夜從德克薩斯州的哈林根出發,駕駛著雙引擎塞斯納飛機去肯塔基州送貨,當飛機升到3300米的時候,飛機的右引擎油壓突然開始下降,馬克知道自己遇上麻煩了。
然后,馬克的腦子里迅速閃過很多信息,如果引擎失靈,在關掉引擎后飛機還能飛多久;飛機上貨物的載重量有沒有超過飛機的損傷限度,飛機失去右側的升力之后會不會掉下去。
所有的知識在腦子里過了一遍之后,馬克決定關掉右側的引擎,把螺旋槳槳葉調到與氣流平行的位置來減少阻力,然后加大左側引擎的馬力。最終馬克的飛機在勉強飛行了約16公里之后,安全迫降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過的知識,不知道會在什么時間、什么場合派上用場,尤其是在這種要命的時刻,你根本沒時間去查百度。所以在學習一項基本技能的時候,就要讓它成為一種像“條件反射”一樣的本能操作,從而形成這種條件反射的過程,就是打造心智的過程。
1、你要?給知識打個結
從新知識中提取關鍵概念,組成一個心智模型,然后把這個模型和過去已經學過的、已經掌握的知識聯系起來,能夠做到這些,才算是學會了一門知識或技能。所以,學習的本質之一就是構建心智模型。
我們的大腦不止有記憶新知識的能力,它還有一個與生俱來的“能力”叫“遺忘”。
早在1885年,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開始研究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并根據這個規律設計了一條“遺忘曲線”。你要知道穿珍珠項鏈,如果沒有打結,珠子就會脫落,這叫“檢索”。同樣,讀書也是一樣的道理。
讀完一本書,那只是你在大腦中有個編碼過程,一個把感知到的東西轉化成有意義的心理表征的過程。鞏固才能把編碼的心理表征強化成長期記憶的過程。
比如你看了一本書,你以為自己記住了,但當你給別人復述的時候,才發現不是那么回事,很多東西自己壓根說不清楚;但當你有意識地去講給別人聽,能從頭到尾把這本書復述一遍后,你會發現自己對這本書的印象特別深,而且很長時間不會忘記了。
這就是因為看書的時候,其實只是把知識穿在繩子上,很容易脫落;而主動回憶這本書,并把它復述下來,就屬于檢索了。所以學習的本質應該是檢索,是給繩子打結,而不是“穿珍珠”。
好的檢索方法就是廣學博究的讀書,有了心理表征,對你讀過的書有了“編碼”,然后以講書的方式復述書中的內容,能清楚地講出來,別人也能聽明白,這里是經過自己思考,對書中的故事、觀點,重要的金句加工成自己的元知識后的一種呈現,而不是背誦內容。
編碼就像是記筆記的過程,形成的是短期記憶。有些人認為短期記憶對學習沒多大用處,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短期記憶會指導我們處理很多事情,以此來及時清空大腦內存,讓大腦有空間去記憶更重要的事。
而鞏固這個過程,大腦會做兩件事,一是把不重要的信息拋棄掉,二是把重要的信息牢牢記住,形成長期記憶。當然做這兩個工作都是需要時間的。睡眠有助于提高記憶力,就是因為在睡覺的時候,大腦有時間做鞏固工作。所以別熬夜來讀書,那樣的效果不好。這需要對大腦記憶有更深層次的了解,在這不做擴展。
只有把“編碼”和“鞏固”做好了,“檢索”才能順利進行,最終形成高效的學習。
2、用錯的學習方法
重復閱讀、死記硬背,聽起來這兩個學習方法好像是有道理的,再往深里研究,似乎還能找到支持這兩種學習方法的科學依據,比如《刻意練習》、《一萬小時定律》、《奇才》等書中,都對重復閱讀、死記硬背,一種簡單的刻意練習來達到熟練程度的,背后的秘訣才是取得成績的關鍵。
“刻意練習”只是一種輸入,唯一的作用就是給我們大腦形成短期記憶,對最終的學習成果來說,幾乎沒有作用,而且還會給大腦造成一個假象,以為自己都記住了,如此一來,大腦就懶得讓“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了,就更別提最終進行“檢索”了。
由此可見,重復閱讀和死記硬背這樣的“刻意練習”是非常不可靠的,這就能理解為什么很多時候自己花了大價錢,上了一堆考前突擊培訓班,卻沒起多大效果了,因為培訓班上的針對性訓練從本質上講也只是“短期記憶”而已。讀完一本書才是剛剛獲得編碼的過程,有了心理表征。
克服“刻意練習”的“缺陷”,讓學習更高效,方法就是間隔練習,這樣能使知識存儲得更加牢固。
間隔練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習一種新的知識后,間隔一段時間,再回過頭來進行復習。
“學習的本質”告訴我們,新知識要成為長期記憶必須要經歷一個“鞏固”的過程,但鞏固是需要時間的,頻繁的針對性練習占據了大腦的“鞏固”時間,讓“短期記憶”無法轉換成“長期記憶”;而間隔練習中間的間隔時間,恰恰給了大腦時間去做“鞏固”的工作,如此一來,間隔練習就能讓知識存儲得更牢固了。
一本書常讀常新,這需要花費時間的。教是最好的學習方式,當你能把讀過的書的知識、內容講給別人聽時,用書中的觀點去回答別人的問題時,你對書的記憶就深了。
千萬別以為抄一些金句、劃一些重點就被自己的行為所感動了,快速頻繁的練習會產生短期記憶,持久記憶則需要花時間進行心理演練以及其他鞏固過程,因此有間隔的練習更為有效。出現了一些遺忘后,再檢索所學的東西,就需要花費更多的力氣,這會重新觸發鞏固過程,進一步強化記憶。
重復閱讀也好、死記硬背也好,其實本質上都是一種“看起來努力”的學習法,過程中基本上沒有經過“打結和檢索”,所形成的知識也大多都是短期記憶。
3、輕松的學習是無效的
“檢索”是強化學習的一種方法,但心理學家發現,這種方法的難易程度和它的效果之間,存在著一種反比關系,也就是說,知識或技能越容易被檢索,就越不容易被記住。相反,如果你在檢索知識或技能時花費的努力越多,“檢索練習”就會越深化這種記憶,這樣一來也就越不容易忘記了。
學習一個知識或技能時,檢索越輕松,就越容易忘記,過程耗費的努力越多,就會學得越扎實。
對自己的知識感到自信是一回事,把對知識的熟練掌握表現出來則是另一回事。學習方法不對,再怎么努力都是無用功。
學習的過程至少可以分成三步:最開始是對短期工作記憶中信息的編碼。這時信息還沒有被鞏固成長期記憶中堅實的知識表征。鞏固會辨識并穩定記憶線索,賦予其含義,把它們與過去的經驗以及長期記憶中已經存儲下來的其他知識聯系起來。檢索會更新所學的東西,并讓你做到學以致用。
長期記憶的容量基本上是無限的。你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為新知識建立聯系。讓你在需要的時候鎖定并回憶已知?;貞浰鶎W知識的難易程度取決于對信息的重復使用,也取決于你是否建立起了強大的檢索線索,因為它能重新激活你的記憶。
但當你過一段時間再回憶時,當你對所學的東西有些遺忘時,你就不得不努力重建這一切。這種耗費心力的檢索既能強化記憶,又能讓所學再次具有可塑性,引發對所學知識的再鞏固。再鞏固可以用新信息更新你的記憶,同時可以將它們與最近學到的東西聯系起來。
重復進行費力的回憶或是練習,有助于把所學的知識整合成心智模型。
練習的條件如果發生了變化,或是在檢索中穿插安排了對其他資料的練習,我們就能強化自己的辨析與歸納能力,憑借全面發展,我們還能把所學的知識用在以后的新環境中。
學習總是建立在已知基礎之上。我們是通過與已知建立聯系這種方式來解讀事件和記憶事件的。
試著自己想出答案,而不是坐等別人給你答案,或是在拿到解決方案前自行嘗試解決一個問題,會產生更好的學習效果,也能讓你把正確的答案或解決方案記得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