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啟動
學堂在線3500+課上線國家平臺
其中包含300+清華大學好課
這里有清華的第一門慕課《電路原理》
有展現華夏大地歷史畫卷的
《資治通鑒》導讀
有錄制行程長達兩萬里的考古課
《文物精品與文化中國》
有熟悉而又陌生的計算機世界
《程序設計基礎》
…
部分清華課程截圖
大學沒有圍墻
優秀的教育資源社會共享
在線教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推動社會的全面進步
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今天
我們為大家帶來了
國家智慧教育平臺上的
九門清華好課
邀請大家共同學習
或輸入網址
https://higher.smartedu.cn/
在首頁選擇平臺-學堂在線
也可選課學習!
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積極面對生活:《積極心理學》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在國際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領域,強調用正確的思維和心態對待生活,充分理解生活中的積極面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本課程是積極心理學基礎入門的概述性課程,希望廣大學習者能夠把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度過一個更充實、更美好的人生。
主講教師:彭凱平&趙昱鯤
彭凱平教授,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清華大學幸福科技實驗室(H--Lab)聯合主席。國際積極心理聯合會(IPPA)以及國際積極教育聯盟(lPEN)中國理事,中國國際積極心理學大會執行主席(2009年至今)。
趙昱鯤博士,清華大學社科學院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積極心理學協會顧問委員。
構建高效算法:《數據結構》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科學的關鍵內容,也是構建高效算法的必要基礎。其中涉及的知識,在相關專業的課程系統中始終處于核心位置。這門課程旨在圍繞各類數據結構的設計與實現,揭示其中的規律原理與方法技巧;同時針對算法設計及其性能分析,使學生了解并掌握主要的套路與手段;講授的主題從基礎數據結構,一直延伸至新近研究成果。
主講教師:鄧俊輝
鄧俊輝,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教授,北京市教學名師,清華大學首批標桿課程獲獎教師、清華大學首屆“新百年教學成就獎”獲得者。
提升國學素養:《資治通鑒》導讀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資治通鑒》導讀是2017年教育部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主講張國剛教授為唐史學家、教授。本課程共15章,以現代思維總結歷代治理模式、民生休戚的經驗教訓,側重分析修身齊家、治國思想的現實意義。通過老師導讀,同學們可深入這一經典文本內部,得以縱覽千年歷史,提升國學素養,體味人生智慧。
主講教師:張國剛
張國剛,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歷史系教授,從事隋唐史、中國社會史與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推動社會全面進步
技術改造創新:《柔性電子技術》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柔性電子技術是電子技術發展的新趨勢,本課程是一門全新的交叉學科課程,通過學習課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柔性電子技術的概念理論,利于培養柔性電子技術方面的人才,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持續競爭力。
主講教師:馮雪
馮雪,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教授,應用力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院長助理。研究領域包括:柔性電子技術、可延展集成器件與大規模制造、極端復雜環境下實驗力學、航天熱防護技術等。
研究教育歷史:《教育學導引》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教育給了我們第二次生命,教育讓我們成為自己。本課程旨在向新進入教育研究領域的研究生介紹教育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以及教育領域從業人員基本素質要求。
主講教師:謝維和
謝維和,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高等教育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教育學類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
學習如何研究社會:《社會研究方法》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每個人是生活的觀察者,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社會的研究者。本課程將告訴你如何設計與實施一項社會研究,老師將結合多年教學與研究經驗,介紹社會研究的基本過程、方法與技巧,更重要的是分享社會研究的科學精神。
主講教師:劉志林
劉志林,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政治與公共政策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城市規劃與公共治理、公共政策、城市社會地理、住房政策與社區治理、流動人口城市融入、可持續城市化,特別是結合公共政策與城市治理理論對中國的可持續城市化與城市社會公平開展實證與政策研究。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中的藥物研發》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生存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為加深公眾對于病毒的了解,以期為公眾的生命安全保駕護航,為未來的藥物研發提供鑒借,清華大學藥學院及全球藥物研發中心GHDDI共同開發、制作了慕課——“新冠肺炎預防及治療中的藥物研發”,課程旨在提供一個相對完整、全面的體系,來介紹 COVID-19臨床診斷、預防、治療的基礎知識和技術手段。
主講教師:尹航
尹航,清華大學藥學院副院長。尹航教授的研究領域為交叉學科,主要涉及化學生物學、免疫藥物研發、蛋白質設計和計算機模擬、癌癥篩查和診斷、自身免疫疾病等領域。
《應對氣候變化的中國視角》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本課程從中國的角度介紹全球氣候變化。了解中國對氣候變化的科學認知,認識氣候變化對中國的挑戰以及區域氣候變化的影響,學習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的措施。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對中國國家自主貢獻(INDC)進行解讀,闡述中國有雄心的氣候變化行動與能源安全、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之間的協同效益。
主講教師:何建坤
何建坤,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主要學術領域為能源系統工程和應對氣候變化。
《“冬奧會”與冰雪運動 》
點擊上圖,即可進入學習
本課程通過理論闡述、實踐介紹和互動問答,將多方位、多視角、立體化地呈現科技與人文相結合的北京冬奧會場館設計、冬季奧林匹克的起源與發展、中國冰雪運動的歷史文化和冬奧會帶動下中國冰雪產業的發展現狀等。
主講教師:王雪莉
王雪莉,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體育產業發展、組織文化、組織變革、戰略人力資源管理,對中國體育產業的理論和實踐有深入的理解和研究。
主講教師:張利
張利,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清華大學建筑學院院長、長聘教授。學術方向聚焦于設計科學的“城市人因工程學”領域。曾率先將人因分析與設計干預方法用于冬奧場館的可持續設計,2016至2022年任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及首鋼單板大跳臺場館規劃設計總負責人,主持了“雪如意”、“冰玉環”、首鋼滑雪大跳臺等體現中國元素、服務賽后長期利用的冬奧項目。
來源|學堂在線
排版|趙慧欣 許冰 張馨 龔昕冉
編輯|趙慧欣 趙姝婧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