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兩個星期讀完陳老的巨著《白鹿原》,內心仿佛受到了一場洗禮,于是想著以這種方式把自己的所感所想寫出來。不求別人可以看到且產生共鳴,僅作為一種記錄自己當時思想的一種方式,如有同道人如類似思考,可加我微信進行討論。
我認為《白鹿原》是我讀到的最讓我觸動的一本書了,為什么這么說呢?第一,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小說,更像是一本記錄民間底層人民生產生活的歷史,自古記錄民間小民的書是不多的,本書記錄了民國時期的整段歷史,讓那段不堪的歷史展現在人們面前。第二,個人認為這本書里所有的人物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壞人,有的只是生活在那段時期的不幸的人,每個人都是有善念的,只是被當時的社會蒙蔽了內心。第三,每個人每個時期的性格描寫的非常真實,非常貼近真實生活的文學作品,可以說是當代文學作品的一座豐碑。下面就書里幾個主要人員聊下個人的想法:
1、白嘉軒
此人很正直,善良,作為本書的第一主人公,一生中也沒有做過一件出格的事,光明磊落,堅持原則,可以用很多褒義詞來形容他,但是,過分的堅持正直,堅持原則對家庭來說個人看來并不是一件好事。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做父親就要有個做父親的樣子,做兒子也要有個做兒子的樣子。在災年,雖然兒子犯下大錯,在分完家的情況下,眼看著兒子兒媳餓死也不給一絲一毫的施舍,個人看來這并不像一個父親應該做出的選擇。他可以做一個很好的族長,可以做一個很好的領導,但是他并不是一個會教育孩子的父親。
這樣的人現在很少見,堅持原則、正義,是一個好的領導者,一個有原則有信仰的人。
2、鹿子霖
此人為人圓滑、事故,哪里有利益哪里鉆,在一生大部分時間風風光光,大搖大擺,有錢有權無德。雖然是一個唯利是圖的人,但在得知已斷絕父子關系的兒子將要被處死時,還是伸出援手,救兒一命。在白孝文即將被餓死的時候,是他給指了一條改變人生的路。在主持抓壯丁的時候,只收錢不害命。給老相好的錢,認遺子為干兒,可見并不是那種提上褲子就罵街的人。
這樣的人現在很多,利己主義者,圓溜,內心是善的,但被利益蒙蔽了。
3、黑娃
此人敢愛敢恨,敢于向封建思想開炮。雖然落草為寇,但迷途知返,后期又拜朱先生為師,讀書做善事,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見證,后期更是被朱先生評是自己最好的學生。
這個人是很難得的人,是有佛性的。
4、朱先生
此人一生為好人做好事,讀書立志,有良知。教人向善,以一己之力退清兵,立鄉約,在抗戰中置生死于度外,是白鹿原上的實際精神領袖,是國家整體與鄉土社會的精神紐帶。
這個人是個大圣人。
5、田小娥
這是個不幸的人,一個被封建思想容不下的人,即使她一再對命運進行抗爭,但始終掙脫不了命運的魔爪,即使被刺死后,借助鬧鬼事件把她的枯骨鎮于塔下。我想作者也是想借助鬧鬼事件來諷刺當時社會的愚昧,有點“人血饅頭”那味。
她只想過好自己的小日月,但封建思想把她拉下深淵。如果生活在現代,可能會過的很好吧。
6、白孝文
這是個擰巴的人,小時候是個乖乖孩,但他的父親是族長,一個腰不會彎一點的族長,不管他怎么努力,都走不出父親的影子,更沒有得到過父親的認可,甚至被父親的手伸向自己的私生活非常的反感抵觸,于是他開始默默抵抗。在抵抗的路上一步踏空,步入萬丈深淵。在瀕死時被人指了一條路,便開始在社會上扶搖直上,可見這是一個有能力的人。在他得勢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便是認祖歸宗,在他心底是希望得到認可的。
我覺得現在這種人不在少數,小時候想要成為一個好人,但不管自己怎么努力,始終得不到認可,便開始在抗爭中墮落,夜夜笙歌,變成了一個沒有信仰的人,忘記了初心的人。
可以從他的身上窺到失敗教育的果,可以作為反面教材。
以上僅代表自己個人在此時讀完此書的感想,并不代表以后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