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教育部今天(1月10日)發布《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指南》,著力克服普通高中辦學中“唯分數、唯升學”傾向,切實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加快建立以發展素質教育為導向的普通高中學校辦學質量評價體系。
《評價指南》從辦學方向、課程教學、教師發展、學校管理、學生發展等5個方面明確了普通高中辦學質量的評價標準,細化了18項關鍵指標和48個考查要點。要求各地以3—5年為周期,實現對學校辦學質量評價的全覆蓋。
當前,普通高中在評價內容上還存在重知識灌輸、輕實踐能力培養的現象,此次《評價指南》對此在課程教學上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定,提出要開齊開足開好國家規定課程,特別是技術(含信息技術和通用技術)、藝術(或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理化生實驗等課程,有效開發和實施選修課程。勞動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并要求設立學年勞動周;同時,普通高中還要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黨團活動、軍訓、社會考察以及研學實踐、職業體驗、社區服務等綜合實踐活動。
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傾向,《評價指南》提出將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勞動與社會實踐等作為評價主要內容,注重考查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情況和興趣特長,突出學生個性特點和主要事跡。建立健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常態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嚴格寫實記錄、整理遴選、公示審核、形成檔案等評價程序。充分利用綜合素質評價檔案,對學生成長過程進行科學分析,及時診斷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為增強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指南》提出學生在校內每天鍛煉至少1小時,體質健康監測達標,掌握1—3項體育運動技能,有效控制近視、肥胖。掌握1—2項藝術技能。還要求學生具有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積極參加家務勞動、校內勞動和校外勞動。在學業上,特別提出具備一定閱讀量和較好的閱讀理解能力,具有創新精神,有自主探究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