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守一事去生活》
作者: 梁實秋
我們平平淡淡的日子里,存在著太多人事相處,充滿著各種復雜情緒。實在是需要找尋到這日復一日枯燥生活中的情趣。
梁實秋先生隨心隨性的過著,一心一意的對待于一件平常的事,在最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許多生活趣味。書里從花、樹、鳥,再寫到音棋書畫,旅行觀光,還有開門七件事,可謂把吃喝玩樂,衣食住行的生活寫了個遍。快看,這不就是我們所謂的無聊枯燥的日子么,原來細細品味居然能寫出一本書。難怪有人說過生活是需要品讀的。
心守一事去生活,不是讓人不去有更多的愛好,而是對于每個愛好以及每種事物都要在愛時只愛,用心時只用一心,唯有不分心,才是真心,分心的愛好,分心的事物,算不上真正的愛好,真正喜歡的事物。而分心的工作,自然更不會有好的結果,分心的生活,也必然會導致各種錯亂紛繁,諸事纏身,不得幸福。
梁實秋向來以雅著稱,不僅僅在于他的文字風格,其實也在于他的心態(tài),他的處事態(tài)度,即這種心守一事,由一而始,從一而終的態(tài)度。這樣的態(tài)度,在當下這個令人無法專心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尤為需要人們?nèi)バ蘖暋?/p>
2.
《替全世界去仰望》
作者: 林東林
“一個人挑燈,一個人看劍,一個人劈柴,一個人喂馬”,林公子如是說,他向往海子向往的那個平和安寧的虛構世界,另一方面又借用“挑燈看劍”的惆悵來抒發(fā)個人的苦悶,愛人有別離時,朋友有決裂時,花兒有枯萎時,溪水有枯竭時,生命有終結時,唯文字不死不滅,生生世世,我才知道為什么林公子以文字為家,在其間游蕩自由,自得其樂。
與年輕時的生活、歲月和文字對視,與當下的狗年月死磕,林東林的文字讓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一個文人的玩世不恭和那些曾經(jīng)噴薄的理想,憤怒,惆悵,如今弱冠到而立,白了少年頭。就如同王小波《萬壽寺》里的薛嵩:“給自己造了一座后園,在園里挖了一個池塘,就這樣住下去;遇到了旱季里的好天氣,就把長了綠霉的衣甲拿出來曬。過了一些年,薛嵩和他的兵都老了。薛嵩開始懷念那座灰色的長安城,但他總也不會忘記建功立業(yè)的雄心。”
3.
《再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作者: 吳忠全
再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想必大家最開始被觸動的,就是這個題目。是啊,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人從來都是孤單的個體,一顆心只長在自己身上。年齡越大,越能察覺到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分離與格格不入。與生俱來的孤獨感體現(xiàn)在每一個人身上,再沒有什么比思念更漫長,再沒有什么比路途更惆悵,再沒有什么比大地更遼闊,再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
可是這就是我們生生不息的生命,再沒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但生命中總得有自己熱愛的東西,它們不能讓生命不再寂寥,卻能讓生命變得無限寬闊。
樸素的土地養(yǎng)育樸素的人,再由樸素的思想家用樸素的文字表現(xiàn)出來,形成一幅幅極其樸素的素描畫。每一幅都是熟悉的場景和元素,人、事、物,和出現(xiàn)發(fā)生在你身邊的沒什么兩樣,但,你幾乎每天都耳聞目睹的,從吳的角度里就有了不同的韻味,這是一種怎樣的韻味,我想,這就是思考。
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一種證明自己存在的方式,無論是喜歡的,不喜歡的。人生這場旅途,必定是會遭遇坎坷的。但若是立足于生命之上,那些細小的情感,似乎越發(fā)渺小。請學會讀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