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說開卷有益,能讀到一本好書,是非常有意義、有益處、有樂趣的事情。
名人之于讀書,有什么見解?讀書的方法上有沒有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一,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歌德
于閑暇時,取一本好書,或慵懶或正襟危坐,前者是為了消遣休閑,后者是為了自我約束,休閑很好理解,自我約束是怎么回事?我發現讀書時如果坐姿太過舒服,很容易順勢繼續“舒服”下去,以致于一會兒就開始打盹了。人還是得自我要求得嚴一些。
讀一本好書,其實就是沿著他人的足跡看風景,只不過此情此景,非一般風景可比。其中既有花花草草、山川河流之景物之美,也有思想藝術、文化經濟、歷史變遷、社會發展的人文之景,氣象萬千,應有盡有。
讀一本好書,即是看風景,也是和有思想者、高尚者對話,交流,看他們的故事,聽他們的過去,觀他們的思想,感他們的經歷,在那一刻,時間和空間仿佛已經不復存在,兩顆心,很多顆心,交集在一起,融通,融合。
二,
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普希金
與其立功,莫若立德立言,中國人其實早就意識到了,歷史,人生,都是一個個瞬間、一個個事件構成的,什么是永恒,人生一定不是,一時的成功和榮耀,也不是,身份、地位,更不是,只有思想,學說,書籍,才是持久的,恒遠的存在著的。
再顯赫的人生,再偉岸的人物,功績和名利本身,這些附著在人身上的光環,都是在變化之中,暫時的寄居在你的身上,即便榮耀一生,不曾失手,在歷史長河中,也是取了那么一瞬間而已,所以古人常說浮生若夢,真的不是虛寫。
我們做過的事,得過的獎,熱鬧過的曾經,都不如一本書來的久遠而深刻,記日記的人,翻看昨年記事,會感嘆歲月的流轉,竟是如此匆匆,如果不是筆下勤快,怎能想起去年某日做過什么,過往的記憶的積累,好像既是模糊的,又是疊加的,既是有感的,又是微弱的。所以,和生活相比,書是另一番景象。
三,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的描寫,總是那么富有詩情畫意,他將書籍比作營養品,一個人要想健康的生活,離開了營養品是不可以的,這種養分,多一些就強壯一些,少一些則貧瘠一些,沒有的話,你懂得。
生活里若沒有陽光,也許還可以點燈,但是你看到的事物,一定不會那么光輝燦爛,一定是有些朦朦朧朧的。書籍仿若陽光灑進生活,給失落者以鼓勵,給高傲著以箴言,給迷茫者以指點,給進取者以快馬加鞭。
沒有人拒絕陽光,倘若有人說他寧可在寒冷中瑟瑟發抖,也不需要陽光的照耀,你一定覺得你是個傻瓜,但是在書籍和知識面前,卻為何做不出同樣的判斷呢?
鳥兒如果沒有了翅膀,也不會馬上就不能生存,但是它的生存機會和質量,會大打折扣,甚至會危機四伏,惶惶惑惑,不知怎么更好的行走和飛翔。
所以,讀書吧,就像希臘人喜愛跑步一樣的喜愛讀書,喜愛書籍。多少聰明的人,智慧的人,偉大的人,高尚的人,都把他們的思想留在了書里,寫在了紙上,一直等著你的吸收和閱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