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凝媽
看到一個網友發表的感慨“你買再好再多的玩具,你孩子還是喜歡玩廚房里的刀叉勺子鍋碗瓢盆”,深有同感,2歲的二寶就處于這個階段,超級喜歡廚房的各種器具。
二寶一不留神就跑到廚房里,拉開碗柜,欣賞碗碟,還要拿出幾個來仔細觀察,嚇得我們趕緊轉移注意力,要不然,碗碟都要遭殃了。
二寶已經90多厘米,一抬手就能夠到臺面上擺放的器具,不管是刀子還是叉子、鍋子盆子,他碰到就會拿下來,總是讓人擔心他會受傷。
看到鏟子、勺子夠不到,就會向大人尋求幫助,挑選一個最喜歡的,尤其是鏟子。拿到鏟子以后,還要找個鍋子,里面放上幾個菜葉,念念有詞,鏟子翻動,炒起菜來。還要拿著給我們吃,我們就配合他,假裝“阿嗚”一口吃掉,他就很開心。
二寶看到桌子上有生菜,居然把生菜放進媽媽的水杯里,用一個鏟子在里面攪拌,然后拿著菜往媽媽嘴里塞,還說“炒好菜了,媽媽吃吧!”不管是啥都能當成他炒菜的工具,玩得還很起勁。
記得同事家的兒子也是這樣,每天都到廚房里,拿出鍋子往地上一放,開始各種玩、各種作。每次一玩就玩半天,嘴里嘟嘟囊囊的,還不時邀請大人品嘗一下他做的“美味”。
孩子們為啥這么喜歡廚房里的鍋碗瓢盆呢?又有些好奇了,查詢了一些資料,原來孩子這是在玩假裝游戲,是有一定心理動機的。

孩子喜歡廚房的鍋碗瓢盆,背后暗藏心理動機
皮亞杰的認知理論認為:2-7歲的孩子到了前運算階段,兒童能使用符號來理解世界。假扮游戲出現,孩子能清楚地辨別出現實與幻想的不同。
2歲左右的孩子喜歡玩廚房里的鍋碗瓢盆,是心理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他已經開始使用實物這樣的符號,幫助他再現不在眼前的事物或情景的活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在7歲左右會逐漸消失。
父母每天要做一日三餐,孩子也要吃一日三餐,廚房的這些鍋碗瓢盆每天都被頻繁使用,孩子見的多了,也會感覺很神奇,為啥食物經過這些器具加工,就能變成可口的美食呢?所以對他們充滿了好奇,也想像父母那樣見證神奇。
當他們走進廚房的時候,父母們會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每次看到孩子走進廚房,就會顯得格外緊張,還可能會對孩子大吆小喝,孩子就會感覺特別神秘。正應了那句“越神秘的事情就越想去探索”。
2歲左右的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來到了第一叛逆期,當父母禁止他們去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卻偏偏要看父母生氣著急的樣子,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需要確定和父母是不同的個體。
德國人類學家卡西爾認為, 人別于動物之根本在于符號,在于文化,人就是符號,就是文化。
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在經歷和適應各種文化,逐漸由動物人發展成為社會人。當孩子掌握“ 符號”時, 他們對這個能力很滿意,會從中尋找快樂的源泉,體驗樂趣。孩子在玩假扮游戲的時候,虛構一些場景,把一個物體的屬性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上,想象、創造出一個新的“現實”,有很多高級心理機能都會參與到這個過程中。
所以,當孩子開始玩廚房里的鍋碗瓢盆的時候,說明孩子的認知能力又提高了,是值得高興的事情。
孩子玩廚房的鍋碗瓢盆有助于各項能力發展,家長別阻止要支持
孩子玩廚房的鍋碗瓢盆,看似不可思議,還有點滑稽,但是孩子卻是在發展自己的能力,每一次玩都會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我們國家,看到孩子進廚房、玩廚房用具會有各種擔心,擔心孩子有危險,把廚房列入禁區。但是西方一些國家會提倡孩子走進廚房,還會開設烹飪課,帶孩子一起做飯。 看過BBC的《I CAN COOK》,就是一個老師帶孩子做各種食物,還會親自到菜地里摘菜,非常生活化,孩子們也都能夠融入其中。
在日本,更是推崇廚房育兒,他們允許小孩子隨便出入廚房玩耍,上小學的孩子都有5、6年的廚齡,可以為一家人做晚餐。
孩子玩鍋碗瓢盆的時候,首先會認識各種用具的名稱、材質、顏色、形狀,提高認知水平。孩子還喜歡把鍋碗瓢盆扔到地上,聽到他們發出不同的聲音,還用將幾個用具相撞,感受“美妙”的音樂。孩子的聽覺、視覺、觸覺能力都得到發展。
孩子是在模仿大人的動作,學習體會如何做飯做菜,一邊動手一邊動腦,對精細動作、思維能力、創造力都是很好的提升。孩子在大人的許可下,享受玩的過程,也會喜歡上廚房器具,為以后學習簡單的家務做準備。
孩子在用鍋碗瓢盆炒菜做飯的時候,為了不和現實的情況混淆,他們要使假裝和現實分離,假裝和現實不斷切換,可以提高元認知的發展,從而提高心理的可塑性,為以后的社會角色做好鋪墊。
孩子一邊玩一邊自導自演、自言自語,在父母的配合下完成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孩子的語言能力、觀點采擇能力都得到發展,這些能力提高以后,這項自娛自樂的能力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再次促進認知能力發展。
孩子玩鍋碗瓢盆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我們如果禁止孩子玩,就錯過能力發展的好機會了。所以要給予支持,允許孩子發展自己的能力。只有這一個關鍵時間段,也就是2歲-7歲這幾年的時間,錯過也就很難再有了。
孩子玩廚房的鍋碗瓢盆要注意安全
當然,孩子玩鍋碗瓢盆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我們要小心保護孩子。家里的電餅鐺壞了,就給二寶當玩具,二寶用它來炒菜,但是又好奇地扣上蓋子,結果控制不住力度,蓋子啪嗒落下來,正好砸到他的手指上,指甲蓋瞬間變紅了,二寶哇哇大哭起來。當時特別自責,應該好好陪著他一起玩的。
為了避免孩子出現安全問題,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防患于未然。
刀具等鋒利的用具放到高處:把菜刀、水果刀、削皮刀等各種鋒利的刀具放到更高的地方、或者臺面的進深處,防止孩子碰到這些刀具。孩子分不清刀具的正反面,會拿著鋒利的一面用刀背去切東西,就會傷到手。孩子動作不夠協調,拿刀具的時候拿不好也會傷到自己。
怕摔的物品保護好:家里的盤子、碗、鍋子很多都是陶瓷的或者玻璃的,特別怕摔,孩子沒輕沒重,喜歡到處亂扔東西,這些器具到他手上肯定就是破碎一地了,碎渣子會傷到孩子。給孩子準備一些塑料的或者不銹鋼的盤子,讓他玩這類器具,就能很好地保護孩子。
不要讓孩子動煤氣:注意關好煤氣總閥門,孩子打火的時候也不會泄露煤氣。因為煤氣泄露以后,氣味難聞,而且遇到火源會起火,危險程度非常高。最好是跟孩子說明煤氣的危險,不要讓他去動旋鈕。
不要讓孩子帶電操作:每個家庭都有很多電器,有時候電器的插頭沒有拔下來,孩子就會去操作,萬一漏電、燙傷都非常危險。所以家里的電器也注意拔下電源,不要讓孩子帶電操作。
不要讓孩子動熱水瓶:熱水瓶中裝的都是沸水,孩子萬一碰到熱水瓶,蓋子脫落,滾燙的熱水落到孩子身上,就容易燙傷,孩子的皮膚嬌嫩,傷害會特別嚴重。所以,也要把熱水瓶收到很高的地方,不給孩子機會碰到。
結語
孩子喜歡玩廚房里的鍋碗瓢盆,是心理年齡發展的必然產物,代表孩子認知能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階段一般集中在2-7歲,錯過不會再有。孩子玩鍋碗瓢盆可以提高認知能力、動手能力、語言能力等多種能力,我們要注意保護孩子這個興趣,促進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同時,允許孩子玩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