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一個人究竟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很多時候在童年就已經(jīng)注定了,而且決定一個人究竟會成為怎樣的人,百分之五十看他們自身,百分之五十則在于他們的父母。
無論是遺傳學(xué)的方面,還是從心理學(xué)的方面來說,上面的話其實都有一定的道理。
父母的教養(yǎng)對于一個小孩的影響往往是長遠(yuǎn)且巨大的,并且父母們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往往都體現(xiàn)在一些小事上。

小孩在玩具店抱著玩偶不撒手,高情商媽媽這樣做,讓人不由得稱贊
鄰居王姐有個五歲左右的女兒,女兒名叫小雨,長的很漂亮可愛,平時也很懂禮貌,在碰到鄰里街坊時,總會甜甜的打招呼,很招人喜愛。
不過小雨雖然漂亮可愛,也很懂禮貌,但王姐卻知道,小雨有時也有著自己的小任性,比如小雨很喜歡玩偶,家里總是堆滿了小雨纏著爸爸和奶奶們買來的各式玩偶。
一次,王姐帶著小雨去逛街,途經(jīng)一個玩具店時,小雨直接就跑了進(jìn)去,完全不聽王姐的勸,而且進(jìn)了玩具店后,小雨一眼就看重了一個粉色的芭比玩偶,非要媽媽給她買。
王姐看了一眼那玩偶,發(fā)現(xiàn)家里有著同類型的玩偶,就拒絕的小雨的要求。誰知好巧不巧,同時另一邊,也有個小孩子哭著喊著讓媽媽買某個玩偶,甚至撒潑打滾躺在地上不起來,小雨平時被爸爸和奶奶寵慣了,也機(jī)靈,學(xué)著一旁小孩的樣子,嘴巴一撇,就要哭出來。
對此,王姐頗為頭疼,畢竟這里是公眾場合,小雨要是大聲的哭嚷肯定會吵到別人,更何況王姐壓根不想慣著小雨的這份小任性,于是堅決不買。

王姐問小雨說:“家里不是有一個相同的芭比玩偶?為什么非要再買一個?”
小雨說,兩個玩偶不一樣,王姐問小雨哪里不一樣。
小雨說:“家里的那個玩偶穿的是紅裙子,這個是粉裙子,所以不一樣。”
王姐想了想,對小雨說:“還記得媽媽之前跟你說的嗎?每個月最多買兩個玩偶,你想要再買多,就自己掏零花錢買,你算算自己的零花錢夠嗎?”
小雨的零花錢確實不夠,但是看到媽媽確實沒有改變主意的想法,小雨只得跟著媽媽走出了玩具店。
對比之下,另一個哭鬧的小孩,直到小雨跟著媽媽離開了,還依然在跟媽媽斗智斗勇的哭鬧。
對此,玩具店的其他客人,不由得稱贊王姐的做法。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教養(yǎng)小孩子的過程,給他們立規(guī)矩的好處,可不止一點半點。
好處一: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
拿王姐給小雨立的規(guī)矩舉例,面對小雨喜歡收藏玩偶的愛好,王姐的做法是不縱容,每個月固定購買的數(shù)量,如果小雨想買就需要動用自己的零花錢,這樣就會慢慢的讓小雨形成對金錢的一個大概的概念。

而且時間長了之后,孩子會漸漸的意識到,如何正確的分配零花錢,從而樹立良好正確的金錢觀。
好處二:幫助孩子的行為更得體
只要立下規(guī)矩,那么伴隨的往往是獎勵或是懲罰,這兩種會在孩子的心里刻下一個界限,這個界限能夠幫助小家伙們知道何為對,何為錯,從而讓他們能夠掌控自己的行為,讓他們的行為更加的得體。
在面對孩子想要某種東西不撒手時,父母們一味的責(zé)罵和退讓往往會讓孩子們越發(fā)的任性,那么提前給他們立規(guī)矩,往往是解決這種問題的最好辦法,面對類似的情況,你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