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大銀行持續降息,存款利率降到了建國7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對普通民眾而言,該如何在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時代生存呢?
文 | 謝九
4月份以來,全國很多中小銀行紛紛降息,進入6月份以后,國有大行也開始跟進,幾次輪番降息之后,全國整體利率創下了歷史最低水平。
以定期存款來看,現在我國銀行1年期、2年期和3年期的利率大概分別為1.65%、2.05%和2.5%。在此之前,我國歷史最低利率出現在2015年,當時1-3年期的央行官方利率分別為1.5%、2.1%和2.75%。以此對照來看,現在的2年期和3年期利率已經創下歷史最低記錄。
而現在的1年期利率(1.65%)似乎還高于以前(1.5%)。不過,2015年我國正在推行存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當時銀行的實際利率在央行基礎上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浮,所以當年的1年期實際最低利率大概為1.75%,也高于當前的一年期利率(1.65%)。

《錢斷情始》劇照
綜合來看,無論是何種期限的存款,我國當前的利率已經全面處于建國以來的最低水平。
那么,為什么我國存款利率要降到這么低的水平呢?
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一是為降低貸款利率創造空間,二是通過降低存款利率,擠出更多的銀行存款來刺激消費。
我國存款利率下降始于去年9月份。當時幾大國有銀行集體宣布降息,隨后股份制銀行跟進,到了今年4月份,一向高息攬存的中小銀行也宣布降息,這一次降息,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跟隨貸款利率下降的步伐,減輕銀行的息差壓力。因為2022年以來,我國的貸款利率(LPR)連續下調了3次,由于貸款利率下降,很多銀行的息差減少,需要通過降低存款利率來減輕壓力。

《小敏家》劇照
不過,在完成了這一輪降息之后,以國有大行為首,再次拉開了新一輪降息行動,甚至將存款利率降到了歷史最低,這一次不再只是為了減輕銀行的息差壓力,因為去年8月份以來,我國的貸款利率(LPR)已經連續9個月保持不變,銀行的息差沒有繼續減少。這一輪銀行再度降息,更多是為了給將來降低貸款利率主動創造空間,為拉動經濟做出貢獻。
我國經濟經歷了一季度的反彈之后,二季度以來,反彈勢頭減弱,壓力再度上升,房地產市場越來越低迷,高速增長的出口在5月份突然變為負增長,工業企業利潤下跌了20% ……各項關鍵指標的惡化,需要更大的刺激力度。
銀行存款利率輪番下調之后,讓貸款利率降息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大。6月13日,央行下調了7天期逆回購的利率,這是2022年8月以來的首次下調,根據以往經驗,這通常是貸款利率下調的先兆,種種跡象表明,最近的貸款利率(LPR)有可能在時隔9個月之后再次降息。

《集體降職》劇照
當前國內的銀行利率創下歷史新低,很容易讓人想起曾經的日本。日本為了刺激企業投資,長期實施零利率,甚至一度采取過負利率。但即便如此,也沒能有效提振企業投資,核心原因在于,由于實體經濟缺乏足夠的投資機會,日本企業寧愿將資金拿去還債,修復資產負債表,由此帶來的回報也比擴大投資要強。
對于今天的中國經濟而言,在利率創下70多年新低之后,也需要警惕日本曾經出現的流動性陷阱。當年日本長期保持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不僅沒有刺激企業擴大投資,負面效果就是導致日元長期貶值,貨幣政策失靈之后,日本也長期陷入通縮之中難以自拔。最近人民幣大幅貶值,很大程度上就是市場對于利率持續降低的回應。如果未來利率繼續下降,人民幣還會面臨較大的貶值壓力。

《心居》劇照
我國存款利率創下歷史新低,還有一層含義在于,希望能夠借此刺激民眾消費。一直以來,中國經濟的消費不足,高儲蓄率被視為拖累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很多專家看來,因為中國老百姓(32.020, -0.30, -0.93%)太愛存錢,所以導致消費不足,去年就曾經有專家表示,如果老百姓把三分之一存款拿出來買房,中國經濟就能夠順利恢復了。
但是,在中國經濟需要消費發力的時候,老百姓變得比以前更愛存錢了。疫情之后,由于民眾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增加,預防式儲蓄大幅上升,去年全年的新增儲蓄大幅增長了8成,其中很多都流向了長期限的定期存款,因為定期存款能夠提供相對較高的利率。所以,這一輪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中長期固定存款利率下調幅度最大,可以看出也是極富針對性,就是希望能夠將中長期存款能夠從銀行賬戶擠到消費市場。
存款利率持續下降,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將錢從銀行趕了出來。今年4月份,我國的銀行存款大幅下降了1.2萬億元。不過,錢從銀行轉移出來,其實只是換成了其他的儲蓄形式,隨著銀行理財市場回暖,很多民眾將存款購買了理財產品,以另外一種儲蓄方式繼續存在。從消費數據來看,4月份的社消總額增速和上月環比放緩,明顯低于預期,由此可以看出,存款減少并沒有撬動消費增長。

《昨日的美食》劇照
民眾是否愿意消費,和存款利率的高低并沒有太直接關系,民眾的消費意愿主要取決于對未來收入的預期。未來收入的預期越強,當前消費的意愿和能力才會更強。而現在存款利率越來越低,甚至創下歷史新低,對于民眾的心理而言,意味著將來的預期收入會越來越低,消費的信心和意愿只會越來越弱。如何實質性提升民眾收入,才是提振消費的核心所在。
對于普通民眾而言,當存款利率創下70多年新低,進入前所未有的低利率時代之后,又該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呢?

《都挺好》劇照
很多企業在當前的生存之道,其實也可以給個人做參考,當手上持有現金,但是沒有更好的投資機會時,最理性的選擇就是降低杠桿減少負債。去年下半年以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選擇提前償還房貸和車貸,在存款利率創下歷史新低之后,用低息的存款償還高息的負債,無疑是當前最好的理財方式。
在通貨膨脹的時代,人們可以在能力范圍之內增加杠桿多負債,比如買房炒股等等,以此博取更高的收益,因為負債會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但是如果進入“低通脹”時代,生存法則就應該反其道而行之,盡量降低杠桿減少負債,因為負債會在將來變得越來越“值錢”越來越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