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我國的經濟一直都處于一個比較低迷的狀態中。尤其是最近的兩年內,國際大環境一直處于比較動蕩不安的形勢中,我國的銀行利率也在不斷地下降。
但是,即使在這樣利率不斷下調的情況下,我國國民依舊很熱衷于將自己的積蓄存到銀行當中。據我們調查相關金融數據后發現,在開年來的3個月內,我國國民總計存進銀行約9.9萬億人民幣。
在疫情結束后,人們開始更傾向于避險資金,把自己的存款都存入銀行里,從而能夠避免未來因為失業、疾病,又或者是新一輪疫情反撲時地打的措手不及的情況。不過,雖然,國內居民存錢的意愿越來越強,但是人均存款也只有8萬元,這意味著平均一個3口之家存款達到24萬元。不過,平均數并不是中位數,大約會有60%-80%的家庭的存款要低于這個平均數。
根據資料顯示,我國擁有50萬元以上的人占比只有0.37%。也就是說,9.63%的人存款達不到50萬。如果按14億人口來計算,存款超過50萬的人只有518萬。以此類推,只要個人存款達到40萬,就可以超過全國98%的家庭。
于是,很多人會覺得奇怪,現在隨便賣掉一套商品房,就可以輕松獲得上百萬現金,為什么個人存款達到40萬以上,就可以超過全國98%的家庭呢?其實,個人存款與商品房市值多少完全是兩個概念。
個人存款具有很強的流動性,而商品房表面上看動輒上百萬,但實際上流動性很差,要想變現并不容易。此外,95%以上的家庭買房都要向銀行貸款,在房貸還沒有還清之前,這套房子也是屬于銀行的,并不能算是購房者的資產。
那么,為什么說在我國個人儲蓄達到40萬就超過了98%的家庭呢?原因主要有幾點。
第一,我們國家的居民收入并不是特別高,而且平時的開支卻是非常大。根據一些資料顯示,我們大部分居民的收入在3000-6000的區間,而只有不到4%的人的收入超過了7000元。
與此同時,我們的物價也是逐漸在上升,所以,日常開支相比較之下卻是在不斷增加。此外,還會產生一些比如教育、應酬等等開支,所以,一些人很難存錢,因此,大多數家庭的儲備資金可以到平均水平,其實就非常理想了,所以,40萬對于他們來說,確實是難以實現。
其次,對于現在大批“月光族”占領社會的今天,很多年輕人都是更加傾向于超前消費,每個月對自己的收入資金也沒有很好的規劃。因此,在平時的生活中根本無法積累一部分的存款用于后續生活中。
據了解,我國大約有90%的90后年輕人身上是有債務的。這也就意味著,對于這些相對稍微年輕點的家庭群體來說,沒有負債都已經是很好的現象了,更不要奢求他們在銀行里有更多的存款。
要知道,消費習慣是影響一個人存款能力的重要因素,我們應該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認識到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也不是無用的。錢可以幫助我們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也可以幫助我們改善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質量,所以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合理用錢。
第三,房貸壓力嚴重削弱了居民存錢的能力。現在國內房價一直居高不下,絕大多數家庭都要掏光所有積蓄,付了首付款,還要欠下銀行幾十年的房貸。每個月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收入要還房貸,剩下的可支配收入也不能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這類家庭能有幾萬元存錢就很好了,存款要想達到40萬以上,這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結語:
如果你有40萬存款,你就已經超越了全國98%的人。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輕易地擁有40萬存款。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收入水平、消費習慣、思想觀念等因素,努力提高自己的收入能力和儲蓄能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實現真正的財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