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劉筱攸
經歷此前理財市場的大幅波動之后,銀行理財子公司下調自家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次數愈發頻繁。
5月31日,證券時報記者在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官網看到,近期這些公司還在繼續下調部分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根據不同產品的資產配置差異,下調這些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幅度10~70個基點。有研究機構數據顯示,今年4月銀行理財子公司在售的3316款理財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仍在進一步下跌。
批量下調業績比較基準
近日,招銀理財、農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郵理財、光大理財等多家公司在官網發布了下調業績基準的公告,部分產品業績基準區間下調幅度甚至達到70個基點。
例如,招商銀行(32.300, 0.00, 0.00%)官網顯示,該行正在代銷的多款產品陸續下調了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區間數值。以招銀理財“招睿零售青葵系列半年定開12號固收類”為例,該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從原來的“2.70%~4.40%”調整為“2.50%~3.70%”,業績基準上限調低了70個基點,基準下限也下調了20個基點。
交銀理財旗下“穩享固收增強14個月定開1號”則將原來4.40%的固定數值調整為區間數值2.40%~4.50%;農銀理財近期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旗下3款產品也分別調低了業績比較基準10個基點。
從整個市場來看,銀行理財業績比較基準呈現明顯下行趨勢。普益標準發布的4月份理財市場數據顯示,銀行理財子公司當月在售的3316款理財產品中,2404款開放式產品的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61%,環比下跌4個基點;912款封閉式產品平均業績比較基準為3.6%,環比下跌6個基點。
低利率環境下,多類資管產品利率也在進一步調低。5月以來,多家國有大行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利率有所下調,其中四大國有行協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下調幅度約為30個基點,其它金融機構降幅約為50個基點。
保險產品方面,近期有消息稱監管部門向保險公司進行了窗口指導,壽險公司將增額終身壽險在內的新開發產品的定價利率從3.5%降至3.0%,這意味著保險產品的保證收益也將有所下滑。有機構測算,預定利率下調或引發保險產品保費上漲。
規范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盡管銀行理財子公司通過下調業績基準進一步降低投資預期,調整客戶對投資的風險偏好,但有業內人士稱業績比較基準的設置和展示仍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業績基準的設置應從投資者保護的角度出發考慮其適用性,避免造成“重產品收益,忽視產品風險”的情況。
去年10月,原銀保監會官網處罰信息顯示,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首度因業績基準展示不規范被罰,涉及的違規事由包括“單獨使用區間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和“突出使用絕對數值展示業績比較基準”。
冠苕咨詢創始人、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認為,目前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調整比較隨意,有些機構在實際業績明顯不達業績比較基準時,不會選擇適當下調業績比較基準,反而干脆直接采用“鴕鳥”策略,不再展示業績比較基準;而實際業績出現反彈后,又開始展示業績比較基準,“怎么對自己有利怎么來”的現象并不鮮見,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
值得一提的是,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規范性有望進一步加強。2022年末,中國銀行(3.900, 0.00, 0.00%)業協會發布《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展示行為準則》(下稱“《準則》”),通過行業自律方式,逐步規范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使用。
自律過渡期6月將結束
《準則》還提供了“固定數值型”“區間數值型”和“指數型”三種業績比較基準展示示例,設置了6個月的準則過渡期。也就是說,自今年7月1日起,在過渡期結束后,中國銀行業協會將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自律規范》開展自律管理工作。
對于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監管導向,周毅欽認為,應在政策施行方式上“軟著陸”,不能急于求成,政策層面可以分多步走,逐漸強化。應理解銀行理財的轉型和發行產品時間不長、歷史業績積累不多的現狀,短期內馬上摒棄之前的做法既不現實,也會造成客戶無所適從。
周毅欽還表示,在政策的施行方法上,要將市場化和制度化相結合。業績比較基準的定價,理應由各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所定,在充分尊重公司自主定價權的同時,可以對產品的實際業績進行回溯,對實際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偏離較大、偏離次數較多的公司加強行政督導。反過來,對于實際業績和業績比較基準偏離較小、定價合理的公司,則可以在理財登記、理財評比、產品創新、業務拓展等多方面予以監管傾斜,引導銀行理財子公司回到以投資管理和風險管理為核心的主賽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