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下稱《報告》)。
《報告》顯示,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
數字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創新型數字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科創板、創業板已上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數字領域相關企業占比分別接近40%和35%。工業互聯網領域新增上市企業53家,首發累計融資規模581.34億元。
展望2023年數字中國發展,《報告》指出,要培育壯大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智慧農業(3.270, 0.00, 0.00%),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金融、貿易、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領域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同時,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加快推動出臺促進數字貿易發展的頂層設計,穩步推進數字貿易示范區建設,加強數字領域規則對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
《報告》指出,2022年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數字基礎設施規模能級大幅提升。截至2022年底,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231.2萬個,5G用戶達5.61億戶,全球占比均超過60%。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到18.45億戶,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首個實現“物超人”的國家。
算力基礎設施進入全面建設階段,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標準機架,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位居世界第二。“東數西算”工程從系統布局進入全面建設階段。2022年,京津冀等8個國家算力樞紐建設進入深化實施階段,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超60個,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130萬標準機架。
應用基礎設施融合賦能效應逐步顯現,工業互聯網已覆蓋工業大類的85%以上,全國具備行業、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超過240個,服務工業企業超過160萬家。
《報告》顯示,數字經濟成為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同比名義增長10.3%,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
數字產業規模穩步增長,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5.4萬億元,同比增長5.5%;軟件業務收入達10.81萬億元,同比增長11.2%。
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融合深入推進,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超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5%。5G融合應用深入發展,已融入52個國民經濟大類,“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超4000個。智能制造應用規模和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制造裝備產業規模達3萬億元。
服務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線上消費在穩消費中發揮積極作用,全國網上零售額達13.79萬億元,同比增長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6.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27.2%,創歷史新高。
數字社會建設推動優質服務資源共享
建設數字社會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實促進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徑。《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10.67億,較上年同期增長354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5.6%。教育、健康、社保就業等多個領域數字化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數字化教學條件加速升級。99.89%的中小學(含教學點)學校帶寬達到100M以上,超過四分之三的學校實現無線網絡覆蓋,99.5%的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
數字健康服務資源加速擴容下沉。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延伸拓展,數字化向醫療健康全領域加速滲透。據初步統計,截至2022年10月,全國設置超過2700家互聯網醫院,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超過2590萬人次。1.65萬家基層中醫館接入中醫館健康19信息平臺。全國統一的醫保信息平臺全面建成,接入約40萬家定點醫療機構和40萬家定點零售藥店,有效覆蓋全體參保人。
社保就業數字化服務持續拓展。數字社保服務實現規模化覆蓋,截至2022年底,全國電子社保卡領用人數達7.15億,月活躍用戶超1.27億,增速達40%以上,已開通服務渠道486個、全國服務86項,全年累計訪問量達112.85億次。同時,在線就業服務支撐作用進一步發揮;相關就業服務平臺提供近4000萬崗位信息,為2865萬人提供求職招聘服務1.57億人次。
數字鄉村建設邁向規模化部署階段。截至2022年底,我國農村網民規模達3.08億,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到61.9%。智慧農業建設快速起步,農業農村部累計支持8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分中心以及41個國家數字農業創新應用基地建設。農村電商蓬勃發展,縣鄉村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加快貫通,2022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2.17萬億元,全國農產品(6.030, -0.08, -1.31%)網絡零售額達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
創新型數字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數字技術創新是數字中國建設的核心動力。《報告》顯示,2022年,集成電路、人工智能、軟件、量子信息技術等領域技術創新應用取得積極進展。
《報告》指出,我國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我國5G實現了技術、產業、網絡、應用的全面領先,6G加快研發布局。我國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高性能計算、EDA、數據庫、操作系統等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同時,數字企業創新發展動能不斷增強。2022年我國市值排名前100的互聯網企業總研發投入達3384億元,同比增長9.1%。研發投入前1000家民營企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以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平均研發強度分別為7.33%和6.82%。創新型數字企業融資支持力度持續加大,科創板、創業板已上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中,數字領域相關企業占比分別接近40%和35%。工業互聯網領域新增上市企業53家,首發累計融資規模581.34億元。
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
當前,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強大發展動能。但也要看到,數字中國建設面臨著愈發紛繁復雜的發展形勢。
展望2023年數字中國發展,《報告》指出,要加強組織領導、健全體制機制、保障資金投入、強化人才支撐、營造良好氛圍,全面提升整體性、系統性、協同性,以數字化驅動生產生活和治理方式變革。
一是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按照適度超前原則,深入推進5G網絡、千兆光網規模化部署和應用,著力提升IPv6性能和服務能力,推動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大力推進北斗規模應用。
同時,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加快健全數據管理體制機制,構建數據基礎制度體系,推動數據資源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整合歸集、共享利用。
二是全面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培育壯大工業互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數字產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積極發展智慧農業,深入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進工業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化金融、貿易、教育、醫療、交通、能源等領域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支持數字企業發展壯大,推動平臺企業規范健康發展。大力發展數字貿易,加快推動出臺促進數字貿易發展的頂層設計,穩步推進數字貿易示范區建設,加強數字領域規則對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
三是強化數字中國關鍵能力,構筑自立自強的數字技術創新體系。推動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持續完善,不斷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基礎制度,持續完善網絡數據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工作體系。
四是優化數字化發展環境,建設公平規范的數字治理生態。及時調整不適應數字化發展的法律制度,持續完善數字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健全數字領域技術標準體系,以標準化帶動數字技術產業創新。同時,構建開放共贏的數字領域國際合作格局,建立多層面協同、多平臺支撐、多主體參與的數字領域國際交流合作體系,推動“數字絲綢之路”建設走深走實,積極發展“絲路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