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無百日紅!曾經“一單難求”的大額存單,也有被冷落的一天。
近期,消費者對待大額存單的心態在悄然發生著變化,寧愿存定期也不碰大額存單,原因很簡單,大額存單“不賺錢了”,其利率幾乎與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相同。
相對應的,多家銀行紛紛下架大額存單產品,客戶經理對有關大額存單的咨詢也是閃爍其辭——要么說沒有,要么引導客戶購買理財產品。
在消費者和銀行兩端同時遇冷,大額存單顯得極為尷尬。
去年受宏觀環境的影響,居民貸款規模增速降低,存款規模卻在快速增加,這使得銀行資金在供需兩方面出現了不平衡,再加上凈息差普遍收窄,銀行經營面臨巨大的壓力,于是,負債端的精細化管理也就被提上了日程,大額存單這種對銀行來說成本相對較高的產品,也不受銀行待見了。
下一步,曾經備受追捧的大額存單,將何去何從?
大額存單數量少利率也不高
通過北京地區部分網點的線下走訪和線上App查詢,「市界」發現,目前市面上的大額存單越發“稀缺”。
在大型國有銀行中,交通銀行目前無在售的大額存單,建設銀行和郵儲銀行網點工作人員稱額度有限;部分股份銀行中,像興業銀行部分網點,面對客戶對大額存單產品的咨詢則閃爍其詞;一些農商行雖有大額存單產品,但五年期的很少,只有少量短期產品,利率也不占優勢。
這無疑說明,一方面,大額存單的數量在變少;另一方面,僅存的大額存單利率情況不甚樂觀。
從利率來看,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三家20萬起存的大額存單產品,三年期利率為3.1%。同樣的三年期,光大銀行、民生銀行利率為3.2%,“零售之王”招商銀行利率最低,只有2.9%。
▲(從左至右依次為工商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
多位銀行網點工作人員發出了“大額存單量少利率低”的感慨。“現在上面根本不給下發額度。即使有額度,一年期的利率不到2%,我們已經好久沒有收到過三年期的了。”郵儲銀行一位理財顧問告訴「市界」。
中國銀行北京某網點的工作人員給「市界」算了一筆賬,“如果都拿20萬起存額算,定期三年的利率是3.0%,大額存單三年的利率是3.1%。三年到期后,定期存款利息為18000元,大額存單的利息為18600元,前者只多出600元,并不具有吸引力。”
“而且定期是3000元即可起存,不用搶,客戶存大額存單的必要性不大。”他講道。
▲(受訪者供圖)
在咨詢大額存單的過程中,幾乎所有客戶經理都會主動營銷增額終身壽險等保險產品,“3.5%復利遞增,收益寫在合同里,不比大額存單香嗎?”某銀行客戶經理稱。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大額存單收益率的吸引力確實在降低,這種現象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
據公開數據,2020年,大額存單三年期的利率為4.13%,尚處于4%水平之上;2021年,多數銀行大額存單三年期利率跌破4%;而2022年降為3.5%左右,然后就是如今的3%出頭。
低利率使客戶對大額存單失去了往日的熱情。
肖璐最近做生意手頭存了些錢,想著用大額存單賺賺收益,先后跑了十幾家銀行,發現大額存單利率都讓她感覺“低得驚人”,最后只能勉強選擇了一家銀行三年期3.2%利率的產品。
但存進去她就有些后悔了,“畢竟幾十萬在里面,一鎖就是三年不能動,嚴重影響了資金流動性,如果提前取出則按活期利率算,幾乎等于沒有收益。”
而讓她最失望的是,她發現自己所購買的大額存單,居然沒有轉讓功能,這意味著提前轉讓的想法也被打消了。
李想一直以來都是大額存單的忠實擁躉。據他回憶,幾年前,大額存單利率很有誘惑力,國有銀行有4%,部分地方性銀行、個別民營銀行以及某些股份制商業銀行5年期利率高達5%左右,這意味著存10萬塊錢,五年之后就能躺賺兩萬五。
而現在,他改變了想法,在定期和大額的利率只相差0.1%的情況下,還不如老老實實多存短期的定期存款,這樣既有流動性,收益還說得過去。
相比中資銀行,某些外資銀行可能是例外。「市界」在北京國貿附近的某外資銀行發現,其門口赫然擺放著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3.55%的招牌。
該銀行客戶經理告訴「市界」,這款產品目前只能在線下網點購買,且只對北京等個別城市開放,不需要搶,但也不能轉賣。
資深銀行從業者、公眾號“借借財經技巧”主理人胡鑫認為,部分外資銀行大額存單的利率高是有原因的,它們網點少,受信任的程度相對較低,吸存更為困難。同時,外資銀行大額存單的門檻較高,一般是50萬元起存,這種高門檻也限制了一些客戶。因此,它們需要以較高的存款利率來贏得市場份額。
冰火兩重天
把時間拉回到幾個月前,大額存單的待遇還不是這樣的,客戶要拼手速,銀行只要有額度,就投放出去,客戶和銀行兩方都視大額存單為“香餑餑”。
上架秒空是常態,尤其是去年年末,部分銀行由于攬儲的需求比較緊迫,如果線下購買大額存單,客戶還會收到額外的補貼或者禮物。
甚至部分農商行對新客戶主動上浮大額存單利率至4%左右。某農商行理財經理就曾向媒體表示:“三年期大額存款產品利率是3.45%,20萬元起存。在一定期限之前,新客戶購買該產品,可申請50個基點的利率上浮。”
而為了幫手機操作不熟練的老年人群體搶到大額存單,部分工作人員還會提供貼心的代購服務,在產品上線時幫客戶占上名額。
▲(2022年,上海銀行網點宣傳大額存單,圖/視覺中國)
彼時,關于大額存單產品受追捧的原因,也是受大環境的影響。
2022年資本市場持續波動,股票、基金賬戶連連虧損,就連主打低風險的銀行理財也沒能幸免,部分銀行理財產品出現大面積凈值回撤現象,截至當年年底仍有超過3000只產品破凈,有的投資者不僅收益全無,還損失了本金。
“持幣觀望”成為大多數人的避險之舉。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年底,六家國有大行吸收客戶存款總額超120萬億元,同比增長率均達到了兩位數。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及民生銀行等在年報中都不約而同地使用了“創歷史新高”來定義該年存款增量。
在所有存款產品中,大額存單兼具收益率、安全性和流動性,并且可在較長時間內鎖定收益,對抗利率下行趨勢,自然備受青睞。
然而,為何僅僅幾個月時間,大額存單的地位就從一單難求,淪落到被銀行客戶兩方嫌棄的境地?
“股票市場回暖。大家又敢把錢拿出去投資了。”一位80后基民告訴「市界」,她的基金產品,去年整體虧了近5萬元,今年光是1月份,就賺回了1萬多,雖然2、3月收益還是有波動,但她還是對未來抱有希望。
這位基民的樂觀代表了部分投資者的想法。今年3月,知名投資人洪灝在一次活動中表示,中國的經濟周期“每三到四年就會輪動一次”,從目前來看,股市仍將繼續回暖。
從當前的宏觀形勢看,洪灝認為,2022年全年中國銀行系統增加約18萬億元左右的儲蓄,家庭儲蓄已基本回到“歷史高點”。如果大眾預期出現好轉,家庭儲蓄將會逐步轉化為消費、買房和流入股票市場,從而導致儲蓄的意愿降低,大額存單作為一種儲蓄產品,自然會受到影響。
而從銀行方面來說,利息支出是銀行最重頭的支出項目,存款利率稍有變動,對銀行成本的變動都不是個小數目。而且,在銀行利差日益收窄的當下,由于貸款利率受國家調控原因逐漸下行,“保衛”利差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低負債成本,大額存單在銀行眼中也就不那么受“待見”了。
銀行強化存款成本管理
大額存單畢竟能為銀行帶來存款,如果說客戶對大額存單的態度由投資利率決定,很多人可能不能理解,銀行為何對送上門的大筆存款拒之門外?
中央財經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研究員、內蒙古銀行研究發展部總經理楊海平向「市界」表示,大額存單對于商業銀行的意義在于,可以通過這一主動負債產品,對本行的負債規模及期限結構進行主動管理。“銀行要根據自身現有的負債規模、期限結構、付息成本情況以及信貸計劃等因素,確定是否發行大額存單,以及發行額度和利率等。”
在銀行貸款需求比較旺盛的時期,資金相對稀缺,大額存單成為銀行吸儲的利器。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2017年發行總額僅有6.2萬億元,此后大額存單發行量大幅增長,2018年至2022年發行總量分別為9.23萬億元、12萬億元、9.7萬億元、11.3萬億元和12.7萬億元。
但是,與外界認知相反的是,對商業銀行來說,并不是存款越多越好。商業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為貸款,主要是從用戶的貸款中賺取利息作為收入。“宇宙行”工商銀行2022年營業收入為8414.41億元,其中利息凈收入就達到6936.87億元,占比超八成。
大額存單帶動的存款增長勢頭較好的另一頭,是信貸有效需求增速下降。據央行統計,2022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13.99萬億元,雖然較前一年有所增加,但與2018年13.5%的增長率相比,增速降到11.1%。其中,同期內房地產貸款余額53.16萬億元,比上年末增速低6.5個百分點。
▲(圖/視覺中國)
如果商業銀行的存款較多,貸款業務少,則需不斷地支付給用戶利息。因此,從銀行經營管理的角度看,存款量應限制在其貸款的可發放程度及吸收存款的成本和管理負擔之承受能力的范圍內。如超過這一程度和范圍,反而會給銀行經營帶來壓力。
“加之在監管部門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凈息差持續收窄逼近心理底線,因此,銀行限制大額存單發行、下架相關產品也就不難理解。”楊海平稱。
胡鑫道出了銀行與客戶在存款上的微妙關系。他稱,在當前銀行存貸利差不斷縮小的經營環境下,銀行一方面想用大額存單吸引中高端客戶,增強存款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又不想讓大額存單增加吸存成本,提高付息率。
“所以,結合這兩個方面的考慮,許多銀行提供的大額存單的期限一般在兩年以內,對于利率較高的三年期限的大額存單進行限量供應,或是干脆不供應。”胡鑫觀察到,有的銀行直接表明態度,不歡迎客戶存三年期限的大額存單,將三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定價打得足夠低,讓客戶自愿放棄。
胡鑫從招商銀行的大額存單設定規則上就看出了眉目,對比國有大型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1年2%、2年2.5%、3年3.1%),招商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設置很特別,1年和2年的大額存單利率都比國有大型銀行高出0.2個百分點,但3年期的大額存單利率卻比國有大型銀行低了0.2個百分點。
他認為,招商銀行就是通過在利率上“管控”,讓客戶感覺存3年期的大額存單不劃算,“逼迫”客戶存1年期和2年期的大額存單,從而降低了吸收存款的成本,提高銀行的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本來就已經走下坡路的大額存單利率,下一步還可能繼續降低。今年4月以來,廣東、湖北、陜西、河南等多個省份的中小銀行紛紛發布公告,下調人民幣存款掛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額存單等產品,不同期限調整幅度不同。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次存款利率調整,可視為繼國有大型銀行和部分股份制銀行下調存款利率之后,中小銀行的“跟進”。
“去年大行、股份行下調存款利率,導致部分存款轉向中小銀行,豐富中小銀行存款來源的同時也提高了中小銀行存款成本。中小銀行此次下調存款利率主要集中在中長期存款,這部分存款利率較高,壓降存款利率有助于降低負債成本。”中國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分析稱。
對于執著于大額存單的客戶來說,這不算一件好事。大型銀行5%存款利率時代早已成為過去時,隨著這波中小銀行也跟進調低存款利率,今后想拿到較高存款利率的大額存單,就更加難上加難。
(文中肖璐、李想、胡鑫為化名)
作者 | 陳 暢
編輯 | 孫 月
運營 | 解一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