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那些現在仍然在猶豫要不要購買銀行理財的投資者,真的為他們焦心;再看著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升,真為那些仍然“裸泳“的銀行理財投資者壓到揪心,因為銀行理財已經進入風險理財時代,而銀行理財的投資者仍然處于閉著眼睛投資理財的現實。
那些銀行理財的投資者真的懂銀行理財嗎?他們是怎樣購買銀行理財的?你難道真的知道自己已經陷入投資陷阱了嗎?
首先,很多人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只關注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并傻傻地認為低風險等級沒有風險
很多人購買銀行理財已經成為一種慣性,并不了解除理財風險,即反復強調和告訴他,銀行理財有風險仍然不愿意相信,這些人是銀行存款的轉變者,但仍然以銀行存款的眼界和理解看待銀行理財;有的人是銀行工作人員從銀行存款者忽悠過來成為銀行理財購買者的,但也把銀行理財視同于銀行存款,這些人本身就不是合格的銀行理財投資者,因為他們對銀行理財的投資沒有任何風險承受能力。
看看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比例,你就會明白,所謂的銀行理財投資者大多數是以銀行存款的理念和思維來判斷銀行理財的,也就是說,沒有將銀行理財視為風險理財,而是儲蓄存款的變種。
從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結構數據顯示,止2022年12月4日當年全國發行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24,968只。其中R1風險等級的(低風險)理財產品占比2.28%,R2(中低風險)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占比84.85%,兩者加一起合計占比達到了87.13%。為什么人們更多的選擇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因為他們認為低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幾乎沒有風險,既然有風險也不會虧本。但實際上,2022年虧損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有相當比例是低風險銀行理財產品。
在2022年兩次銀行理財產品凈值大幅度回撤特別是眾多銀行理財產品虧損以后,很多投資者既茫然又憤怒:為什么低風險理財產品也會虧本?這種現實可能才是理財機構要求教育投資者的動機,但更需要反思的是,這些不合格銀行理財投資者應該步入銀行理財的大門嗎?換句話說,是誰把不合格理財投資者拉進了銀行理財的大門內的?
其次,一些人購買銀行理財只關注銀行理財的比較業績基準,并將業績比較基準認定為應該實現的收益
一些人購買銀行理財是認為反正銀行理財沒有風險,特別是銀行理財低風險產品風險不大,存在各種投資僥幸。
而同時,一些人購買銀行理財時在關注了風險等級后只關注銀行理財的業績比較基準,也就是說,同樣的風險等級、同樣的期限、只選擇業績比較基準高的理財產品。為什么會這樣呢?
道理非常簡單,銀行理財投資者之所以投資購買銀行理財,是因為他們把銀行理財業績比較基準與銀行存款利率相比,認為只要業績比較基準比銀行存款收益高,就覺得非常值得投資購買,這也代表著一大批銀行理財投資者的現實想法。
什么歷史業績并不代表未來收益?那就是一個說法,根本不在乎;什么業績比較基準并不代表將來要兌現的收益,那也無所謂,反正會實現的。在一些人眼里,業績比較基準=預期收益率=未來收益率=一定會兌現的收益率。
很多投資者已經完全不顧2022年銀行理財各月份平均收益率只有2.09%、已經基本接近銀行一年定期存款的利率這一現實,仍然沉浸在銀行業績比較基準高于銀行存款利率這一幻想之中,仍然相信銀行理財未來應該中保本的、業績比較基準是可以兌現的。
很多人覺得低風險等級(R1R2風險等級)+高業績比較基準就等于完善的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購買行為,但實際上,2022年虧損的銀行理財產品中,一些低風險理財產品虧損幅度遠遠高于業績比較基準,這才是那些理財投資者難以接受的現實。
其三,有多少人購買銀行理財認真看了理財產品說明書,并知道銀行理財收取多少費用?
第三個銀行理財者盲目投資購買、完全不了解銀行理財的依據是,有多少人在投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時根本沒有看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投資購買的銀行理財投資資產是什么,根本不知道自己購買的銀行理財產品會有什么樣的風險,可怕不?太可怕了。因為購買投資銀行理財產品更像是拆“盲盒“,根本不知道拆出來的是一個什么鬼。
還有一個要說明的情況是,有多少銀行理財投資者知道銀行理財是收費的?每一種收費到底收了多少費?超額利潤到底是怎么分成的?多數人完全不清楚。很多人特別是投資銀行理財好多年的人居然也不知道銀行理財要收費的,更不知道銀行理財收費怎么查,還在質疑銀行理財竟然收取了那么多各類的費用?根本不相信。
實際上,銀行理財會收取各種費用,經過各種查詢,每一家銀行收取的理財費用項目多少不一、比例也不完全一樣,但大體情況如下:理財產品銷售服務費大約 0.5% 、托管費收費約0.05% 、理財產管理費每年約0.3%-1.5% ,還有保管費、認購費、申購費和贖回費等,更重要的是,無論理財產品虧損還是盈利,銀行理財機構的各種費用都要收取,這也是為什么2022年銀行理財投資者虧損慘重而銀行理財機構的盈利水平仍然增長明顯,14家理財公司合計共賺利潤261.66億元,招銀理財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12.18%,興銀理財凈利潤同比增長10.87%。
更讓人費解的是,銀行理財虧損全部由投資者承擔、各種費用照收不誤的同時,超額利潤還要100%歸銀行理財機構,這就已經不是簡單的不厚道了,而是赤裸裸的搶錢了。
你以為你了解銀行理財,實際上真的只是誤解,而銀行理財的陷阱才是你必須面對的難題。你了解銀行理財嗎?你知道你投資銀行理財的風險嗎?你知道購買銀行理財要收取各種費用而這些費用會減少你的投資收益甚至造成虧損嗎?在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吧。(麒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