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陳鄧新
編輯/ 高 智
AI熱潮,傳入投資圈。
日前,量化賽道頭部玩家幻方量化發布公告,稱將集中資源和力量,全力投身到服務于全人類共同利益的人工智能技術之中,探索AGI(人工通用智能)的本質。
“我們可能站在這個時代最偉大變革的前夜。人工智能出現的70年后,第一次涌現出令人驚嘆的智慧,新紀元的大門打開了。”幻方量化稱。
這意味著,幻方量化將All in AI。
那么,幻方量化押注AI的背后有何深意?圍獵AI人才,量化巨頭們大打出手?A股投資者,怎么對此頗有微詞?
左手囤算力,右手搶人才
AI,本就是量化的底色。
所謂量化,就是將投資行為中的信號數字化,通過一套或多套算法來分析,并作出判斷與決策,而不是單憑人的感覺或直覺。
以上可見,AI能力的強弱決定量化的高低。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 年底,幻方量化幾乎所有的策略都已經采用AI模型計算;2021年1月,幻方量化的“螢火二號”AI 集群正式投用,全年運行任務135萬個,共計5674萬GPU時。
圖源:幻方量化首頁
這么來看,幻方量化All in AI也在情理之中。
長城久祥基金經理劉疆認為:“長期來看,人工智能或將推動科技行業巨變。一是直接拉動需求的算力等方向有望充分受益;二是可能對很多方向的生態產生重大影響,譬如中游平臺和下游應用,有望孕育新的投資機會。”
需要注意的是,搶占AI高地已成為量化行業的共識。
此背景下,量化巨頭們紛紛跑馬圈地,甚至為了爭奪AI人才針鋒相對。
譬如,九坤投資推出“梧桐計劃”,面向全球招牌優秀的本碩博應屆畢業生,選拔可以獨當一面的“量化新星”。
再譬如,鳴石基金推出了“喬木計劃”,面向頂尖院校畢業生的量化人才培養,結合鳴石的投研體系和業務模式為“最強大腦”打造崗位專屬成長計劃。
白鷺資管投資總監張晨櫻在接受“暗涌Waves”采訪時表示:“在當下的中國量化私募,擁有大量拿過國際奧賽IMO(數學競賽)、IPHO(物理競賽)、ICHO(化學競賽)和IOI(信息學競賽)獎牌得主,早已是行業標配。”
一言以蔽之,量化成為AI落地的重要場景。
量化的天生短板,AI依然難補
盡管如此,市場對量化加碼為AI的意見不一。
一種聲音認為,“割韭菜”更利索了。
借助AI的力量,量化賺得盆滿缽滿,成為資本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
據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幻方量化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181.63%,年化收益率達18.02%;九章資產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為148.28%,年化收益率為12.89%。
因而,量化策略產品成為近期私募基金發行的主力軍,風光無限。
對此,投資者頗為不滿。
一名雪球大V“善念齋”表示:“量化,本質就是零和博弈,我掙的,是你虧的;你掙的,是我虧的。”
簡而言之,量化的AI能力越強,“割韭菜”自然就更利索。
“用量化技術在股市‘割韭菜’成了服務全人類共同利益?”
“一個量化公司能把自己說得這么清高,既不尊重大眾,也不尊重客戶。”
“瘋狂的野心,瘋狂真誠地使壞。”
圖源:天天基金網
另外一種聲音認為,量化并不能長時間“躺贏”。
就算有了AI加持,量化也無法彌補天生的短板,多數產品逃不了“大小年”的宿命。
一名業內人士告訴鋅刻度:“量化的核心是高頻,追求的是將高拋低吸發揮到極致,這在震蕩市中可以如魚得水,但在單邊市中則不一定。”
此外,雖然算法存在差異,但同質化操作的問題也是存在的。
從事宏觀研究的基金經理袁玉緯表示:“無論人工交易還是量化投資,只要形成趨勢,都會趨同交易。”
不難看出,量化并不能長時間“躺贏”。
幻方量化CEO陸政哲曾坦言:“迅速崛起、規模快速放大、又飛快衰落消失,這仿佛是量化行業的死循環,像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總而言之,在幻方量化的帶領下,量化投資有了新的變化,AI浪潮之下未來能否變得更好,仍有待觀察。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AI炒股依然有利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