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高百尺,方可摘星辰。
在公募基金業,一時績優的基金經理不少,但明星基金經理持續輩出、各大類資產投資能力齊頭并進的基金管理公司只有屈指幾個。
這一定程度說明了——優秀資管機構是很難得的。
而優秀的資管機構往往是那些分量十足的獎項的長期得獎者。
3月31日,Morningstar晨星(中國)的基金獎榜單正式揭曉,5類產品大獎被5只基金獲得:其中,工銀瑞信基金占得兩席,富國、廣發、招商各獲一席。
作為業內頒獎數量最稀缺的獎項,晨星基金獎以入圍標準嚴格,注重基金投資風格長期穩定,關注基金經理人選長期穩定,系統性考察基金收益、風險、費用等特點聞名。
這是業內最關注基金背后投資能力和投資體系完備性的獎項之一。
而今年的晨星得獎名單,會否給我們一些線索和啟示呢?
獎項“含金量”高
晨星獎的“分量”和“稀缺性”體現在它的獎項設置和評獎流程上。
每年度,晨星基金獎(中國)只會頒給5類基金產品:股票型、混合型、積極債券型、普通債券型、純債型。
而每類基金只會有一個獲獎者,無論候選者是幾千還是幾百。
并且從流程上,所有候選基金須向評委會遞交完整的盡職調研材料,并經歷嚴格的事實驗證和量化驗算,最后才會有獲獎者誕生。
所以,每年的晨星基金獲獎者都格外受到關注。
5只產品獲獎
2023年,也是如此。
3月2日,從晨星發布候選名單開始,入圍的13只基金就受到了外界的持續關注。
這13只基金來自9家公募機構,具體包括:工銀瑞信(3個提名),富國基金(2個提名),萬家基金(2個提名),交銀施羅德、廣發基金、南方基金、易方達、招商基金、大成基金等。
究竟哪5只能夠脫穎而出?
3月31日,晨星最終獲獎名單揭曉,4家公司的5只產品獲獎:
- 工銀創新動力獲股票型基金獎;
- 廣發睿毅獲獲混合型基金獎;
- 富國穩健增強獲積極債券型基金獎;
- 招商產業債獲普通債券型基金獎;
- 工銀純債獲純債型基金獎。
工銀瑞信是唯一一個獲得兩項2023年度晨星基金獎的機構。
優勢領域各異
從此次晨星基金的獲獎名單和入圍獎名單可以看出:
當下,內地基金業已經形成多極格局。多數基金公司都會有選擇地重點發力某一類資產,只有少數機構能具備相對全面的業績能力。
從獲獎情況看:
工銀瑞信同時獲得了“股票型”、“純債型”兩大類基金獎,體現了股債投資能力的雙強。
富國穩健增強獲得積極債券型基金獎,驗證了該公司在“固收+”領域的強勢。
廣發睿毅獲得混合型基金獎,符合業界對于廣發權益強棒的認知。
招商產業債獲得普通債券型基金獎,這體現了其在債券領域的資源稟賦。
這其中,工銀瑞信在權益、固收領域投資實力都強的情況在業內比較罕見,也有一定的業務邏輯。
從淵源上說,工銀瑞信作為內地最大銀行的子公司,同時又是內地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在固收(債券)領域長期積累的投資優勢,從來就很明顯。
而權益(股票)投資方面,近年,憑借著強大的投研平臺優勢和不斷優化的人才培養機制,工銀瑞信旗下不斷涌現大批的優秀基金經理。
所以,工銀瑞信的“股”、“債”雙強,其實是“歷史”和“現實”的有機結合,有其一定的不可復制性。
平臺的作用
而且,從歷年晨星的獲獎名單也可以看出,“江山代有新人出”是少數案例。“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才是常勝之基。
回頭細數,近年能夠持續冒出人才、旗下得獎產品不斷的基金公司,業內不超過六家。
這背后核心——還是公募機構投研平臺的能力高下。
打個比方:一個公募基金公司,就是一個投研平臺。基金經理作為專業人才在平臺上發揮作用,就如同站在巨人肩膀上起跳,巨人的高度很大程度決定了基金經理能摸到的高度。
比如,工銀瑞信一直強調的“投研一體”、“長期考核”,以及產品定位的“細分”,為核心投資人才提供了發揮才干的平臺,為年輕人才提供了成長的空間。
再比如,該公司近年一直加強的投研“平臺化”建設,通過設立15個能力中心和4大研究板塊,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投資決策體系和集體智慧共享機制。
類似的,交銀施羅德在權益投研平臺打造的獨到的投研文化,廣發基金在平臺融合多元投資風格的投資平臺,最終的落點也都兼顧了“投研一體”、“長期考核”、“專業立足”、“人盡其才”等基本特征。
這不應該給整個行業以啟示么?
明星基金經理的“群聚效應”
公募基金業歸根結底是以人才為第一資源的行業。如何挖掘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也是所有公募機構都要考慮的話題。
回頭看,這份入圍名單也會給我們很多的啟示。
首先,任何優秀的團隊都不是單個或兩、三個基金經理出色的,都必然有一支強大的、多位骨干基金經理在冊的。
入圍最多的工銀瑞信是近年中生代明星基金經理冒出最多的,杜洋、鄢耀、趙蓓、譚冬寒、單文...,以及杜海濤、歐陽凱、何秀紅...,全市場都有名,而且是股票債券領域都不斷有冒尖人才,如本次獲獎的工銀創新動力基金經理楊鑫鑫,以及工銀純債債券基金經理谷衡、張略釗。
類似的易方達有張坤、蕭楠、馮波、張清華,廣發有劉格菘、傅有興、林英睿、王明旭,交銀有“交銀三劍客”,還有楊金金、田彧龍。和招商的馬龍、王景、朱紅裕等。都是團隊作戰。
團隊興個人才能興,個人興源于平臺興,這是基金業人才的基本規律。
“梯隊”決定后勁
此外,梯隊也非常重要。
一支“能打硬仗”的投研隊伍,必然是持續有新鮮血液流入的團隊。沒有年輕人、沒有良好的梯隊,前臺的“老同志”們也很難保持既有的風采。
這方面,工銀、交銀、廣發等都有很好的經驗。
其中,工銀瑞信已搭建了較為完善的“金字塔”式人才培養體系,其近年培養了一支198人的投研團隊,投資人員平均從業12.7年,自己培養的基金經理占比例超過50%,已顯著高于同業平均水平。老中青俱備的梯隊,讓公司整體人才都處于良好狀態。
這背后是,工銀瑞信搭建了專業序列和管理序列,探索多樣化長期激勵約束機制,實行了多產品、多風格的基金產品路線,重視校園招聘、社會招聘等人才源頭管理,這些安排確保了公司梯隊的建設。
類似的,廣發基金實施的多元風格、高質量、科學投研體系的培養機制。交銀的“注重內生培養”,提倡不從眾且開放包容的投資文化等也都培養了一支支風格鮮明、青年才俊層出不窮的投研梯隊。
所以,投研梯隊在公募基金人才戰略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以忽視的。古話說,筑巢引鳳。好的公募基金公司不僅要能搭建好平臺,還得在這個平臺上不斷培育出優秀人才來,最終才能形成業務、人才和實力的良性循環。
*以上為基金品牌推廣內容,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所有階段,過往歷史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詳閱《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用戶應考慮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請獨立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