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數字經濟領域的頂層設計重磅出爐!
——什么是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是繼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
《G20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將其定義為:
“以使用數字化的知識和信息作為關鍵生產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作為重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的有效使用作為效率提升和經濟結構優化的重要推動力的一系列經濟活動”。
事實上,《規劃》并非國家層面關于數字中國的首個重磅文件,作為“十四五”以及2035年之前的重點任務,《十四五規劃》中以單獨一篇的內容對“數字中國”進行了部署。
近年來,從中央到地方,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政策頻出,足以凸顯其重要性。(來源:平安證券、長江證券)
從板塊今日走勢來看,由于數字經濟相關細分領域(如信創、ChatGPT、AI算力、光模塊等)在本輪反彈中反復發酵,已經積累了一定漲幅,所以在利好出臺后,市場的波動更多與短線資金獲利止盈有關。
事實上,數字經濟主題敘事宏大,在某種意義上可以類比2020年的“碳中和”,有望演變成為一個長坡厚雪的中長期投資機會。(來源:中國證券報)
那么,本次《規劃》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要點?數字經濟到數字中國,帶來哪些投資機會?接著看,挖掘基帶你好好捋一捋。
1?
《規劃》中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要點?
本次《規劃》涉及多項重要內容,挖掘基大致整理了以下三大要點:
第一,數字中國的高度戰略地位確立。
戰略定位方面,建設數字中國是數字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構筑國家競爭新優勢的有力支撐。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
進程規劃方面,到2025年基本形成橫向打通、縱向貫通、協調有力的一體化推進格局,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要進展;到2035年,數字化發展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數字中國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具體內容方面,主要包括數字基礎設施、數據要素、數字政務、數字技術、數字安全保障、數字治理體系、國際合作等多方面。
(來源:國盛證券)
第二,數字中國的整體建設方案框架更為清晰。
《規劃》明確,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
- 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
- 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
- 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
- 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
數字基建主要涉及底層算力與數據要素。以算力與網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類似于工業經濟時代的道路、橋梁與電網,將成為支撐社會發展的“硬基建”;而數據要素則是在“軟性制度“層面,通過釋放數據資源價值而對數字中國建設形成支撐。
在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的支撐之上,數字技術可以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的深度融合,建立繁榮生態,全面賦能國家發展。
(來源:東方證券)
第三,數字中國推進力度或持續超預期。
《規劃》明確指出,保障資金投入,創新資金扶持方式,加強對各類資金的統籌引導。發揮國家產融合作平臺等作用,引導金融資源支持數字化發展。鼓勵引導資本規范參與數字中國建設,構建社會資本有效參與的投融資體系。
同時,開展數字中國發展監測評估,將數字中國建設工作情況作為對有關黨政領導干部考核評價的參考。
資金保障措施、干部考核體系等配套設施的完善,有力驗證了數字中國、數字經濟的戰略地位,相關產業推進或持續超預期。
(來源:國盛證券)
2?
數字經濟到數字中國,
帶來哪些投資機會?
隨著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技術的加速創新,數字經濟在GDP中的占比日益提升。
根據中國信通院的數據,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
在我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數字經濟被寄予厚望,成為推動轉型升級、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引擎”,而《規劃》的提出進一步強調了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意義。
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四大方向:
一是信創。
“信創”即“信息技術應用創新產業”,屬于計算機這個大行業。通俗來講,就是在基礎硬件、基礎軟件、應用軟件、信息安全等領域實現國產替代。
圖:信創產業各環節情況
(來源:國泰君安證券,以上不構成個股推薦)
從戰略意義的角度來看,在中美科技脫鉤的背景之下,只有構建我國自主可控的信創產業鏈,才能從根本上保障重要領域和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這也是是我國數字經濟建設過程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而信創產業鏈涉及從最底層的基礎軟硬件到最上層的應用軟件,在信創加快推進背景下,各個環節均有望受益。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去年由于疫情的反復擾動,計算機板塊整體營收增速放緩、利潤下滑。展望2023年,隨著疫情影響的消退以及數字經濟政策落地,疊加去年低基數效應以及2023年各項費用增速放緩,今年計算機板塊整體利潤增速有望回到較高水平,“困境反轉”的邏輯較為清晰。
(來源:東吳證券、華鑫證券)
二是數據要素。
2020年起,數據被正式寫入文件,成為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進步以外的第五大生產要素,而數據要素正是數字經濟的核心資源。
通俗地說,數據要素指的是那些可以用來創造價值、產生經濟效益的數據資源,屬于一種基礎資產。數據要素市場指的就是這一類有價值的數據資源,在交換或流通中形成的市場,包括數據交易行為以及數據交易場所這兩重含義。
從產業鏈的角度出發,數據要素市場可以分為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加工、數據流通、數據分析、數據應用、生態保障七大模塊,覆蓋數據要素從產生到發生要素作用的全過程。
去年12月,隨著“數據二十條”正式印發,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方面初步搭建了我國數據基礎制度體系。
據國家工信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測算數據,2021年我國數據要素市場規模達到815億元,預計“十四五”期間市場規模復合增速將超過25%,在這個過程中也將涌現較為豐富的產業投資機會。
(來源:申萬宏源證券、萬聯證券、長江證券)
三是基礎設施。
《規劃》重點提及以算力、網絡為代表的數字基礎設施行業,將成為承載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核心底座。
一方面,國家政策加碼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另一方面,隨著AI的發展帶來高算力需求,以及5G應用場景的拓展和逐步成熟,帶來流量與數據傳輸需求快速增長,有望帶動光模塊、IDC、服務器等基礎設施放量,催化通信行業的景氣度。
(來源:華創證券)
四是產業數字化。
指的就是在在傳統行業形成對數據的使用能力,應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為傳統產業賦能,帶來產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比如說智慧農業、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數字金融等融合型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
可以關注:①目前和國外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并對生產經營系統整體都有重要作用的工業軟件和ERP;②傳統行業景氣度提升帶動了對行業數字化的需求的能源IT、車聯網、軍工信息化等。
(來源:東吳證券)
整體而言,數字經濟的景氣浪潮有望輻射軟硬件等多行業,比如計算機板塊(信創、人工智能等),通信板塊(運營商/設備商、工業互聯網等),電子板塊(芯片半導體)等領域均有望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行業的變革時常較為迅速,新技術、新趨勢層出不窮,而且整體具備較高的投資門檻,對普通投資者而言,在風險承受能力匹配的前提下,主要有兩大布局思路:
一是投資數字經濟方向的主動管理基金,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來跟蹤產業鏈的最新動態,進行調倉換股和動態優化;
二是借道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5G等行業或主題ETF,在把握行業長期成長前景的同時,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分散風險。
今天先說到這里,祝大家投資理財順利~
風險提示
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