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晚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簡稱“中基協”)正式頒布《私募投資基金登記備案辦法》(簡稱《辦法》)及配套指引,迅速引發了行業的關注。實際上,近些年私募基金行業發展步伐加快的同時,如何規范發展、如何扶優限劣等問題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記者梳理此次《辦法》了解到,《辦法》進一步提高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出資人、實際控制人、高管等行業的關鍵參與主體的從業門檻,并作出規范性要求;此外,還對基金的募集資金規模、基金存續期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業內人士認為,私募基金行業提高門檻是大勢所趨,也非常利于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未來小基金的生存將越發艱難,行業出清速度也會加快。
全面提高備案門檻,“兩個1000萬”是關鍵“入門券”
新《辦法》中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新設管理人門檻全面提高
1、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需滿足實繳貨幣資本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專職員工不少于5 人。
2、私募股權/證券基金管理人法定代表人、執行事務合伙人或其委派代表、經營管理主要負責人以及負責投資管理的高級管理人員應當具有5年以上股權投資管理或者相關產業管理等工作經驗。
3、證券私募的相關高管需近10年內連續2年以上的投資業績,單一管理規模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股權私募的相關高管則是近10年內至少2起主導投資于未上市企業股權的項目經驗,投資金額合計不低于3000萬元人民幣,且至少應有1起項目通過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股權并購或者股權轉讓等方式退出。
4、私募基金管理人合規風控負責人應當具有3年以上投資相關的法律、會計、審計、監察、稽核,或者資產管理行業合規、風控、監管和自律管理等相關工作經驗。
二、首次募集資金門檻提高
1、私募證券基金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
2、私募股權基金不低于1000萬元人民幣,其中創業投資基金備案時首期實繳資金不低于500萬元人民幣,但應當在基金合同中約定備案后6個月內完成符合前述初始募集規模最低要求的實繳出資。
3、投向單一標的的私募基金不低于2000萬元人民幣。
此外,新《辦法》還對私募股權的存續期做了安排:私募基金應當約定明確的存續期。私募股權基金約定的存續期除另有規定外,不得少于5年。鼓勵私募基金管理人設立存續期不少于7年的私募股權基金。
為確保新舊規則有序銜接過渡和《辦法》的順利實施,中基協表示,《辦法》施行前已提交辦理的登記、備案和信息變更等業務,協會按照現行規則辦理。施行后提交辦理的登記、備案和信息變更業務,按照《辦法》辦理。新《辦法》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
小基金生存越發艱難 行業將加速出清
“現在僵尸VC越來越多了,是時候清理一下了。”北京一家中型VC機構IR負責人對記者表示,近些年募資形勢不好,許多“迷你”VC陸續沒了“子彈”,根本無法開展投資。該人士認為,提高行業門檻是大勢所趨,畢竟股權投資是一件只有少數人才能干的專業門檻很高的事情,提高門檻能進一步凈化行業環境,也讓更多LP信任這個行業。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末,存續私募基金管理人已達到2.22萬家,管理基金數量14.63萬只,管理基金規模則達到20.23萬億元。其中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有8595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13251家。
為此,中基協在去年末已發布前述《辦法》的征求意見稿。歷時10日的征求意見期和2個多月的再調整,《辦法》于今年2月24日正式出臺。
中基協表示,從前期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情況看,市場各方對規則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內容表示認同和支持,認為有利于規范私募基金活動,營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推動私募基金更好地發揮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科技創新、調整經濟結構、增加國民財富、增強市場韌性和行業活力等功能作用。
澳銀資本董事長熊剛此前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曾指出,股權投資,尤其是早期的VC投資本身就不是一個大眾行業,在風險投資的故鄉美國,也是一個非常小眾的行業,是只有1%的人做的事情,對99%的人來說,這事情的風險肯定大過機會。他還表示,未來投資規模在10個億以下的機構生存將越發艱難。
事實上,這兩年行業已在加速出清。來自中基協的數據顯示,2022年注銷私募管理人2217家,其中,注銷的管理人類型中有1400多家屬于私募股權/創業投資類,占比超60%。而2021年注銷的私募股權/創業投資類管理人僅有不到800家。
“我們希望加大力度執行,把新規落到實處。”上述VC人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