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基也會虧錢?”“理財遇到巨額贖回限制了”······這幾天,債市的大跌讓很多人心神不寧——基民和理財產品持有人上演贖回潮,機構“管錢人”一邊奔走協商,一邊給投資者做“心理按摩”。
從受影響程度來看,債基和固收類理財無疑“受傷”最深,面對債券市場的持續回調,“一周跌去幾個月收益”已經不足為奇。Wind統計顯示,在近35000只理財產品中,最近一周負收益率占比超過35%;在已有數據的3010只債券型基金(僅計算A類)中,11月至今近八成產品的回報率為負。
相比之前幾輪“債熊”,此番沖擊更為明顯,有投顧人士認為,這與理財全面凈值化帶來的真切“痛感”不無關系。在國內外貨幣政策、疫情與經濟走勢等債市波動原因之外,機構拋售引發的負向反饋也備受關注。
中信證券FICC分析師丘遠航對記者表示,目前基金和理財公司穩定住負債端是重點工作,經過短期劇烈的調整之后,債市收益率并無持續快速上行的基礎,當前利率點位或許已經超調。從買方機構觀點來看,多數持短期悲觀、長期樂觀的態度,后續資產配置策略更趨于謹慎。
下跌、二次沖擊
近期債市調整猛烈,本周延續了上周五的跌勢。繼周一大幅下挫之后,11月16日(周三)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至2.83%, 11月10日以來上行超過13bps,而1年期AAA級同業存單收益率單日上行18bps,達到2.65%,11月以來累計上行61bps,距離MLF僅10bps。
經過長時間的債牛,此輪下跌讓市場有些猝不及防。丘遠航認為,周一的債市下跌原因主要包括地產救助政策、疫情防控等邊際變化導致的經濟預期改善,以及市場對資金面的擔憂有所加劇。蜂巢基金固收團隊也表示,債券市場近期并沒有大規模的"暴雷"事件發生。市場出現較大調整的原因,主要是多重邊際變化導致市場對基本面和流動性的預期調整,由此引發了債券的拋售。
在投資市場上,債基和固收類理財產品無疑受沖擊最大。Wind統計顯示,在近35000只理財產品中,最近一周負收益率占比超過35%,有可比數據的3000多只固收類理財中,近6成近一周凈值出現回撤;在已有數據的3010只債券型基金(僅計算A類)中,11月至今近八成產品的回報率為負,其中有459只產品同期跌幅超過1%。
無論是基金還是理財,凈值大面積回撤往往引發投資者的贖回潮。比如11月16日,有招商銀行客戶向記者反映,其所購買的固收類產品“招銀理財招睿活錢管家添金2號(100903)”(下稱“添金2號”)出現無法贖回情況,原因是由于贖回客戶太多,已觸碰巨額贖回上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相比真正出現凈值大幅回撤的債基和理財產品,投資者往往在恐慌情緒中“誤傷”其他開放式產品,比如每日可申贖的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以及部分開放式基金。“廣義基金的持有人習慣于‘追漲殺跌’,申贖行為的‘順周期性’往往會放大市場波動,再度引發凈值調整,繼而再度激起贖回壓力,形成螺旋效應。”丘遠航分析。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網友們“虧聲不斷”。有投資者表示,剛在3月接受了一場“理財也會虧錢”的知識洗禮,如今再次“受傷”,對“債基穩健”的認識也徹底打破。
有投顧人士分析,債基此前經歷的債市波動并不少,此次投資者體驗的最大不同在于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之后投資者體驗了凈值波動,但幅度如此之大可能還是首次;加上恰逢年底部分產品存在調倉換券的需求,波動會加劇。
“周三再度下跌的背后仍有以上因素的驅動,但除此之外還與交易配置的操作因素有關,可能是因為部分債基和理財產品面臨較大的贖回壓力,不得不被動拋售部分資產,對債券市場形成二次沖擊。”丘遠航分析。
杠桿、拋售
很多投資者注意到,其手中所持基金或者理財產品的凈值回撤已經超過了債市波動幅度。比如在純債基中,有16只基金產品凈值跌幅超過2%,其中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數量最多。
對此,市場上的猜測和說法包括久期錯配、加點賣出、杠桿效應等。博時富瑞純債債券基金經理倪玉娟表示,因為中短債基金定位久期1.5年,高于一般短債的久期,導致這一波回撤較大。
某股份行資深債券人士對記者表示,據其了解,在債市投資中,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會使用一定杠桿,尤其在債券牛市中,為了獲得債券價差和票面利息雙重收益,往往會增加一定杠桿,但具體界限比較模糊。
“銀行(債券)自營盤也會有杠桿,但是不會太高。”該債券人士認為,在當前這種市場環境中(經過一輪大跌后),盡管利率仍有走高可能,但同樣適合加杠桿操作,“以量換價”。他分析指出,對于機構來說,資產配置總有階段性估值變化和產品凈值損失,但產品到期后通過收回票面利息依然可以抵消一部分面值浮虧,無非比牛市時少盈利一些。
前述投顧人士認為,任何產品都無法避免類似的市場普跌,在應對方案較少的情況下,短期內不乏機構進行小幅調倉。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此輪短端利率的上升首先影響的是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二者均是以機構持倉為主,關鍵時刻都是早贖回早安心。
記者多方了解發現,不少機構面對此輪債市“崩塌”早有準備,主動拋售和被動拋售都有可能加劇此輪債市下跌。
一位基金固收人士表示:“我們前期其實挺謹慎的,早認為利率下行空間不大了,所以策略上很穩健。”前述券商人士認為,機構未雨綢繆可能會犧牲部分收益性、多保留流動性,但這樣也會造成一定業績壓力。
“上個月開始就有銀行(自營業務)在調整策略了,主要是針對有盈利的債券作出階段性賣出,先保證利潤兌現,一些私募自營盤最近也在賣(債券)。”某股份行資深債券業務人員對記者表示,一般在債市波動中,銀行并不是大規模拋售的主體,尤其理財業務主要是被動操作,即當客戶作出贖回請求時才會有(賣出)動作。
基金、理財“相愛相殺”?
相比理財產品,債基受到債市的影響往往更為直接。另外,各機構之間還存在間接傳導的鏈條關系,比如理財公司除了會認購債基進行資產配置,也會有一定委外業務聯系,理財的大規模贖回不排除放大風險的可能。
就在債市大跌之際,一則基金經理“求”理財公司不要大規模贖回的傳言引發關注。有不愿具名的機構人士對記者表示,基金公司與理財公司之間一直存在協同關系,其中除了同作為債券投資人的身份外,還有理財認購債基、委外合作等。此次債市調整較為劇烈,的確值得關注。
“債基主要的認購者就是機構,銀行理財主要機構之一。”前述投顧人士表示,在委外業務方面,尤其以銀行系基金與理財公司的合作最多,二者因為同屬一個集團可能更好協調。另有券商機構人士透露,大部分債基定制產品客戶都以理財子為主。
對于基金和理財之間的“協商”,有長期從事公募行業的人士認為,市場傳言明顯過于夸張,而且協商目的相比市場理解的年底規模KPI壓力,更多可能是出于風險控制的考慮。“如果銀行自營或者理財子公司大額贖回債基,最終如果出現巨額虧損,基金公司面臨的壓力就大了。”該人士表示。
丘遠航對記者認為,當前對于投資機構而言,穩定住負債端是重點工作,若贖回潮能夠回落,則債市下跌的負面螺旋或能止住,即最根本依然是投資者教育問題。
據記者了解,部分理財子公司產品負債部門的負責人近期的確壓力較大。就在17日,包括蜂巢基金、中郵理財、行銀理財、農銀理財等公募基金、理財子公司紛紛發聲,安撫投資人情緒。其中農銀理財表示,對于理財產品凈值波動,已采取措施應對市場變化,目前,債券市場的配置價值已經凸顯,市場利率也將逐步回歸合理水平。
短期悲觀、長期樂觀
經過這輪債市“大地震”,機構對于后市的預期也有所分歧,但主流觀點是短期悲觀、長期樂觀。
蜂巢基金在向投資者發出的公開信中表示,短期市場情緒不穩,以基金、銀行理財為代表的各類資管產品面臨一定的贖回壓力,市場波動仍會較大。平安基金也認為,短期政策及資金面的沖擊可能接近尾聲,但機構贖回導致的負反饋可能還會持續,債市暫時持謹慎態度。
但從估值角度,蜂巢基金認為,目前債券收益率相對政策利率的利差已經回到了較為合理的位置,加上目前經濟數據依然疲弱,寬松的貨幣政策并未轉向,債券市場沒有全面轉熊的基礎。
丘遠航也認為,近期債市的急跌是此前積蓄的看空力量集中爆發宣泄,在寬信用尚未得到實際驗證,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尚不牢固時,收益率并沒有持續快速上行的基礎,當前利率點位或許已經超調。
具體到理財產品,從后續理財到期數量來看,11月17日到月底僅1111只理財產品到期,數量相對可控。丘遠航預測,12月由于年底考核,理財產品到期數量較多,但屆時贖回潮預計預計結束,不會造成更大的影響。對于開放式和現金管理類產品的出現的巨額贖回,他認為資金可能并沒有離開市場,很快還會回來。
博時基金也回應記者稱,經濟數據、金融數據都顯著弱于預期,貨幣政策難言轉向,資金利率有望在政策利率附近平穩。經過經過近幾日劇烈調整,債市悲觀情緒釋放已較為充分,多數資產已進入較好的配置區間。但多位基金經理均表示,待市場修復后,將降低組合久期及杠桿。
Wind數據顯示,17日,國債期貨全線反彈,大幅上漲。截至收盤,10年期期債主力合約漲0.52%,5年期主力合約漲0.31%,2年期主力合約漲0.16%。公開市場方面,央行同日凈投放資金12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