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詩語
截至11月16日收盤,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收跌0.27%,延續偏弱走勢。本周債市遭遇調整,14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報2.84%,信用債單日跌幅24個基點。隨著債市波動,銀行理財產品凈值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部分銀行下調了短期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貨幣政策尚未明確轉向時,投資者在對預期變化保持謹慎的同時,需關注經濟基本面這一根本因素,注重保持投資組合的流動性。
債市震蕩調整
截至11月16日收盤,債市延續偏弱走勢,10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0.270元,下跌0.275元,跌幅0.27%;5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0.925元,下跌0.315元,跌幅0.31%。2年期國債期貨報收100.760元,下跌0.230元,跌幅0.23%。
談及本次債市調整的原因,華創證券固收團隊表示,近期債市調整壓力主要來自資金等方面。“寬信用”政策落地和生效情況是今年債市交易的核心主線。臨近年底,銀行等理財機構產品贖回產生拋售壓力,機構選擇快速降低倉位和久期,這也可能增加債市波動幅度。
該團隊也指出,市場行情波動引發的贖回行為,持續時間較短,資產價格穩定之后,會有資金再次入市的修復行情。
理財產品凈值變動
銀行理財方面,近期債市波動的影響也反映在部分理財產品凈值變動上。15日,中銀理財發布的《關于調整部分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的公告》顯示,2個月(滾動)、9個月期限的短期理財產品業績比較基準均遭到不同程度下調。
平安理財表示,理財產品凈值化后,產品凈值無可避免地受到市場影響。就這輪債市調整而言,短期固收類理財產品可能較長期產品受到的影響更大。但拉長時間來看,待債市企穩,理財產品仍具流動性配置價值。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來銀行理財產品中的開放式產品占比不斷提升,且與固定期限理財產品相比,開放式產品的贖回更加高頻和便利,因此在凈值波動時,開放式產品的客戶贖回行為可能會更加頻繁,從而導致產品贖回壓力加大。
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22年上半年)》披露的數據,截至6月末,開放式理財產品累計募集資金占理財產品募集總金額的95.56%,同比增加1.66個百分點;存續余額占全部理財產品存續余額的83.33%,較2021年同期增加4.59個百分點。
也有部分銀行理財經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客戶贖回具有一定滯后性,從以往幾次債市調整所造成的產品凈值下跌情況來看,客戶是否直接進行贖回因人而異,多數客戶會提高咨詢頻次或處于觀望狀態。
“目前大部分購買理財產品的客戶都接受了凈值化產品的短期收益波動,且理財產品的凈值波動相對較小,若在客戶可接受范圍之內,贖回壓力不會明顯增大。”某股份行理財經理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均衡配置資產
廣發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劉郁表示,債市存在繼續降杠桿的可能,接下來一段時間,“債市可能處于預期和現實之間的搖擺中”,波動可能有所放大。在貨幣政策尚未明確轉向時,更需關注經濟基本面這一根本因素。在債市波動可能放大的階段,信用債風險可能大于利率債,應注重保持組合的流動性。
11月15日,為對沖稅期高峰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人民銀行縮量續作85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建設銀行金融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11月MLF投放量低于預期,但疊加PSL等工具的中長期投放達到11700億元,高于本月MLF到期量。從操作結構看,人民銀行意在維持中長期流動性基本穩定的基礎上,以7天期逆回購放量緩解近期資金面的緊張程度。短期來看,本月并非繳稅大月,人民銀行公開市場操作投放加量將有助于資金利率企穩,本周資金利率上行幅度或低于歷史同期。中長期來看,央行“寬信用”的政策目標較為明確,或對債券收益率存在一定負面影響。
對于理財投資而言,在資管新規之下,理財產品的風險因素更加透明,方便投資者根據風險變化自主決策和選擇。多位業內人士建議,投資者可均衡配置資產,短期產品與長期產品靈活搭配,優化資產結構,謹防盲目跟風贖回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