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演回購潮,這無形中給股民增加了一層保險墊。不過,在選擇投資回購股票的標的時候,股民也要擦亮雙眼,那些股價低于凈資產(chǎn)、業(yè)績穩(wěn)步增長的個股,安全邊際會更高。相反,有一些回購的目的并不單純,諸如伴隨大股東減持、回購價格過高、遲遲不回購的公司,都要重點回避。
聞到了底部的氣息,上市公司也開始紛紛回購股票,底部回購一般來說都是好事,但是從公司經(jīng)營的角度看,回購股票也是一柄雙刃劍。雖然說短期內(nèi)能夠增加股票的需求,具有推高股價的作用,但是從長期看,如果是股價高于凈資產(chǎn)值的回購,將會降低上市公司的每股凈資產(chǎn)值,使得上市公司未來發(fā)展出現(xiàn)資金短缺,這些都是不利的一面。
從數(shù)學角度看,如果一家公司的每股凈資產(chǎn)值為5元,總股本1億股,股東價值為5億元,如果上市公司按照4元的股價回購一半股份并注銷,那么公司將為此支付2億元的現(xiàn)金,股東價值降為3億元,但是股本卻減少了一半,此時的每股凈資產(chǎn)值將提高為6元,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公司按照6元的股價回購一半股份并注銷,那么上市公司將因此支付3億元股東價值,股東價值將因此降為2億元,每股凈資產(chǎn)值將下降為4元,所以本欄說,如果公司的回購股份價格高于每股凈資產(chǎn)值,從數(shù)學上說是不劃算的。
此外,還有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到回購股份的效果。例如上市公司一邊回購股份,大股東一邊減持股票,這樣的回購就有幫大股東進行市值管理的嫌疑,此時的回購,投資者需要謹慎。此外,特別高價的回購股票也有博眼球的嫌疑。例如有些公司股價已經(jīng)創(chuàng)了歷史新高,但卻拋出大額回購計劃,這樣的做法就顯得并不理性,背后的動機也值得懷疑。
還有的公司雖然發(fā)布了回購公告,但是卻遲遲不肯下單,最后還有可能不了了之,這就有忽悠股民的嫌疑。
在本欄看來,最有問題的還得是回購所得股份的用途,如果回購所得股份用于0成本支付給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quán)激勵,那這就是大概率高管侵蝕股東的利潤。如果獲得股份還很輕松,并沒有股價作為考核指標,那這就是戰(zhàn)略級的割韭菜,投資者要認真衡量,就算是一家很能賺錢的公司,但公司高管總想著收割投資者,這樣的公司要不要買入并持有?
所以本欄建議投資者,不要過分看重回購股份的作用,畢竟一家真正優(yōu)秀的上市公司,并不需要回購股份作為支撐,例如貴州茅臺(1682.010, -23.82, -1.40%)、工商銀行(4.350, 0.00, 0.00%),認真做好自己的業(yè)績,投資者自然會不斷增持股份,又何必依靠回購來支撐股價,好公司想的都是如何給投資者分紅,而非各種財技。
北京商報評論員 周科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