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基金真的是遇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買什么漲什么。這時候,不僅基金好賣,連銀行的理財產品也跟著好賣些,很多人開始經常說他在銀行里面買的理財產品,一年收益達到十幾20個點,這真的是打著燈籠也找不到。于是我有個哥們也就投入了20萬元進去買銀行的理財產品,他說他等了好久,看了好久了,絕對覺得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一年不多要求掙了十個點,總會有吧!如今已經到了2022年底,我又再問了一下他,我說兄弟,已經過去兩年了,有沒有賺20個點?他說已經虧了20多個點,你再說的時候,他整個臉色都不好,心情很是不爽。如此我就不敢再多講了。
從上面可以看出的是,銀行理財產品跟基金基本上是同漲同跌的,雖然他不告訴你,他買了什么東西,但是你大概也能猜出來,不出意外的話,銀行是將你的錢投入到了基金里面去了。所以在本質上講,銀行理財最后還是購買的基金,只是他購買了基金,你不知道他買的什么基金,更加討厭的是他幫你買基金,還收你的手續費,更不告訴你,你這是買的什么東西?他只會每天告訴你一個數字,是漲了還是跌了?這就是所謂的消費者的權益嗎?
大家知道2022年股市行情非常的差,基金行情也非常的差,我的基金平均收益也是負20個點左右,就這種情況之下,如果你的銀行理財產品選的是保守型的,那么應該在虧十個點左右,如果你選的是權益類的或者激進類的,那么你的虧損就達到了30個點左右。總之,在行情不好的情況下,就是泥沙俱下,誰也不要獨善其身的。
其實,基金行業里面有一句經典的話,用在銀行理財行業也是可以的,叫做好賣不賺錢,賺錢不好賣。意思是說,當基金好賣的時候,其實買進的時候,基金此時漲了很多,就是已經是高點了,這個時候基金已經很難賺錢了,這種情況猶如2020年。但如果等到基金能賺錢的時候,其實是基金產品最不好賣的時候,就像現在這個什么情況,誰愿意去買基金理財產品是不是?所以我建議平常人還是以平常心去對待吧,不要老是想著銀行這么大的品牌,不會虧,銀行的背后也是他也比普通人高明不了多少,最好的賺錢方式就是把他的錢存在銀行定期里面,絕對穩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