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名單。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戴布維格,三人因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獲獎。
自1969年首次頒獎至今,諾貝爾經濟學獎共頒發54次,92人獲獎,其中68位得主擁有美國國籍。經歷50余年變遷,諾貝爾經濟學獎關注的話題從系統理論研究逐漸轉向勞動、拍賣等細分領域研究。新京報貝殼(14.14, -0.66, -4.46%)財經記者梳理5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流向,帶你一覽世界經濟理論發展歷程。
1.54年誕生92位得主
多人共享諾獎情況越來越常見
自1969年起,瑞典皇家科學院共頒發54次,誕生92位得主。其中,25次頒給單個獲獎者,20次由兩位獲獎者共享,9次出現三人獲獎情況。近年來,多位獲獎者共享的情況越來越常見,2018年至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人數均在兩位以上。
2.諾貝爾經濟學獎越來越“接地氣”
從系統理論轉向關注貧困和危機等社會議題
今年三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研究聚焦銀行在金融危機期間發揮的作用,加強人們對銀行在經濟中作用的理解。三位獲獎者在20世紀80年代初,為現代銀行研究奠定了基礎,解釋了我們為什么要有銀行,如何讓銀行在危機中不過于脆弱,以及銀行倒閉所帶來的影響。經濟學獎評委會主席Tore Ellingsen表示,獲獎者的見解提高了我們避免嚴重(經濟)危機和昂貴救助的能力。
經過54年的變遷,經濟學的理論和體系不斷完善,諾貝爾經濟學獎評選偏好也發生了變化,從系統理論研究逐漸轉向人口、貧困等細分領域的社會經濟議題。
1969年,首屆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朗納·弗里施和揚·廷貝亨,表彰他們利用動態模型分析經濟過程。1970年至1980年,獲獎理論主要關注貨幣理論、資源分配等問題。近年來,獲獎理論主要圍繞行為經濟學以及勞動、減貧、氣候等相關話題。
自2001年起,行為經濟學、宏觀經濟政策、因果關系和貧困話題研究均兩次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此外,瑞典皇家科學院還將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氣候變化、整合技術創新、勞動經濟等社會經濟話題研究。威廉·諾德豪斯因將氣候變化納入長期的宏觀經濟分析獲得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2021年,大衛·卡德因為“勞動經濟學的實證”貢獻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