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炎炎夏日里,央行送出了關愛的及時雨:開展4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2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變相“降息”,兩項操作的中標利率均下降10個基點。
央行在“降息”前三天公布了《2022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廣義貨幣增長12%,狹義貨幣增長6.7%。
其中,引發市場關注的是社會融資數據的變化。
7月末,本外幣貸款余額212.84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月末人民幣貸款余額207.03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個和1.3個百分點。
讓市場意外的是,7月人民幣貸款增加6790億元,同比少增4042億元。這個數據傳遞的信號不太友好。
具體來看,住戶貸款增加121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269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1486億元;
企(事)業單位貸款增加2877億元,其中,短期貸款減少3546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3459億元,票據融資增加3136億元;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增加1476億元。1-7月,人民幣貸款累計增加14.35萬億元,同比多增5150億元。
7月末,外幣貸款余額8615億美元,同比下降8.8%。7月份外幣貸款減少311億美元,同比多減282億美元。
對比今年上半年,每個月人民幣貸款平均增加2萬多億元,7月份的數據不太理想,低于市場預期。
直白來說,就是企業和個人借貸的意愿和實際金額都在降低,大家不搞投資、消費,央媽當然著急,才會這么快送來“降息”的及時雨。
降低貸款的成本,讓借貸的成本更便宜,刺激企業和個人投資及消費的意愿。
近期,身邊有好幾位朋友都問蜜姐,自己糾結要不要提前還房貸。
一方面,現在的房貸利率下調了,但此前貸款合同的房貸利率還未調整,有的銀行要等到下一年初才會調整;另一方面,沒有想好能投資啥。
根據與幾位朋友的詳細溝通,蜜姐都建議可以提前還貸一部分。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有朋友現在能拿到貸款利率比此前房貸的利率低,就算是“借新還舊”也是劃算。
幾人的部分收入是有彈性的,比如分紅、獎金等部分,也不知道以后這些收入是否還能持續,房貸余額始終成為他們的重要壓力來源,提前還貸一部分能減輕個人及家庭的長期心理壓力。
另外幾人的共同點是,目前暫時都沒有比房貸利率收益更高的投資選擇。有人也投資股市,但因此前的投資的股票還在持續下跌,也不敢再大筆投入。
實際上,還房貸這件事兒,除了算經濟賬之外,還要考慮心理壓力成本。有人有穩定的收入,能夠接受30年房貸的周期,客觀來說是很劃算的。但有的人情愿不占便宜,也想早日無債一身輕。
當然,暫時不能或者糾結要不要提前還貸的蜜友也不用著急。目前來看,央媽的關愛還會持續。
按照近期央媽發布的《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明確表示下一階段的主要工作是“發揮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效能和指導作用,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8月22日,即將公布8月LPR也有望進一步降低。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注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歡迎關注“閨蜜財經”:閨蜜看財經,發現財富守護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