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操夜夜添-日日操影院-日日草夜夜操-日日干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免费不卡

公告:魔扣目錄網為廣大站長提供免費收錄網站服務,提交前請做好本站友鏈:【 網站目錄:http://www.ylptlb.cn 】, 免友鏈快審服務(50元/站),

點擊這里在線咨詢客服
新站提交
  • 網站:51998
  • 待審:31
  • 小程序:12
  • 文章:1030137
  • 會員:747

之前推文寫了不少輪動策略,寫了不少定投策略,就有讀者后臺留言:該寫寫止贏策略拉。

這個寫作方向是沒錯的,雖然我更喜歡用 “離場” 代替 “止贏”—— 后者本質上是一種被成本錨定的錯誤思考方式,賺錢才離場,難到虧錢時候就一定不離場么?其實于我看來,“止贏” 抑或 “止損”,本質是都是對 “離場” 的一個描述,但都帶了不該帶的情感色彩,相比之下英文中 “Stop Order” 反而是更中性的描述。

 

擇時的做與不做

離場,硬幣的另一面是入場。

而有了入場和離場,其實就構成了一個擇時系統 (Timing)。

對于這兩年才開始玩基金的基民,對擇時可能有點陌生,因為一大堆頂流基金經理都會告訴你,可以和好的企業一起成長,滿倉干就好,不需要擇時。

當然,始于 2021 年核心資產的調整,中概股的腰斬,醫療主題基金的腰斬,再加上 2022 年前四個月的無差別暴跌,讓許多基民意識到了 “滿倉干” 的可怕。

EarlETF 的老讀者,尤其是那些在 2015 年前就關注的老讀者,應該知道我是一個擇時的擁躉,比如早年給諸位介紹過的小時圖海龜模型,比如二八輪動中內置的四周絕對動量,以及股債三月動量等,都是擇時模型 ——2015 年閃電股災時,不少靠著這類模型,損失極小,躲過一劫。

當然,這些年,我很少談擇時,包括海龜等都是。

這并不代表我放棄擇時,但我對擇時的思考,的確在有所改變,或許可以稱之為適應市場的進化。

下圖是上證指數過往 20 多年的走勢圖,可以清晰的看到,A 股整體的波動在縮小,類似 2004 年、2008 年、2015 年這樣又快又猛的熊市,以及 2007 年、2015 年初這樣同樣又快又猛的牛市,都不多見了。

買基金,何時應該離場,兩個策略組個框架

我之前用的海龜、四周動量之類,都是典型的 “趨勢跟隨” 的擇時模型,在大漲大跌的市場中,是效果最好的。

但 “低波動” 是所有 “趨勢跟隨” 策略的 “天敵”,這些策略,可想而知在近年表現不盡如意。

趨勢跟隨這東西,是低勝率高賠率的策略,往往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要執行這種策略,對普通基民,是需要極強 (近乎不可能實現) 的意志力才行。

尤其是以開放式基金為主要投資載體的新生代基民而言,受到無法日內交易、短線交易的束縛,很多的擇時策略操作上都不好使。

近期一直在思考,怎樣的一個擇時模型更適合普通基民,操作起來沒那么費勁?

思來想去,回歸本質,面向估值 + 面向回撤。

 

面向估值的擇時

買入股票時的估值,大體決定長期持有的回報。

這是一個被大量研究不斷論證的結論,也是具有金融學理論支撐的。

甚至在主流不推崇擇時的公募基金領域,基于估值來進行擇時,推崇低買高賣的超低頻擇時,依然是一些頂流的基金經理在談及 “擇時” 時,少數贊同的思路。

面向估值擇時,有很多方法。

從傳統的市盈率、市凈率,到市盈率百分比,到諾獎得主 Shiller 優化的 CAPE,再到美聯儲 FED 模型,種類繁多。哪個模型更好,這是足夠發一堆論文的大問題,但這種 “更好” 往往會拘泥在 “優化” 上,對盈利波動的優化,對財務報表真實性的優化,對普通基民去探究這些,自討苦處。

于我而言,比較簡單的,還是類似滬深 300 指數市盈率倒數與十年期國債收益率這樣兼顧股債的估值體系簡單直觀。

關于這個體系,我在《現在買 A 股,3 年后能有多少收益?》一文中,使用過。當時呈現的是與 4 月 27 日 A 股估值水平類似的歷史 A 股未來 3 年收益:歷史分布在 20% 至 70% 之間。

買基金,何時應該離場,兩個策略組個框架

在我看來,這個估值思路考慮了債券的比價效應,規避了中國上市公司不愛分紅的弊端,可能是比較適合當下市場的。

當然,我回測的是滬深 300 指數的數據,對普通基民要指導廣譜 A 股投資,韭圈兒 App 提供的萬得 A 指市盈率倒數與十年期國債比值,或許是一個更好的長期跟蹤目標,下圖是歷史走勢:

買基金,何時應該離場,兩個策略組個框架

使用兩個標準差作為減倉線,就是一個很直觀的泡沫離場策略。

當然后面我會講到,我近期在思考如何基于動態平衡,讓其成為一個完備的擇時系統的一部分。

 

面向回撤的擇時

面向回撤的擇時,是最近看研報剛剛想明白的一種擇時手段,具體可以參見我之前的推文《投基怕暴跌?用回撤控制回撤》。

這種回撤,筆者看到后就覺得可謂 “直指需求” 的擇時。

畢竟,對于基民這樣的純多頭,做擇時主要是為了控制回撤,規避 2008 和 2015 年這樣大跌的沉重打擊,那么基于已經產生的回撤來調整倉位,無疑是極為匹配的一種。

是的,從下圖可以看到,對于偏股基金指數采用跌破 20% 回撤線 (紅色虛線) 就降低倉位,待收復至 15% 回撤線 (綠色曲線) 的策略,可以規避 A 股多次大動蕩,同時在 2019 年以來的小波折有足夠的寬容度,的確是一個簡單直接的策略。

買基金,何時應該離場,兩個策略組個框架

 

估值 + 回撤的組合

那么,這兩套離場策略如何組合?這里講講我的思路。

首先,我是基于股債組合來的。

比如我雖然已經是個 40 歲的中年男子了,但自認風險偏好還比較高,所以我采用70% 股票 + 30% 債券的基準組合。

 

第一步 基于估值加減倉

在這個基準的基礎上,首先基于韭圈兒的那個萬得 A 指市盈率倒數與十年國債收益率的比值對股票倉位進行調整。

比如最低估 10%(標紅區域),適度加倉至 81.5%;兩個百分比時加倉至 95%,兩次加倉都相當于在原本幅度上增加 16.5% 的倉位;

比如高于 1 個百分比時,降低倉位到 60%,高于 2 個百分比時,則降低倉位至 50%,兩次減倉差不多都是將原本倉位降低 14%。

當然,如果從高估向低估,或者從低估向高估越過均值中軸時,則回到 70% 的基準。

 

第二步 基于回撤加減倉

這一步就是很簡單粗暴,一旦 1 年滾動回撤超過 20%,就在上述倉位的基礎上對折,70% 變 35%,諸如此類。

這兩套策略,組合后可以針對不同的市場狀況。

最經典的自然是估值泡沫期,兩個標準差分別做一次減倉,鎖定浮盈,剩下的就讓利潤跟著泡沫跑,直至泡沫破裂出現顯著回撤后再離場。

以當下而言,目前基于估值,70% 倉位要增加至 81.5%,同時在收復 15% 回撤線后這部分也不打折,所以股票倉位就該是 81.5%。

那么,這個倉位買什么?筆者的考慮是按照筆者之前推送《指數增強 PK 偏股基金,年化 11.53% vs 10.23% (2022Q2)》的思路,采用滬深 300 指數、中證 500 指數和中證 1000 指數三個指數均分的指數增強基金組合來投資。這塊,等基金二季報公布完畢后,我會結合《“老實” 的指數增強基金更靠譜?》的思路,基于規模和跟蹤誤差雙重優選,形成這三個指數的指數增強優選組合。

總體來看,這幾套組合,差不多代表了我近期一些思考的綜合。

未來等三套指數增強組合確定之后,我會實盤來操作這套思路并跟蹤。

分享到:
標簽:基金
用戶無頭像

網友整理

注冊時間:

網站:5 個   小程序:0 個  文章:12 篇

  • 51998

    網站

  • 12

    小程序

  • 1030137

    文章

  • 747

    會員

趕快注冊賬號,推廣您的網站吧!
最新入駐小程序

數獨大挑戰2018-06-03

數獨一種數學游戲,玩家需要根據9

答題星2018-06-03

您可以通過答題星輕松地創建試卷

全階人生考試2018-06-03

各種考試題,題庫,初中,高中,大學四六

運動步數有氧達人2018-06-03

記錄運動步數,積累氧氣值。還可偷

每日養生app2018-06-03

每日養生,天天健康

體育訓練成績評定2018-06-03

通用課目體育訓練成績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