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初創企業而言,融資一直是企業發展中重要的事情,必須要時刻關注的。那么股權融資又是怎樣的?股權融資的A、B、C、D輪又是怎么回事?
企業融資,說白了就是企業如何獲得正向的現金流。因為有了錢,你就可以買資源、買人才、買用戶甚至買競爭對手。
大家都知道,債權融資(也叫債券融資)是指通過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借錢,或發行債券等方式融入資金,債權融資需支付本金和利息,能夠帶來杠桿收益,但會提高企業的負債率。
而股權融資不需還本,但沒有債權融資帶來的杠桿收益,并且引入新的股東,可能會喪失企業的部分控制權。
所以,在債權融資要不來錢的情況下,較多企業就選擇股權融資。進而,私募領域里的融資對那些具有獨角獸潛質的企業,也是另眼相看,窮追不舍。
企業進行股權融資的金主主要是三類:天使投資人、VC、PE,如果將來有機會上市還會接觸到投行。
一般來說,融資輪次的劃分為種子輪、天使輪、A輪、B輪、C輪、D輪、E輪等,但根據實際情況,有些項目也會進行PreA輪、A+輪、C+輪融資。
種子輪——團隊、想法、 產品
種子階段的融資人,通常處于只有idea和團隊,但沒有具體產品的初始狀態。投資人一般多是親朋好友,或創業者自掏腰包,當然現在也涌現了不少種子期投資人。
倘若你的融資項目有團隊,有idea,馬上進入最終的落地,那么就可以開始進行種子輪融資。種子輪,項目失敗的風險極高,等到天使輪就要求跑出mvp(最小可行化產品)。種子輪一般在50-200萬這樣,機構很難涉及,一般個人天使和孵化器基金會重點關注這塊。
天使輪——產品可視、 商業模式清晰
天使階段的項目通常有初建團隊,有成熟產品上線,有產品初步的商業規劃;有種子數據或能顯示出數據增長趨勢的增長率、留存、復購等證明。
同時積累了一些核心用戶,商業模式處于待驗證的階段。那么尋找天使投資人或機構,開始天使輪融資便是最為合適的,融資金額大概在300萬到500萬左右。
Pre A 輪——有一定規模、市場前列
PreA輪是一個夾層輪,融資人可以根據自身項目的成熟度,再決定是否需要融。倘若項目前期整體數據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只是還未占據市場前列,那么可以進行PreA輪融資。
同時, pre-A輪或者A+輪融資,就是你明明沒有初具規模,錢卻燒沒了,那就先來個pre-A輪江湖救急;或者在A輪融完以后,又有大咖看你不錯,想投你你的業務,但你還沒有新的業務進展,估值也基本沒有變化,所以來了個A+輪。
A輪——以產品及數據支撐的商業模式、業內領先地位,初具規模;
一般A就是第一輪,企業在第一輪融資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擁有成熟產品,完整詳細的商業及盈利模式,同時在行業內擁有一定地位與口碑的項目,哪怕現階段可能處于虧損狀態,也可以選擇專業的風險投資機構進行A輪融資。
這一階段融資人已經不可能只憑借idea融資,而是要有用戶,包括每日活躍用戶量、每月活躍用戶量,要有自己的商業模式,有能與競品抗衡的成熟產品,有一定市場位置。
B輪——得到驗證的商業模式、新業務與新領域擴展,比較強的競爭優勢
經過一輪燒錢后,項目已經有了較大的發展,商業模式與盈利模式均已得到很好地驗證,有的已經開始盈利。
此時,融資人可能需要資金支持推出新業務、拓展新領域,那么就適合以說服上一輪風險投資機構跟投,或尋找新的風投機構加入,又或是吸引私募股權投資機構(PE)加入的形式,開始新一輪的B輪融資。
C輪——得到驗證的商業模式、新業務與新領域擴展
如果此時融資人的項目已經非常成熟,在行業內基本可以穩坐前三把交椅,正在為上市做準備,那么就適合進行C輪融資。
此時除了可以進一步拓展新業務,也可以為補全商業閉環、準備上市打好基礎。
D輪、E 輪、F 輪融資——簡單來說,其實就是C輪的升級版。
C、 D輪一般都是持續擴展中的用錢,包括另外一個競爭對手互相燒錢。同一個細分領域的同樣模式,一般不可能有第三者獲得C輪以后融資的,最多兩個。
另外,一些在B輪后已經獲得較好收入情況甚至盈虧平衡的,不一定需要C輪及以后的新融資了。C輪、D輪一般都是數億人民幣。
E輪、F輪、G輪...... 輪次的那就是比誰錢多, 一般需要持續燒錢的巨型項目才需要D以后的輪融資,多是金融投資巨頭大玩家。
一般來說,天使投資人主要投A輪之前;VC主要投ABCD輪,一般會要求5倍以上的成長;而PE主要是做上市前成熟企業的投資,等著上市賺股市套現的錢。
很難講是企業發展的哪個階段引入的,是天使還是VC還是PE。很多公司是在上市前才引進的,那時候企業已經很成熟了,而且就引進一輪,有的企業則多一些,或者在早期就引進。
融資輪次時間上的順序也從側面反映了公司的發展情況,處于什么階段,看每筆融資的金額也可以看出公司發展的情況怎么樣,ABCD輪只是個叫法而已。
當然,在市場競爭中,先融資成功的企業將取得甩開競對對手的絕對優勢(人才戰、價格戰,市場占有率),這也是融資的最大目的。
寫在最后
企業是否需要進行股權融資,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發展情況而定,企業所處的行業前景、自身團隊、財務狀況、規范性等多種因素決定是否值得去做股權融資。有一點,企業處于上升期是企業股權融資的好時機,而絕非步入困境的時候再想起融資。
企業估值是引入投資的關鍵條款,也是多數因為這個問題導致談判破裂。如果企業發展中僅僅需要資金支持的話,像國內有些企業融資時候采用招投標模式,價高者得,現在看來大多沒有好下場,愿意出高價的機構大多也沒啥資源,只是通過對賭等條款去約束企業,一旦遇到業績下滑及其他不利條件,企業就要為高價引入機構付出代價,假如當初把機構當做戰略投資引入,估值按照合理共贏的思路,引入的機構與企業同甘共苦的幾率大增。
在資本方決定進入一個公司之前,最主要根據管理層所提供的經營策略勾畫出一個核心的企業競爭力,這種核心的競爭力以及對于這種核心競爭力在商業化的運作和實現就決定了這個企業能夠將來提升它的價值,在勾勒出核心競爭力之后私募資本會和公司的董事會管理層一起擬定一個有效的可行的實施計劃方案。其實每家公司會有自己的經營策略發展方案。
但是資本方往往能夠從不同角度給公司提供一些建議,最主要的就是公司管理體制和股權架構的設置,股權架構的合理性決定了未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如果不能夠看到以后一個股權架構提供的法律保障獲得足夠回報的時候,就可能退出或者重新去做自己能夠控制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