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把錢存在銀行,基本上是沒有什么風險的。可如果存的不是存款,而是變成了理財產品,那就不一定安全了。所以,在存錢的時候,務必要弄清楚存的是存款還是理財。那么,二者要怎么區分呢?
存款和理財要怎么區分?
首先,就是看收益。如果是存款,利息是固定的,雖說銀行會根據環境的變化適時作出調整,但存入時看到的利息是多少,拿到的利息就是多少。
而如果是理財,看到的收益就不一定是實際的收益。因為凡是理財,收益都是浮動的,很多理財產品的收益甚至每天都會變化,所以理財產品的收益往往會用預期收益、業績基準收益等方式呈現出來。
另外,存款的收益一般都比較低,并且根據期限的長短而層次分明。而大多數理財產品的收益可能就會相對較高一些,但也有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還不如存款的。
所以,收益很高或很低的產品時,是理財產品的概率就比是存款的概率大多了。
其次就是看風險。如果是存款,必定是保本產品,而理財產品在保本理財退出市場后,基本上都是非保本產品了。
所以,只要看一款產品是不是保本產品,就基本能斷定它是不是存款了。尤其是那些還出現過虧損的產品,想都不用想肯定就是理財產品了。
當然,僅靠產品是否保本或收益是否固定的其中一個條件,可能并不能將所有的存款和理財區分開來。比如有些銀保理財產品也號稱能保本,而存款中的結構性存款利息也是浮動的。
再次,就是看產品的發行機構。存款產品的發行機構,自然都是銀行,其他任何機構都不能推出存款產品。而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就不一定是銀行了,或者說凡是除銀行以外的機構推出的產品,都是理財產品。
去銀行存錢之所以會變成理財的原因之一,就是銀行賣的產品中不僅有存款,還有很多其他理財產品,這些理財產品有很多都不是銀行自己的,而是代銷其他機構的。所以,只要看清楚產品的發行者是誰,就能把大部分的理財排除了。
同樣,這個方法也不能將所有的理財產品與存款區分開來,因為銀行自己同樣也會推出一些理財產品。
最后,就是看產品在到期前能否提前把錢取出來。對于有固定期限的存款和理財產品來說,能不能把錢提前取出,也可以看成是存款和理財的方法之一。
如果是存款,一般是可以提前取出的,而理財產品一般是不能提前取出的。不過,這里的存款不包括結構性存款,因為結構性存款一般也是不能提前取的。所以結構性存款除了保本之外,其他方面其實更像理財。
雖說以上單獨一個方法都不能完全將存款和理財區分開來,但如果結合所有的方法之后,基本上就沒什么問題了。只要足夠細心,要區分二者還是比較容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