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全球各國央行為了應對高企的通脹紛紛加息,經濟衰退已經初現眉目。歷史上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之一是1929年的經濟大蕭條時代,回顧過去的危機有助于投資者避免重蹈以前的錯誤。這篇文章將概述大蕭條的完成結構,從起源到最終好轉。
什么是經濟大蕭條時代(THE GREAT DEPRESSION)?
1929經濟大蕭條是一場猛烈的全球經濟蕭條,始於美國,持續了大約十年。這一現象的特點是國內生產總值(GDP)數字下降、通貨緊縮和高失業率,在世界各地產生了系統性的崩潰。
引發經濟大蕭條的原因
1). 1929年股市崩盤∶黑色星期二
1929年的華爾街股災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這場大蕭條的催化劑?,F在普遍認為,在當時的經濟環境下,過度自信的投資者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股市繁榮(投機泡沫),一旦恐慌出現,市場就開始嚴重崩盤。
在此期間,很多投資者以保證金方式購買股票,即只支付股票價格的一小部分,其余部分實際上是借來的。這使得更多的資金被分配到股市,從而推動股價出現指數級上升。再加上瘋狂地購買,從銀行貸款的增加和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導致泡沫越來越大。
然而一些若隱若現的跡象很明顯,比如農業部門的衰退。當消費者無法滿足激增的食品供應時,農產品價格暴跌。糧食價格的暴跌帶動農田價格暴跌。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其他市場,比如汽車行業,技術進步導致供應超過需求。許多消費者不再購買新車,令汽車公司出現嚴重的庫存。
黑色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標志著市場調整的開始,各大企業公布了令人失望的業績。市場前景的變化引發了更嚴重的黑色星期二(1929年10月29日)的下跌,導致了目前我們所熟悉的“股市崩盤”。
2). 失業率高企
在經濟衰退時期,失業率通常被認為是顯示經濟衰退嚴重性的第一個指標。美國在大蕭條前基本處於充分就業狀態,下圖突顯了1929年股市崩盤後失業率的顯著上升∶失業率一度達到25%的高點,由於低需求導致產量不足(詳見下文),加劇了美國的經濟困境,進一步拖累經濟下滑。
1930-1945年美國失業率變化
3). 投資購買下降
華爾街崩盤之後,隨之而來的是企業破產、經濟放緩、GDP嚴重下滑。在大蕭條初期,GDP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總投資的銳降(見下表)??偼顿Y包括家庭在住房上的支出、企業購買設備和建筑。在市場崩盤後,這些經濟部門無法維持先前的支出,導致了隨後幾年GDP數據的穩步下降。
4). 通縮和實際利率下降
在股市崩盤時以及之後的幾年里,貨幣供應的減少導致了GDP的下降和通貨緊縮(見下圖)。通貨緊縮對實際利率(名義利率與通貨膨脹之間的差異)的影響是需要考慮的重要方面。
美國通脹利率變化
在20世紀30年代,由於通貨緊縮,實際利率相對於名義利率顯著上升。在此期間,美國雖然降低了利率(見下圖),但完全不及通貨緊縮率,因為後者遠高於利率下降的速度。通貨緊縮和利率之間的不匹配可以被視為大蕭條的一個主要原因。
美國利率變化
5). 放棄金本位∶傳染效應
金本位是大蕭條蔓延到其他國家的一個主要原因。金本位是一個國家的貨幣價值與黃金直接掛鉤的制度。金本位制度被放棄後,世界主要國家圍繞金本位協調各自的利率政策。在20世紀20年代,許多國家由於戰爭導致的高負債水平而放棄了金本位,以增加貨幣供應。
股票市場崩潰後,美國和英國都放棄了金本位,繼續增加貨幣供應。這讓市場充斥著法定貨幣,讓消費者松了一口氣。許多人認為是金本位導致了大蕭條,但實際上是對金本位的排斥導致了更大的系統性影響。19世紀(主要受黃金的影響)和20世紀(法定貨幣)比較來看,19世紀繁榮的經濟環境與20世紀經濟出現問題的頻率有著明顯的區別。
金本位制度是當時市場和商業的支柱,它包含了需要遵守的指導方針和規則。在我看來,沒有了金本位,銀行和企業就有了更多的自主權,這實際上為大蕭條提供了推手。
經濟大蕭條是如何解決的?
對於美國是如何走出衰退的,市場有不同的看法,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1). 赫伯特•胡佛總統
在解決經濟大蕭條方面,市場的一個共識是∶至少胡佛總統的貢獻是負面的,因為1929年的股市崩盤就發生在他的任期內。他還簽署了《斯姆特-霍利關稅法》——本質上開啟了美國和歐洲之間的貿易戰。然而,胡佛總統實施的一些政策為羅斯??偨y在20世紀30年代頒布的“新政”政策奠定了基礎。其中一些措施包括∶
- 增加農業補貼
- 建造胡佛水壩
- 簽署《格拉斯-斯蒂格爾法案》,限制了商業銀行的行為
2). 富蘭克林·羅斯??偨y∶新政
“新政”指的是羅斯福總統為應對經濟大蕭條推出的一系列政策,這些政策極大地擴大了聯邦政府在經濟中的影響力和功能。新政有兩部分∶
第一次新政∶這是新當選的羅斯??偨y在嚴重的經濟困境中采取的第一個行動。最初的焦點是失業、工業、股市和銀行業。一些立法包括但不限於∶
- 證券交易委員會(SEC)
- 民間保護團體(CCC)
- 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
- 聯邦緊急救濟法(FERA)
- 國家復興法案(NRA)
- 農業調整法案(AAA)
第二次新政∶這是第一次新政的補充,更加強調勞動力市場、金融體系的長壽以及美國公民的安全。在第二次新政期間,一些值得注意的立法包括∶
- 社會保障法
- 工程振興署(WPA)
- 公平勞動標準法案
- 瓦格納勞動關系法
雖然新政的總體實質是增加支出以刺激經濟,但最高法院仍阻止了許多新政提案的生效,這對羅斯福總統的戰略造成了阻礙。
3).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
對於許多學者來說,二戰的結束也標志著大蕭條的結束,因為二戰前的數據可能有些失真。例如,失業和國內生產總值數字在戰爭期間大大改善,但生活水平卻沒有改善,仍然很差。失業數據看起來充滿希望,純粹是因為數百萬美國人參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得益於軍事裝備生產的增加,開支的增加將資金從私營部門轉移到政府生產(軍事)。
戰爭一結束,數百萬士兵重返經濟,而政府支出下降。許多人預計經濟將會恢復衰退,但隨著創造力的繁榮,政府支出減少,經濟卻開始復蘇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