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創業模式結構怎么設計最厲害?
創業3力模型
最核心的是:心力。
“心力”包括三方面:
1:“內心”是否強大;
2:“情緒”是否穩定;
3:“心理”是否健康。
世界越來越復雜多變,人的精神層面遭受巨大考驗,焦慮、抑郁、自閉、偏激等等將是吞噬人類的魔咒。擁有一顆強大且健康的內心,是一個人的立足之本。
往外一層是:認知力。
什么叫認知力?記住一句話: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而獲取知識的能力,就叫認知力。
一個人的“思維模型”越開放、越完善,認知力就越強大。有句話說:沒有深度思考,所有的努力都是無效的。同樣的邏輯:沒有健康的思維模型,所有的深度思考都是無效的。
再往外面一層叫:能力。
“能力”跟“認知力”的核心區別在于:“認知力”不分領域,而“能力”是分領域的。能力是某個領域的認知高度再加實戰水平,他直接關系著你的收入。
還有最外面一層叫:經驗。
它是你在某個領域的積累,是你的資歷決定的。雖然這一點越來越不重要,因為新技術迭代太快,但是它依然幫你增加個人標簽。
“心力”決定你的精神狀態;
“認知力”決定你的思想高度;
“能力”決定你的收入水平;
“經驗”決定了你的身份標簽。
人生的四字訣:道、法、術、器。
什么是道?
“道”就是“原理、規律、本質”,要先把這件事的基本原理和來龍去脈搞清楚,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發掘出核心問題。
什么是法?
“法”就是“戰略,計策”,制定宏觀的戰略,并且有切實的計策,能夠直擊要害。
什么是術?
“術”是“戰術、技巧”,具體可以實施的步驟,讓每個人都能領到任務,各司其職。
4.什么是器?
“器”是“工具、技術”,要用上最先進的工具和技術,不能在這方面落后別人。
利用這四個字模型,做事就像快刀斬亂麻。
大家一定要記住一句話:
那些聲稱要帶你賺錢的人,基本都是為了收割你。
那些真正在賺大錢的人,都在悶聲發大財,
他們生怕別人知道自己在賺錢,基本不聲張。
而那些到處宣傳自己在賺大錢并且也想帶你一起發財的人,往往都是打著帶你賺錢的幌子收割你。
這就是微商們之前最喜歡玩的套路。他們在朋友圈、短視頻里炫富,曬豪車和豪宅,就是為了收割你。
可惜的是:自古真心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越是這種低級的套路,越能套住那些整天都在想發財的人。
為什么開賭場的人往往自己不賭博?為什么教人炒股的往往自己不炒股?因為他們看透了賺錢的本質:要去賺那些做夢都想發財的人的錢。
世界上最難的事有兩個:
第一個是把自己的思想裝入別人的大腦里;
第二個是把別人的錢放到自己的口袋里;
第一個是觸動靈魂,第二是觸及利益。
所以有句話叫:“觸及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
有意思的是:這兩件事往往是同時發生的,只要你能把思想裝進別人的大腦里(觸及別人靈魂),別人就會乖乖地把錢放在你的口袋里(觸動別人利益)
世界上最頂級的能力,就是隨時能給別人的大腦重裝一套系統。
儒、釋、道三家應該怎么學?
先學儒家,儒家是給我們樹立了行為規范,即使是一個最普通的人,只要按照儒家的各種禮法來要求自己,這樣的人再差也差不哪里去,最起碼不能變成一個壞人,儒家修好了可以成君子。
再學道家,道家是研究事物的規律和本質的,一個人有了儒家的修行為基礎,就很容易升華到探索規律和原理這個層面。道家修好了,就很容易洞察事物的走向和趨勢,一眼看到本質和原理,輕松駕馭現實生活。
最后修佛家,佛家是幫我們內觀自己的內心。心生萬法,心調好了,很多事就解決了。一個人到了可以直面和審視自己內心的階段,離開悟就不遠了。佛家修好了,很多痛苦煩惱就遠離了。
儒家講究一個字:禮。
道家講究一個字:道。
佛家講究一個字:空。
佛修心,道修骨,儒修表。
寬容,根本不是一種道德,而是一種認知。
它是對世界和人性深度洞察后的聰明行為。
善于原諒別人,其實就是善于放過自己。
揪著別人不放,往往就是揪著自己不放。
放過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世界上不存在”高智商低情商“這回事,如果有,那是因為智商還不夠高。
世界上不存在”越清醒越痛苦“這回事,如果有,那是因為還是不夠清醒。
世界上不存在”知道但做不到“這回事,如果有,那是因為其實是假知道。
都說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是跑贏多少億精子,真相其實截然相反:
精子大軍消息很靈通,每個精子都被告知人生很苦,這個世界不知道走一遭。
但是總要有一個精子去奔向卵子,最后唯獨傻傻的你站了出來,哭哭啼啼的來到這人間。
現在的年輕人有一個很大的認知誤區:
他們總認為父母落伍了,其實他們完全錯了!
現在寫字樓的格子間里埋頭做ppt的年輕人,就相當于當年在廠房里踩縫紉機的女工。
現在年輕人在群里爭先恐后地搶紅包,就相當于當年父母在菜場為一分錢討價還價。
現在年輕人買個新手機還非得套個殼,就相當于父母當年非要給電視劇遙控器套個塑料袋。
現在年輕人每天拿著手機刷抖音和朋友圈,就相當于上一代人蹲在墻角處嗑瓜子
現在年輕人穿的瑜伽褲、鯊魚褲,就相當于80年代流行的健美褲、腳蹬褲。
抖音/快手是年輕人的廣場舞,直播就是手機里的電視購物。
年輕人玩的東西,都是上一代人曾經玩過的
因此,年輕人必須要認清一個現實:
社會從未改變,只是在不停地輪回
很多人喜歡動不動就談“利他”,事實證明要離這種人遠一點。
因為只有當一個人實現了自我圓滿,完全做到了愛自己,愛滿則溢,然后才能真正地對別人好,才能做到“利他”,才能學會愛別人,愛世界。
而絕大部分人都是不夠成熟的,也就是內心是匱乏的,褶皺的,這種人怎么可能為他人著想呢?怎么可能有慈悲心?他們口口聲聲地“利他”,只是為了求關注,求贊同,求表揚,為了彌補內心缺失的存在感。
即便這些人也愿意去付出,但是由于內心的匱乏,每付出一分甚至都想要十倍的回報,你的回報稍微遲緩一點他們馬上就委屈了,憤怒了……說你不懂感恩,偷偷罵你不識抬舉。
因此,很多人剛開始的時候,口口聲聲說愛你,但是到了一定階段往往會要求你做這做那,或者明令禁止你不能去做什么,生怕你不受他控制,這就是內心匱乏的表現。
內心圓滿的人,不會動不動就把這兩個字放在嘴上,因為他們早已習以為常了,認為自己做的本來就是應該做的,也就不再去強調了。
因此,一個人嘴上越在強調什么,內心就越缺乏什么。看一個人是什么人,就看他始終在強調和炫耀什么就可以了,用這個辦法去判斷一個人,屢試不爽。
一個女人正走向成功的時候,周圍人的表現是什么樣的?
大家表面上嫌棄她、議論她、排斥她,內心悄悄地羨慕她、妒忌她,希望也能成為她。
一個男人正走向成功的時候,周圍人的表現是什么樣的?
大家表面上恭喜他、巴結他、奉承他,內心悄悄地咒罵他,痛恨他,為什么我不是他
為什么有的人總能讓我們去欣賞呢?
其實,你欣賞他人的每一個特質,在你身上都有,只不過借助別人顯現出來了,這就叫“相似相映”原理。
茫茫人海中,與其說我們在不斷尋找值得欣賞的人,不如說我們是在不斷去發現自己。
人生最好的朋友是自己,人生最美妙的事,就是遇到了更好的自己。
凡是我們不能接納的人和事都會重復出現,直到我們接納為止;
外界人和事,都是一面鏡子,他們幫我們投射出我們的內心;
其實,我們看到不接納和不喜歡的地方,往往是我們內心某個地方有“缺失”。
因此,當我們產生不接納、不喜歡的感覺的時候,第一時間應該覺察自己:
我為什么會產生這種感覺?我內心哪里有缺憾?
比如,看到別人秀恩愛就反感,往往是因為我們內心缺愛;
看到別人炫耀就反感,往往是因為我們不夠自信;
看到別人很痛苦,往往是因為我們感同身受,我們內心也有類似的痛苦在壓抑著。
再比如,當我們內心很無聊的時候,往往第一時間就能覺察到別人的無聊。
我們跟外界的所有沖突,往往是我們自己內心有沖突,是“本我”跟“真我”的沖突。
我們越是抗拒這種沖突,那種反感的體驗就會持續和加劇,當我們反觀自己的內心,去覺察自己的問題時,反而就會跟自己和解了,也因此就會擁抱跟外界的沖突了,這時沖突就消失了。
每一次跟外界的沖突和抗拒,都是一次生命的提示,也是一次靈魂升級的機會,要把握它,直面它,擁抱它,兼容它,不要錯過成長機會。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什么時候把自己修圓滿了,生命就徹底升級了。
錢,總是流向不缺錢的人;
愛,總是流向不缺愛的人;
苦,也總會找到能吃苦的人。
獲取知識的能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抵達幸福的過程,比幸福本身更重要。
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之一,就是明白一個道理:
別人對你的評價,跟你沒有任何關系,因為這些評價展露的都是他們自己的內心。
你只不過是他們內心的投影儀,投射得了他們最真實的內心。
同樣的道理,我們對別人評價的每一個字,都折射了我們最真實的內心。
所以,大家互為鏡子,彼此映射。
能把別人當成自己的鏡子,不隨意評價別人,而是及時發現自己。同時,面對別人的評論能做到充耳不聞,這就是一種大智慧。
我眼中的你不是你,你眼中的我不是我,我眼中的你才是我。
一旦當我們的大腦認同了某一個聲音,其他的聲音就會被我們打上標簽,會被我們擋在心門之外。這時我們就很難看到真實的世界,也很難判斷客觀的世界正在發生什么。
每一個大腦都認為自己的一切才是最合理的,一旦它接受到其他不同的信號,就會收集一切證據來證明別人都是謬誤的,即使別人成功了,它也會千方百計的證明別人的成功是僥幸的。
我們的大腦就是那么主觀,就是那么的自以為是。
發現自己的無知和愚蠢,需要巨大的智慧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