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幾天寫了一篇關于平安普惠信用貸款月供構成的文章,評論的人比較多,多數對平安普惠持否定觀點的評論。
今天這篇文章,準備從客觀角度---正反兩面來分析一下平安普惠這個產品。這個產品存在,并且借款人并不少,此時不能說每一個借款人都是被欺騙貸款,這個產品也有自身的優勢。因此有必要客觀分析一下。
先說一下為什么很多人對平安普惠的信用貸款持否定態度:
一、產品本身是針對銀行剩下來的客群,所以綜合利息這塊肯定不低,加上期限較短,一般36期,此時分攤下來的月供較高,還款壓力較大,這不僅僅是平安普惠這個產品的不足,非銀行的信用貸款產品基本都是處在這樣一個利率水平,借款人面臨的月供壓力都不??;
二、月供的構成的確比較復雜,沒那么直白,常規的貸款,月供就兩方面構成:本金+利息;而平安普惠除了本金和利息,還有擔保費、保險費、服務費,這三塊占據了月供的大頭,所以從借款人角度來看,給人的直觀感受不好;
三、業務員的故意隱藏,或者說在告知業務這塊閃爍不明,給申請人造成的主觀印象較差,如果事先能合理告知,并說明清楚,想必大家可能會更客觀一點看待這個產品。
我們再來看一下正面:
一、平安普惠針對的是銀行做不了的客群,比如說銀行要求營業執照滿兩年,平安普惠可能半年就可以申請了;比如說銀行的收入負債比要求控制在70%以內,平安普惠收入負債比超過一些也能申請等等;總之,平安普惠的產品給一些做不了銀行的客群提供了一種資金通道;
二、提前還款違約金的計算。正常還款滿6個月后,無違約金,這一點來說還是比較友好的一件事情(當然,前6個月還掉的所有月供合計計算后,再推算利率時很高,這個高是相對于銀行而言,如果同與之相類似的消費金融產品相比的話,比如說中銀消費、興業消費這些,也按6個月計算,借款人承擔的成本相差無幾);一般消費金融的產品,不管還款多久之后,都會按照剩余本金的相應百分比計算違約金。
三、在征信體現方面,平安普惠的貸款發放后在征信上一般體現為放款銀行的記錄,這個時候,這筆貸款的月供就只體現了銀行本息那塊,擔保費、保險費、服務費是不體現在征信上的,那么占據的征信月供相對于消費金融產品來說反而少了一些;同時又是銀行的貸款記錄,對后續申請其他貸款是有利的一面。
分析了平安普惠信用產品的正反兩方面,那么哪些客群適合這個產品呢?
一個就是在銀行因為某些原因無法申請的客戶,但是平安普惠是可以申請的這種;
還有一個就是從另外一方面看,平安普惠可以是一個較好的轉貸產品,用這筆貸款去還掉那些零散的貸款,將貸款筆數進行整合,減少征信的貸款機構和賬戶數,等到半年以后,征信逐步改善以后,等到符合銀行貸款要求時,可以去申請銀行貸款,將平安普惠產品結清,后續保持良好的銀行還款記錄即可。
總結一下就是,在申請貸款時,產品其實沒有太多好壞之分的,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如果每個人都想利息低、額度高,銀行給不同的人都發放同樣的產品,那么銀行面臨的風險也是不可估量的,所以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產品。
貸款不是必需品,同時也是一個低頻事件,初次接觸貸款時,還是建議找專業人士咨詢一下,避免好的資質第一筆貸款記錄就是網貸或其他一些非銀行的貸款。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融知小講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