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政府補貼的種類有哪些?
政府補貼對企業非常有利,但對財政來說則更為痛苦。尤其是如果你沒有受到政府補貼的影響,你就不知道如何應對它了。實際上,這并不難。政府補助分為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和與收入相關的政府補助。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是指企業為購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長期資產而獲得的政府補助。與收入有關的政府補貼是指除與資產有關的政府補貼之外的其他政府補貼。什么是常見的政府補貼
常見的政府補貼形式包括財政撥款、財政貼息、納稅申報、非貨幣性資產自由分配等。詳見《企業會計準則》
02
如何判斷是否屬于政府補貼
如上所述,政府補貼包括兩類資產,但不包括政府作為企業所有者投入的資本。政府包括各級政府及其下屬機構,類似的國際組織也在這一范圍之內。注意下列兩個方面:
1)政府補貼是免費和有條件的
政府對企業的補貼是免費的。政府不享有企業所有權,企業未來不需要的條件主要包括:
政策條件:企業應通過提供服務、轉讓資產等方式進行償還
政府補貼通常伴隨著某些規定。只有符合政府補貼政策規定的人才有資格申請政府補貼。符合政策法規的人員可能無法獲得政府補貼;不符合政策規定,不具備申請政府補助資格的,不能獲得政府補助。服務條件。企業經批準獲得政府補助的,按照政府規定的用途使用
2)政府資本投資不屬于政府補貼
政府作為投資者向企業投資,并享有相應的企業所有權。企業有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的義務。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是投資方與被投資方的關系
在政府撥付的投資補貼和其他專項撥款之中,根據國家有關文件被視為“資本公積”的也屬于資本投資性質。無論政府的資本投資采取何種形式,都不屬于政府補貼
政府資本投資不屬于政府補貼
3)如何判斷政府補貼是否與日常活動有關
一般來說,如果政府補貼的成本在營業利潤范圍之內,或者政府補貼是否與日常銷售和其他經營活動有關,與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
與企業日常活動相關的政府補助,根據經濟業務的實質,計入其他收入或沖減相關成本;與日常活動無關的政府補助計入營業外收入或沖減相關損失
4)退稅是否為政府補貼
退稅是指政府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退還給企業的稅款,是一種稅收優惠形式的政府補貼。但是,增值稅出口退稅和個人所得稅手續費返還不屬于政府補貼
5)正常情況之下,政府將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出具確認補貼或支付補貼資金的文件。根據時間優先原則,上市公司在獲悉相關政府補貼、收到政府部門的相關信函或收到政府發放的資金時,應當及時公告
6)收入和資產指標是否與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的審計數據相比較
收入與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數據的比較有關,資產與最近一期經審計數據的比較有關
凈利潤指標的規定,即達到公司最近一個會計年度經審計凈利潤的10%,且金額超過100萬,應披露
與資產有關的政府補助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的10%或凈資產的10%,且金額超過1000萬元
03
與政府補助有關的兩種財稅處理
一、收入有關
1)會計處理
可從問題3之中獲得。政府補助與日常生活有關的,計入其他收入或者沖減相關成本;非日常相關項目計入營業外收入或沖抵相關損失
[案例1]財樹公司于2020年獲得政府補助300萬元,受益期為三年,不符合非應稅收入條件。會計處理如下:(單位:10000元)
(1)當收到政府補貼:銀行借記300 信用:遞延收入300
(2)結束:2020 借記:遞延收入100 信用:其他收入100
(3)2021和2022結束: 借記:遞延收入100 信用:其他收入稅務處理
根據《關于財政資金、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第一款規定:企業取得的各類財政資金,應當計入企業當年總收入,除國家投資和資金使用之后需要返還本金的
企業取得的政府補助不符合非應納稅所得額條件的,一次性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但在會計之上確認為遞延所得額,另外,Caishu公司在2020年度確認了政府補貼收入600萬元,2021元和2022元分別增加了200萬元,減少了100萬元。
二、稅務處理
1、會計處理
與資產相關的政府補助,應當沖減相關資產的賬面價值或者確認為遞延收益。確認為遞延收益的,應當在相關資產的使用壽命之內,合理、系統地分期計入損益。以名義金額計量的政府補助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如果相關資產在使用壽命結束后被出售、轉讓、報廢或損壞,相關遞延收益未分配的余額,在資產處置當期轉入損益。新修訂的會計準則增加了凈額法,為了鼓勵企業使用環保設備,政府對購買環保設備的企業進行補貼。2020年,彩樹公司以200萬元自有資金和100萬元政府補貼購買了價值300萬元的環保設備。價格按5年折舊。政府的非應稅補貼收入不符合條件。假設企業采用全額法,會計處理如下(不含增值稅):
1)接受政府補貼時:
2)購買固定資產時:
3)折舊:年折舊35=60萬元
借方:管理費用60
貸方:2020年初累計折舊60
4):政府補助對應折舊15=20萬元
借方:遞延收益20
貸方:其他收益20
5)2021年初
借方:遞延收益20
6)2022年至2022年相同2024
[案例3]假設案例2之中的企業采用凈額法,會計處理如下(不含增值稅):
1)接受政府補貼時:
借方:銀行存款100
2)購買固定資產時:
借方:固定資產300
貸方:銀行存款300
借方:遞延收入100
貸方:固定資產100
3)賬簿設備價值200萬元,2020年至2024年的年折舊率為:25=40萬元
4)借方:管理費用的40%
貸方:累計折舊率40
2、稅務處理
案例2:2020年度政府補助收入一次,增加800000元(100-20),每年2021元至2024元年,應稅收入減少200000元,2020元,一次增收100萬元。固定資產稅基增加100萬元,固定資產稅基增加300萬元,稅前可抵扣折舊60萬元(3005),折舊增加20萬元(60-40),應納稅所得總額增加80萬元(100-20);從2021到2024,每年應納稅所得額減少200000元,或處理政府補貼時,財政部門應注意到一些企業將所得的政府補貼納入資本公積金、其他應付賬款和其他科目,因此,企業獲得的政府補貼應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在會計處理之中,如果包含遞延收益,則應在當年增加稅款,然后逐年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