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合理止盈并且能夠承擔后市踏空風險或是遇到急事亟需用錢的投資者來說,可以這么做;但是對于其他投資者來說,建議繼續持有,除非確定能找到更好的投資機會;對于仍處于浮虧的投資者,更不應該輕易割肉,把浮虧轉化為實虧。”
有投資者朋友問了小編一個問題:“能不能先賣出基金,跌完了再買回來?”乍一聽,這如意算盤打挺好啊,一賣一買兩筆操作后,躲過了下跌還降低了持基成本。但再一細琢磨,根本不是這么回事。小編給你捋一捋。
首先,“賣出基金再買入”這一做法的關鍵點有三個:1)覺得目前是相對高點2)覺得之后會跌出相對低點3)長期來說還是看好這只基金的,所以打算未來再買入。
針對不同的情況,小編可能會給出不同的建議,往下看。
1
// 落袋為安型
第一種可能性是基金漲了一段時間,達到了自己事先設置的心理止盈區間,比如15%左右,所以打算先落袋為安,之后尋找合適時點再次入場。合理止盈是沒問題的,風險點在于之后還能不能接得回來,也就是能否找到合適的入場時點。
舉個栗子,這是一只新能源主題基金今年2月份至今的走勢圖。
(僅供示例,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
有一位投資者4月份入場,入場后基金一路漲,漲到了7月份這位投資者急于落袋,同時也擔心后面會有調整風險,于是合計了一番后把基金給賣了,打算之后再找機會重新入場。
結果這一賣,就再也沒能回來。這只基金漲呀漲,長期趨勢一直往上走,即便短期有調整,入場成本也始終高于賣出時點,低價賣、高價買實在是反人性,難以下得去手。
所以說,合理止盈的投資者要做好可能踏空后市大級別行情的準備,一方面要對行情保持時時關注,另一方面止盈前一定要做好投資預案,確定賣出后再度進場的時點。
2
// “跌怕了”型
第二種可能性是基金已經跌了一段時間,但你預測目前并不是底部,之后還會再跌,這段下跌調整的時間里你每天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想想基金就難受,想要趕緊清倉,不再受心理折磨,等到跌完了再買入。
這個時候小編的建議是重新進行風險收益水平測試,看看這只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是否與自己匹配,如果不匹配,可以適度減倉,調整到讓自己能夠睡得著覺的程度;如果匹配,并且經過分析判斷自己還是長期看好這只基金的,那么現在正是撿便宜籌碼的好時機,可以通過適度補倉來攤平成本。
一種是“先下車等調整一段時間后再上車”,一種是“在車上邊跌邊補倉”,哪種更劃算?有些投資者完全想不明白為什么下跌補倉能幫助扭虧為盈。我們可以在假設未來一段時間基金確實會跌的前提下來算一下(不考慮手續費等)。
比如基金Z的走勢圖抽象簡化之后是這樣的,凈值及對應時間如圖。
前提都是在3月1日買了1萬塊錢的Z基金,得到的份額是10000/3=3334。
先來看“先下車等調整一段時間后再上車”的情況。假設跌到2.5的時候下車了,那么此時虧損為3334*0.5=1667元。賣出之后基金繼續下跌,按照計劃需要尋找時機再度入場。由于沒有人能準確預測市場最低位,我們用較為理想的情況,就是在底部區間內買入,比如說跌到左側的2.2或者漲到右側的2.2時入場,重新買入1萬塊,得到的份額都是10000/2.2=4545。之后一直持有到次年的10月1日,此時手里基金價值為4545*4=18180元,去除掉1萬塊錢的成本和1667元的虧損,浮盈大概是6513元。
再來看一看凈值跌到2.5的時候不下車反而越跌越買,按比例補倉會是什么情況。假設從凈值2.5時開始每跌5%我們就補倉2500元,那么我們在凈值跌到2.38 、2.26 、2.14 和2.04的時候都要補倉,每次得到的份額分別為1052、1108、1166、1227。之后也是持有到次年的10月1日,此時手里基金價值為(3334+1052+1108+1166+1227)*4=31548元,去掉2萬元的成本,浮盈大概為11548元。雖然多了些本金投入,但比先下車后上車掙的錢要多5000多塊。
(以上僅作為案例分析使用,非真實回測數據)
由于我們用的是較為理想的情況,再次上車時點選擇了底部區間來計算。但是現實中大多數情況是抄底抄到了半山腰,或者等到市場熱度已經起來了才開始追漲,能夠買在底部區間也有一定難度,所以現實中“不下車邊跌邊補倉”的優勢可能會更明顯。當然每只基金的漲跌情況都不一樣,也有可能基金出現更大跌幅,或者漲的更好,還是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3
// 擇時交易型
第三種可能性,這類投資者比起基金的配置型機會,更看重交易型機會,也就是單純只是想要高賣低買賺差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擇時交易”,但擇時又談何容易呢?成功的擇時交易需要做對兩次,首先,在我們賣出之后,市場必須有進一步的下跌空間,并且下跌后我們必須在更低的點位上有買入的動作。兩次研判只要錯一個,整個擇時交易就會失敗。
上海證券在2020年6月的一則研報中測算發現:選擇擇時的絕大部分產品投資者回報都落后于產品收益。當市場環境越復雜時,擇時的成功率越低,甚至擇時創造的正回報水平遠小于它造成的業績拖累。(來源:《上海證券基金專題研究報告:投資者擇時效益分析》)
事實上,投資中擇時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重要。如下圖所示,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擇時收益都為負,但機構投資者通過選股,仍然實現了較為可觀的整體收益。
退很多步來講,即便高低點判斷都是對的,還要關注來回的摩擦成本和巨大的心理成本,比如場外基金的申贖費用。因為摩擦成本的存在,即便擇時交易有一定的成功概率,也很容易變為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還有,在擇時的過程中,心理成本也是大家忽略掉的,過度關注短期的市場,會讓你的心情隨著K線圖的高低而起伏,讓精神陷入疲憊、緊張、懊喪、焦慮,簡直是得不償失。
4
// 錢有它用型
除了以上三種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突然急需一筆錢,不得不贖回基金,等到之后有閑錢了再來入場。這一類型還能細分出各種情況,具體如下:
1)出了點急事,比如家里的老人孩子突然要用錢,鐵磁兒遇到點事來借錢,而手里正好沒有其他錢。這種情況就是沒辦法,十萬火急了不得不贖基金,客觀條件限制,沒有什么回旋的余地,只能贖。贖回了之后也要記得隨時注意市場表現,手頭寬松了后尋找合適時機再度入場。
2)有了“更好的”理財選擇。這種情況的投資者,請說清楚,都21世紀了,還有什么比公募基金更好的投資選擇?
- 買房?如果是剛需,那OK,但如果是炒房,那還是建議再考慮一下。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之下,10月份70個大中城市中超七成新房價格環比下跌,二手房超九成環比下跌。過去15年,普通股票型基金年化收益( 18.71% )完勝部分一線房價( 11.62%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Wind。股票型基金:Wind普通股票型基金指數;上海房價:上海全市中原地產二手住宅價格指數;統計區間為2015-12-31至2020-12-31)
- 炒股?上交所交易數據來看:個人投資者,從2016年1月-2019年6月的統計區間,無論資金體量如何,但賬戶年化收益均為負值,只有機構投資者和公司法人投資者單賬戶實現了平均正收益。如果真的非要炒股,千萬不能聽信他人或盲目投機,因為大家最終只能賺到自己認知范圍內的錢。
- 買理財產品?現在理財的收益基本上也就是3%-5%左右,難以跑贏真實通脹率。況且剛兌打破后,銀行理財也不再能承諾“保本保收益”。
- 轉去買其他基金產品?有一個朋友9月初看到鋼鐵板塊漲的好,非要贖回一直在調整的食品飲料去買鋼鐵,結果買入沒多久,鋼鐵就畫風一轉開始跌,食品飲料反而開啟了一波行情,成為了九月初至今申萬28個行業里漲的最好的。沒想到吧,不專一在前,因此被綠得發光。
各種不同情況下能否“先賣出基金,跌完了再買回來”,小編都給出了大家答案。你是屬于哪一種呢?
最后借用一句指數基金之父約翰·博格的話:“永遠不要離開股市,然后認為你可以回來,因為你的情緒會完全擊敗你。”經濟發展良好的經濟體,其股市從長期看也一定不會差。對后市有信心就是了!
今天就先聊到這里~祝大家投資理財順利~周末愉快!
風險提示
本資料觀點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我公司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以上內容不構成個股推薦。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管理人不保證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市場有風險,入市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