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機智的老猿
來源:好買臻財VIP
近期,不少銀行理財產品凈值都出現(xiàn)跳動。其實這僅僅是一個開始,10月份過后,銀行理財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真”凈值時代。
今年8月末,銀保監(jiān)會對國有六大行定點發(fā)文,要求已使用成本法估值且和期限不匹配的理財產品,必須于10月底前整改成市值法。
“固收”,即固定收益投資,多年來已深入人心。無論是銀行理財還是非標信托,比如過去約定6%的年收益,我們投100萬,到期給106萬,是為固定收益,大家也是以這種“固收”思維理解投資。
實則“固收”背后并不“固”,這一年里產品背后的底層資產會有價格波動,到期后可能有違約的信用風險。但在過往銀行理財攤余成本法計價下,資產的溢價或折價可以平攤到每日或每周,銀行理財產品的凈值和收益率可以由此“調節(jié)”得很平滑。于是我們有了固定收益的體驗。
而今年11月開始,大部分理財產品都將以市值法估值,即底層資產價格波動將體現(xiàn)在產品凈值中,凈值曲線勢必會變得不規(guī)則。這意味著未來我們投資銀行理財產品也將面對凈值的波動。
從此“固收”不“固”,由此衍生出了兩個問題:
首先,我們過往的“固收”投資思維要作出調整,不再是過去約定收益、到期收錢這么簡單,我們須從個人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收益性價比等角度來思考問題。
比如對于銀行理財產品,其資金投向以高評級債券、同業(yè)存單為主,產品凈值化后,如果底層配置久期不是特別長,則波動不會很大。目前多數(shù)銀行理財產品的參考歷史年化回報在3%-4%,產品凈值化后,最大回撤可能在0.1%-0.5%。你能承擔這樣的波動,就去選這個波動下收益性價比最好的產品。
如果你風險承受能力更高,比銀行理財收益、風險略高的類固收產品是券商集合。券商集合相較銀行理財會做一定的信用下沉和投資范圍擴大,投資信用債、城投債等,可參考歷史年化回報在4%-6%,如果分散做得好,最大回撤可控制在1.5%以內。對于一些底層管控較好的管理人,或能將最大回撤控制在0.5%以內。
在券商集合收益率之上,投資者如果想承擔更大一點的波動,獲取更高一些的回報,應該配置什么產品呢?
這便是第二個問題,非標固收受限后,居民理財需求的空白誰來填補?十年前,2011年到2016年,非標類信托預期年收益維持在8%-10%之間,且在地產周期與“城投信仰”支撐下,隱形剛兌,非標固收成為多數(shù)居民穩(wěn)健投資的首選項。
但隨著資管新規(guī)落地,非標額度收緊,打破剛兌,年化8%-10%的非標固收已成過往。那么如今,誰能填補非標固收的空白,滿足中國居民對穩(wěn)健型資產的需求呢?
1
答案一
“固收+”基金
利用股票和債券構建組合,回測歷史數(shù)據(jù),回報區(qū)間在6%-10%。
以下好買利用滬深300指數(shù)和中證全債指數(shù),以不同的股債配置比例,構建了11個模擬組合,各組合資產配置比例如下:
我們回測了這11個組合2006年1月到2021年6月的歷史收益與波動,結果如下:
由回測結果可見,如果把股票的配置比例定在10%-30%,債券的配置比例定在70%-90%,回報區(qū)間在6%-8%。收益目標滿足了,但組合的波動與回撤不能滿足我們的穩(wěn)健性要求。
回測中,股債組合的大幅回撤主要出現(xiàn)在2008、2015這樣的極端行情中。所以控好波動的關鍵是有能力規(guī)避較大的系統(tǒng)性風險。
公募產品中,許多二級債基,靈活配置型、偏債混合型基金正是以此為思路,一般把20%的股票和80%的債券作為戰(zhàn)略配置目標,然后再基于不同市場環(huán)境下的股債性價比,靈活調整股票和債券的倉位,降低波動和回撤,同時在股票和債券的配置上再做優(yōu)選增強,力求為投資者提供具有競爭力的穩(wěn)健型回報。
我們統(tǒng)計了這類公募產品2017年1月到2021年6月的業(yè)績,結果如下:
可見類絕對收益公募產品基本能填補非標固收的空白,也正因如此,近年來,這類基金產品熱度上升,也有了一個更通俗的名字“固收+”基金。
“固收+”基金在股二債八的基礎組合上增厚收益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打新。一只規(guī)模在5-10億,股票配置比例在20%-25%的打新基金,2020年打新的收益貢獻可在5%-10%。
但隨著打新市場的理性與成熟,打新收益較難維持高位,未來“固收+”基金風險收益性價比主要還是由兩方面決定:管理人股債策略優(yōu)選能力、管理人股債擇時能力。
2
答案二
大類資產配置FOF
公募“固收+”產品其實是以股債資產配置的方案,滿足投資者的穩(wěn)健型收益需求,用股票貢獻長期收益,用債券吸收波動。但由于資產選擇主要局限于股票、債券兩類,可操作空間有限。
而如果能引入更多的資產類別,比如私募產品較擅長的CTA策略、市場中性策略,則組合的風險收益性價比仍有提升空間。
大類資產配置FOF正是以此理念設計的,跨越公募、私募產品類別,利用股票、債券、CTA、市場中性等多類資產間的低相關性,彼此吸收波動,為投資者提供符合其收益需求與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方案。
以下我們利用CTA、股票基金、債券基金三類資產構建組合,回溯組合2014年12月31日到2021年9月23日的歷史業(yè)績。
等權模型是簡單的以相同比例配置三類資產,風險平價模型是力求在各類風險上暴露相同頭寸,均值方差模型則是對收益和波動做最優(yōu)處理。我們可以看到,利用CTA、股票、債券間的相關性,優(yōu)化各類資產配比,回測區(qū)間年化回報可達8%-10%,不弱于非標固收,只是投資者要承擔5%左右的波動與回撤。
具體到資產配置FOF管理上,則涉及基金評價、基金篩選、組合構建、資產配比戰(zhàn)術調整等等多項內容,這些也均是管理人在大類資產戰(zhàn)略配置上賺取超額收益的途徑。
基金評價與篩選層面,需要管理人在股票型基金、CTA基金、量化對沖基金等多方面的投研深度,構建各類資產的備選基金池。組合構建方面,則需要基金經理對各類資產的認知廣度,從備選池中選擇合適工具,配以合適比重。
資產配比戰(zhàn)術調整層面,可以基于各類資產性價比做左側布局,這需要建制化的擇時框架;也可以跟蹤各類資產的波動性做右側調整,這則需要管理人有相應的波動率管理機制。
好買基于公募、私募、量化、CTA等各產品類別的研究成果,利用股票型基金、市場中性基金、債券型基金、CTA基金等資產類別,精選產品,構建了保守、平衡、進取三類資產配置組合,并利用風險平價模型對組合進行主動管理,回測組合歷史業(yè)績如下,供大家理解資產配置FOF近三年的風險回報特征。
總結以上,我們看到,想獲取較好的穩(wěn)健型回報,如今我們應改變以往的剛兌信仰或固收思維,而要開始以資產配置的角度考慮問題。
利用不同資產的特征與相關性,我們可以獲得滿足自身收益、風險需求的投資方案。要填補傳統(tǒng)非標固收的空白,以股二債八組合為基礎的公募“固收+”基金,或跨越更多資產類別的大類資產配置FOF均在追求這一目標。
資產配置利用了各類資產長期的風險回報規(guī)律,并非攫取短期的時代紅利或政策紅利,隨著中國資本市場走向成熟,相信資產配置方案將逐漸成為中國居民財富管理的核心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