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銀行存款理財產品中,結構性存款一直都是比較受歡迎的產品類型,一旦銀行掛出結構性存款單額度,很快就會被儲戶搶光,可以說是供不應求。從2019年到2020年4月份,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規模不斷增長,并且達到了最高點。
隨之而來的就是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強監管階段,從央行公布的數據來看,2020年6月底全國商業銀行的結構性存款規模降到了6萬億左右,與2020年4月份的最高規模相比幾乎是腰斬了,特別是中小銀行結構性存款的額度降低了近60%。
很多商業銀行也因為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過度開發和不規范行為而面臨銀保監會巨額罰款,這也是央行對于存款產品市場的一次規范,避免系統性風險。
而降低的結構性存款規模,其實降低的是假結構性存款產品的規模,真實的結構性存款產品規模還是穩定的。
那么結構性存款到底是屬于理財產品,還是存款產品呢?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科普:
首先,什么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其實是我們常見的三類存款產品之一,與定期存款,大額存單并列,而這三類存款產品,各有不同的特色,匹配不同儲戶的存款需求,也是銀行攬儲的主要工具之一。
結構性存款是商業銀行吸收并且嵌入金融衍生品的存款類型,與外匯市場,利率市場,指數市場等掛鉤,讓儲戶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跨市場的收益。
在常見的三類存款產品中,結構性存款產品的門檻高于定期存款,但低于大額存單的門檻,都屬于固定收益類型。
定期存款沒有太多的門檻限制,比較靈活;而結構性存款針對個人儲戶來說,一般的門檻在5-10萬,分為不同的檔次和起存點,靈活性很低;大額存單的門檻最高,一般起存點在20-50萬。
其次,結構性存款的分類和產品屬性。
結構性存款不止是固定收益的存款產品,它還有一個名字叫做收益增值型產品,除了儲蓄部分的固定利息回報,它還可以獲得跨市場的浮動收益回報,兼具儲蓄和理財屬性。
從儲蓄屬性來看,結構性存款有一類是屬于固定收益的存款產品,與定期存款和大額存單類似,本金是安全有保障的,可以獲得50萬存款保險保障,并且有固定的利息收益。
從理財產品屬性來看,結構性存款由于嵌入了金融衍生品,也就具備了理財產品的浮動收益,并且我們可以根據掛鉤的金融衍生品標的的不同,分為不同的理財產品類型。
一般來說,我們可以把結構性存款分為6個類型,分別是固定收益型,利率掛鉤型,匯率掛鉤型,股票掛鉤型,商品掛鉤型,信用掛鉤型。
固定收益型屬于存款產品范疇,而剩下的5個產品類型都是帶有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范疇,具有不同的風險系數。
利率掛鉤型結構性存款,除了固定利息收益之外,浮動收益部分則是與LIBOR利率掛鉤,可以從利率市場的波動中獲得高浮動收益,但也需要承擔部分本金損失的風險。
匯率掛鉤型的結構性存款,除了固定利息收益部分,浮動收益部分與人民幣或者外幣匯率掛鉤,可以從外匯市場的波動中,獲取比較高的收益空間,但也需要承擔部分本金損失的風險。
股票掛鉤型的結構性存款,除了固定利息收益之外,浮動收益部分可以與股票指數,板塊個股,特定股票組合掛鉤在一起,獲得股票市場波動帶來的浮動高收益,但也需要承擔股市的各種風險以及本金損失。
商品掛鉤型結構性存款,除了固定收益部分之外,浮動收益則與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掛鉤,比如黃金,石油,各種農產品期貨等,可以獲得商品期貨市場的高回報,但風險也隨著放大,本金損失的可能性也放大。
信用掛鉤型結構性存款,除了固定收益部分之外,浮動收益則與信用市場掛鉤,這里的信用是指的某一個信用實體的信用事件,可以帶來額外的浮動收益,但也需要承擔本金損失風險。
央行降低結構性存款產品規模,主要針對的就是5類嵌入金融衍生品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其實已經偏離了存款產品的屬性,更多的屬于浮動收益的理財產品了。
但很多中小銀行卻過度開發這類假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看似繁榮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其實真的存款很少,而掛鉤高風險金融衍生品市場的存款理財產品卻很多,容易給儲戶的存款安全帶來威脅,也不利于銀行存款儲蓄的穩定發展。
結構性存款產品的吸引力也在于非固定收益部分,可以給儲戶一個安全而相對高收益的理財選擇,而銀行又能合理的增加銀行的攬儲額度,但掛羊頭,賣狗肉的方式,最終迎來了央行的強監管。
最后,個人和家庭該如何配置結構性存款產品
結構性存款規模和浮動收益下降了,但對于個人和家庭來說,依然是財務規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如果個人和家庭的財務風格偏向保守或者穩健類型,收入盈余不是很高,那么可以適當配置固定收益型的結構性存款產品,相當于規劃一個安全理財賬戶,本金安全有保障,而且有適度的利息回報。
如果個人和家庭財務風格偏于進取型,并且具備跨市場的理財能力,能夠承擔本金損失風險,那么可以適度參與掛鉤不同市場類型的結構性理財產品。
這類結構性理財產品,可以獲得高于市場平均的回報,但無論是外匯市場,利率市場,還是股票,期貨市場,不確定性和風險系數都很大,而且金融衍生品也不適合普通人投資,需要一定的專業判斷力,我們要根據個人和家庭的實際情況,考慮財務情況和風險承受能力,謹慎參與。